當(dāng)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xí)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258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已完結(jié)
|
熱點預(yù)測
高考復(fù)習(xí)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82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256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靜女
靜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愛②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③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④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注釋:①姝:美好。②愛:隱蔽,躲藏。③貽:贈。④洵:實在:誠然。
(1)下列對《靜女》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詩以第一人稱“我”寫男青年與戀人約會的情景,給人以真實感。
B.詩歌第一章寫青年之真誠,第二章寫青年之歡喜,第三章寫青年之癡情。
C.詩歌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表現(xiàn)了男女青年熱烈的、純樸的戀情。
D.第三章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點,突出愛情的真誠和純美。
(2)《靜女》一詩中男女青年的形象各是怎樣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發(fā)布:2024/12/10 19:0:2組卷:76引用:6難度:0.6256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人們在獲得一些新的東西時,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東西?;ヂ?lián)網(wǎng)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捷,那么人們可能會失去什么呢?
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發(fā)布:2024/12/10 18:30:5組卷:2引用:5難度:0.7256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送王昌齡
李頎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數(shù)千里,中無蒲稗生。
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
夜來蓮花界①,夢里金陵城。
嘆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
【注】①蓮花界:佛寺,詩中指洛陽白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2)這首詩與柳永《雨霖鈴》詞都運用了點染手法,試賞析本詩的點染手法。發(fā)布:2024/12/10 18:0:1組卷:365引用:10難度:0.52564.下列句子中,加線字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發(fā)布:2024/12/10 18:0:1組卷:44引用:4難度:0.82565.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0 18:0:1組卷:112引用:8難度:0.9256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dāng)?shù)囊痪涫牵ā 。?br />《老學(xué)庵筆記》乃陸游晚年所作,所記內(nèi)容多為其親歷或親見、親聞之事。難能可貴的是,此書迥異于僅記述事實或轉(zhuǎn)抄他書的叢札性匯編,具有鮮明的識見。除評判性的斷語外,___________,體現(xiàn)了他一以貫之的立“大節(jié)”、辯邪正的思想傾向。
發(fā)布:2024/12/10 18:0:1組卷:41引用:8難度:0.72567.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br /> 街道一級的“權(quán)威淡化”直接體現(xiàn)在文化上關(guān)于“人”與“日常”的地方治理品牌建設(shè)。“權(quán)威淡化”還體現(xiàn)在街道一級的制度打開,通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引優(yōu)質(zhì)外來資源進入
②實現(xiàn)資源的內(nèi)外流動
③并匹配合適空間使其扎根
④在科層體系外再建一套更靈活、柔性的溝通銜接機制發(fā)布:2024/12/10 17:30:1組卷:29引用:2難度:0.62568.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0 17:30:1組卷:56引用:5難度:0.72569.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梅花
張道洽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shù)枝開。
絕知南雪羞相并,欲嫁東風(fēng)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好不容易尋到數(shù)枝梅花,荒林、野徑、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詩人認為梅花羞于與向陽之雪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東風(fēng),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薦為恥,希望有人引薦。
D.詩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樹近旁,是怕污損陣風(fēng)吹來落下的花瓣。
(2)詩的頸聯(lián)有何含意?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態(tài)度?發(fā)布:2024/12/10 17:30:1組卷:86引用:22難度:0.7257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表椡踉唬骸按伺婀?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乙】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疽發(fā)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dāng)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節(jié)選自蘇軾《論項羽范增》)【注釋】①“卿子冠軍”指宋義。秦圍攻趙,楚懷王(義帝)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軍。救趙途中,宋義畏縮不前,項羽假托義帝的命令殺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于是去耶/
B.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于是/去耶/
C.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于是/去耶/
D.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于是去耶/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司馬,古代的軍官,分左右司馬,執(zhí)掌軍政;與司徒、司空并稱“三有司”。
B.亞父,項羽對范增的尊稱。亞,次,次于。亞父之稱可見范增極受項羽尊崇。
C.本紀,紀傳體史書中記載諸侯王事跡的一種體例,一般按年月編排重要史實。
D.遣,文中是派遣的意思,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遣”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足智多謀,他僅用三言兩語,就使項羽說出了告密之人——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這也體現(xiàn)了項羽缺乏謀略的特點。
B.在鴻門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項羽應(yīng)當(dāng)殺死沛公時,他卻沉默不語;最終范增只能離開宴席,項羽才命令項莊擊殺沛公。
C.劉邦善于采納他人的意見,他聽取了陳平的計策,成功地離間了項王與范增,最后范增負氣離開,未到彭城就患病而死。
D.《論項羽范增》中,蘇軾認為,義帝能識人用人,是賢明之君;并且認為項羽懷疑范增,一定是從不聽范增的建議而殺死義帝時開始的。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
②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
(5)沛公見到項王后,是如何打消項羽的疑慮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2/10 17:0:1組卷:3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