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內(nèi)江市威遠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人禮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際。有鑒于商紂王腐敗失德而亡國的教訓,周公提出了勤政愛民的“德治”綱領(lǐng),并將它轉(zhuǎn)換為可操作的制度體系,從而有效地將德治思想落實到社會的各個層面,這一劃時代的偉大事件,史稱“周公制禮作樂”。其后經(jīng)孔子與七十子后學,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揚和完善,禮樂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后,作為理論形態(tài)的《儀禮》《周禮》《禮記》先后被列入學官,不僅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jīng)典,且成為歷朝制禮的基礎(chǔ),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影響極之深遠。隨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禮樂文化成為東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禮記》說:“禮也者,理也。”禮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會生活規(guī)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際交往的規(guī)矩、個人修身養(yǎng)性的法則,乃至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無不在禮的范疇之中。儒家禮樂文化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幾乎涉及古代社會的所有領(lǐng)域,略舉數(shù)端如下:
          在理論層面提出禮是人類自別于禽獸的標志。孔子最早提出“鳥獸不可與同群”的命題,七十子接著展開深入討論,人與禽獸的根本區(qū)別不是有沒有語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禮的要求在生活?!抖Y記?冠義》說:“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薄抖Y記?曲禮》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因此圣人“為禮以教人,知自別于禽獸?!倍谩白詣e于禽獸”,就是有了文化自覺。
          為了喚醒人的文化自覺,儒家把禮作為文明與野蠻相區(qū)別的標志。相傳孔子作《春秋》,以為萬世龜鑒。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論,認為人類社會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認為人類與自然之道相貫通,禮就是自然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xiàn),故在禮的設(shè)計上,處處依仿自然,使之與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據(jù)?!抖Y記》說:“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薄蹲髠鳌氛f:“禮以順天,天之道也?!?br />      禮是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也是中國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際交往中,通過在稱謂、站位、迎送、宴飲等環(huán)節(jié)上精心設(shè)計的各種儀節(jié),體現(xiàn)尊老敬長、孝親睦鄰、自謙敬人、和諧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間阻隔,雙方只能用書信交流時,也有特殊的禮貌用語。人們在行禮過程中體味崇高、莊重、肅穆、威武、豪邁、仁愛、和樂等多種情感。
    (摘編自彭林《禮儀之邦如何重振中華之禮?》)材料二
          一提起禮樂文化,一些人可能會想到封建禮教,如“克己復(fù)禮”“三綱五?!薄澳凶鹋啊薄_@些都是傳統(tǒng)禮樂文化中的消極內(nèi)容。對于傳統(tǒng)禮樂文化,我們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礎(chǔ)上,重新考訂梳理、去蕪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積極、合理、有價值的思想資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極、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揚棄。比如,古代的禮制,過于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具有服從、統(tǒng)一、強制等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與全面發(fā)展,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平等”的理念。總之,為滿足現(xiàn)代人的需求,我們要推動傳統(tǒng)禮樂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在宏觀層面,我們應(yīng)有計劃地建立和規(guī)范一些禮儀制度,如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儀式等,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古代,禮樂文化是廟堂之上的“陽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對其“敬而遠之”?,F(xiàn)代社會,禮樂文化要想在和諧社會關(guān)系、增強價值認同等方面發(fā)揮實際作用,需要在微觀層面,引導普通人將禮樂文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廣普及禮樂文化方面,學校和媒體應(yīng)該發(fā)揮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學圍繞培育和弘揚禮儀文化,開發(fā)出大量現(xiàn)代禮儀課程,受到學生和社會人士的熱烈歡迎。比如,湖南大學袁滌非老師的《現(xiàn)代禮儀》視頻公開課,開課7個學期,就有近70萬人次選修。很多中小學把禮儀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持續(xù)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確立符合禮儀文化規(guī)范的行為方式。這些年,“高雅藝術(shù)進校園”活動也在持續(xù)開展,提升了學生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了學生們的道德情操。
          無論是傳統(tǒng)禮樂文化,還是新推出的現(xiàn)代禮儀,要想在現(xiàn)代社會扎下根、傳下去,都要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相適應(yīng),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中國禮中國樂》中的《成人禮》篇,從花木蘭從軍出征保家衛(wèi)國,講到排爆英雄張保國的女兒張汝佳女承父志選擇當警察,讓人看到“愛國敬業(yè)”等價值觀念從古至今其實一直是貫通的。
    (摘編自殷慧《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禮樂文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樂是周公在吸取歷史教訓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的,經(jīng)過孔子、孟子等人弘揚與完善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
    B.作為一種社會生活規(guī)范,禮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圍廣泛,甚至包括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
    C.儒家認為,禮是自然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xiàn),因此設(shè)計時依仿自然,重視形而上的天道而輕視人道。
    D.封建禮教中的“克己復(fù)禮”“三綱五?!薄澳凶鹋啊钡认麡O落后的觀念,在當今時代要予以揚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儒家看來,禮是人類與禽獸、文明與野蠻相區(qū)別的標志,人應(yīng)該按照禮的要求生活。
    B.禮是社會活動的準則,古人在人際交往中很注重禮儀,如姚鼐稱朱孝純?yōu)椤白訚}”。
    C.我們要全面分析研究傳統(tǒng)禮樂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積極、合理、有價值的思想資源。
    D.傳統(tǒng)禮樂文化只要適應(yīng)現(xiàn)代生活,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在現(xiàn)代社會復(fù)興。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古人見面、告別時要“三請三辭”,這些繁文縟節(jié)在現(xiàn)代社會容易讓人望而生畏。
    B.湖南大學袁滌非老師的《現(xiàn)代禮儀》視頻公開課,開課7個學期,就有近70萬人次選修。
    C.史學大師錢穆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中國文化之心。中國文化之心就是‘禮’?!?br />D.宋代的成人禮源于《儀禮?士冠禮》,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緇布冠、皮弁、雀弁改為冠巾、帽子、幞頭。
    (4)關(guān)于禮樂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述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5)如何推動傳統(tǒng)禮樂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愕目捶ā?/h2>

    組卷:13引用:1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沙丘上的陌生人
    阿瑟?戈登
          我記得,那是七月的一個早晨,和往常一樣,盛夏的燥熱還未降臨,一切都是那樣寧靜和明亮。我當時13歲,皮膚曬得黑黑的,頭發(fā)也蓬松凌亂,有點清高,也免不了有點孤獨。冬天,我得穿上鞋子和別的孩子一樣去上學。夏天,我就住在海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遐想連翩。
          這天早晨,我在村莊上游的一個舊碼頭把小船拴好。忽然間聽到頭頂上有人說:“你能用魚鉤釣鱷魚嗎?”
          我一驚,抬起頭來看見一張清癯蒼白的臉,還有一雙在我看來極為特殊的眼睛。倒不是眼睛顏色的特殊,而是目光中包含著那么豐富的情感:溫厚、幽默、關(guān)懷、機警,還有“深邃”,我覺得這個詞用來形容這目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但是用什么來形容他那似愁非愁的神態(tài)呢?
          他看出我嚇了一跳,就說:“真對不起?!彼c頭數(shù)著船艙里的兩三條魚,問我:“你可以教我釣魚嗎?”我點點頭,他爬進小船?!耙苍S我們應(yīng)該自我介紹一下,”他說,“不過話又說回來,也許不必。你是個愿意教人的孩子,我是個愿意學習的老師,這樣介紹就夠了。我叫你‘小朋友’,你就叫我‘先生’吧。”
          我遞給他一根手釣線,告訴他怎樣把招潮蟹穿在鉤上作誘餌。他告訴我,他在碼頭后面租了幢舊房子,“我需要躲避幾天,不是躲警察什么的,只是躲避親戚朋友們。你可別對別人說看見我了,行嗎?”
          他說他是老師,我就問他教什么課。
          他說:“在學校的課程表上,別人把它叫做‘英文’,不過我喜歡把它叫做‘魔術(shù)課’——專門研究語言的奧妙和魔力。你喜歡語文課嗎?”
          我說我一向不在那上面費腦子。我提醒他開始退潮了,水流太急,不能再釣魚。再說也到吃早飯的時候了。
    “對?!彼掌鹚尼灳€說,“這些天我總是忘了吃飯呀,時間呀?!彼欀迹郎洗a頭,似乎有點吃力,“待會兒你還來河邊嗎?”
    “我可能在退潮時來捉蝦?!?br />“順便來找我吧!我們可以談?wù)務(wù)Z文,然后你可以教我捉蝦?!?br />      我果真又去找他了。一段邂逅相遇的友誼就這樣開始了。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結(jié)識了一個在感情上相互平等的成年人。在語言和思想上固然他是老師。但是海風呀,潮汐呀,大海里無數(shù)的小生命呀,是我的小天地,在這方面我可比他強。
          從那以后,我們幾乎天天在一起。有時,上溯銀波泛泛的溪間,看甲魚在堤岸上跑,看藍鷺亭亭玉立。有時,徜徉在海邊沙丘之間,周圍長著婀娜的海燕麥。白天有野山羊在那里吃草,晚上有大海龜爬行。我發(fā)覺:他不能過分勞累,甚至起一次錨都累得筋疲力盡。不過他從無怨聲,總是在滔滔不絕地講話。
          他講的話,我多半兒都忘記了。不過有一部分卻還記得清清楚楚,好像一切都發(fā)生在昨天,而不是幾十年前。我們在離岸不遠的地方拋下錨,把魚鉤甩到波浪里釣海鱸。小船象一只性急的獵狗,在浪尖上打轉(zhuǎn)。“節(jié)奏,”他說,“生活充滿了節(jié)奏;語言也需要節(jié)奏。不過你得先訓練自己的耳朵。傾聽靜夜里的濤聲,你可以體會其中的韻律。看看海風在干沙上留下的痕跡,你可以體會到句子里應(yīng)有的抑揚頓挫,你懂得我的意思嗎?”
          我實在不懂;不過也許內(nèi)心深處有所領(lǐng)悟。
          有時候我聽他朗讀他帶來的書。他常常停下來,重讀他自己欣賞的某個警句或者某一行。有一天,他在《亞瑟王之死》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句“駿馬悲嘶”,就對我說:“閉上眼睛,再把這句慢慢地念出來?!蔽艺账f的做了?!澳阌惺裁锤杏X?”“令人心顫?!蔽依侠蠈崒嵏嬖V他。他樂了。
          不過他教的魔術(shù)并不限于語言。即使一些我司空見慣的東西,他也能使我感到興奮不已。他指著一堆堆的云問:“你看見了什么?色彩繽紛?這還不夠,要找尖塔、吊橋;找龍、飛獅、千奇百怪的野獸。”
          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我們出游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因為他動不動就感到累。去碼頭的時候,他搬了兩把椅子和一些書,但并不怎么讀。他看我釣魚,看海鷗盤旋,看海水打著漩渦流過,似乎就心滿意足了。
          突然,我的生活蒙上一層暗影:父母親要我到夏令營去住兩個星期。那天下午,在碼頭上我問我的朋友,等我回來時他會不會還在這里。他溫和地回答我:“但愿還在。”
          可是他走了。我還記得在舊碼頭,我站在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木板上,呆呆地望著那門窗緊閉的舊房子,回憶往日歡樂的舊夢,悵然若失。我跑到杰克遜的雜貨店—那里的人消息最靈通,去查問那位教書先生究竟去哪里了。
    “他病了,病得很重?!苯芸诉d太太說,“醫(yī)生打電話叫他的親戚來把他接回去了。他給你留下點東西,他知道你會找他的?!?br />      她遞給我一本書,是一本薄薄的詩集:《火焰與陰影》。有一頁書角折著,上面一首詩的旁邊有個鉛筆做的記號,我現(xiàn)在還保存著這本書,那首詩題名為《沙丘上》:
          假如人死了生命還存在,
          這褐色海灘會理解我的心意,
          我將重來,大海一樣永恒而多姿,
          不變的,是大海的絢麗。
          如果生命短暫,使我冷漠,
          不要抱怨,我將化作火焰升天。
          我已安息,如果你還把我想念,
          請站在海邊沙丘上,把我的名字呼喚。
          不過,我從來沒有站在沙丘上呼喚他的名字。一來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其次我也太怕羞。并且很長時間里,我?guī)缀醢阉煌浟?。但是,當我被一個充滿音樂感或魔力的句子打動的時候,或者當我抓起一只張牙舞爪的青蟹的時候,或者在金光燦爛的天空看見一條云龍的時候,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
    (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交代了“我”和“陌生人”初次相遇的時間和環(huán)境,也為“我”和他以后的活動提供了背景。
    B.陌生人教“我”領(lǐng)會語言的奧妙和魔力,“我”教他釣魚,感受大海的魅力,雖然“我”們有年齡差,但是在感情上是相互平等的。
    C.陌生人不僅教了“我”體會語言方面的“魔術(shù)”,也教會了“我”用日常司空見慣的事物變魔術(shù)的能力。
    D.小說最后引用的詩歌照應(yīng)了文章的標題,突出了陌生人的形象特點,也表現(xiàn)了“我”和陌生人之間的友誼。
    (2)對文中畫線部分語言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用詞語,準確傳神。如“泛泛”寫溪水蕩漾,“婀娜”表現(xiàn)了海燕麥枝條的柔美。
    B.句式多變,富于變化,長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xiàn)感情的需要。
    C.巧用修辭,形象生動。如“看藍鷺亭亭玉立”,運用擬人手法呈現(xiàn)藍鷺挺拔的身姿。
    D.語言優(yōu)美,富有情感,用散文化的語言熱情謳歌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和活潑的生命力。
    (3)小說結(jié)尾寫“他”因“病得很重”而不辭而別,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在行文中有諸多細節(jié)暗示,請試舉四處來說明。
    (4)關(guān)于小說的主人公,有人認為是“我”,有人認為是“陌生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試結(jié)合文本加以探究說明。

    組卷:16引用:6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共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在公共場合如何應(yīng)付“熊孩子”,是社交媒體上永遠熱鬧的話題。有人主張嚴厲對待,讓“熊孩子”在路人社會上學些教訓;①         ,孩子畢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為是常情。作為成年人,因為陌生兒童的行為導致自己行為失控,才更不得體。雙方都有道理,在現(xiàn)實中,狹路相逢勇者勝,就看當事人的決心有多大,氣場有多強了。
          公共空間中的兒童擾人,其實絕大部分情況下,路人并不是要跟擾人的孩子過不去,②         。如果父母表現(xiàn)積極,道歉及時,旁人大多會諒解。讓人生氣的是孩子一直左沖右突,尖聲怪叫,家長就在旁邊,卻木木然毫無知覺,仿佛在等孩子自己跟別人協(xié)商。殊不知,疲憊的父母早已習慣了兒童噪音的頻率和分貝,③         ,可是路人卻受不了。
    (1)下列句子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句中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B.張書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奪眶而出,“嗚嗚”哭了起來。
    C.美國對華“援助”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算一項“友誼”的表示。
    D.父親的話讓我意識到,要打破我們父子之間的這層“厚壁障”太難了。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9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共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
          生活中,我們常聽人說:“不要逞英雄!遇到困難,要量力而行。”
          人民公仆焦裕祿說:“我們就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關(guān)于在困難面前“逞英雄”,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囊娊夂涂捶ā?br />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