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聯(lián)盟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共16題,每題3分,48分)
-
1.如表是有關中國石器時代的考古信息(部分)。這反映了早期中國( ?。?br />
遺址 地理位置 發(fā)掘內容 興隆洼遺址 今內蒙古赤峰 出土了炭化黍粒和粟粒兩種小米遺存,共計1400余粒。原始農紋中蘊含了冬至日北斗天象等天文認識 禹會村遺址 今安徽蚌埠 土壤樣品中有植物種子,農作物有稻米、粟、大麥和小麥,非農作物種子有莎草科、狗尾草、廖科等 魚化寨遺址 今陜西西安 從中出土了種類豐富、數(shù)量驚人的炭化植物遺存,僅植物種子就多達29萬余粒 A.以農為本的文明特性 B.文明呈現(xiàn)明顯的區(qū)域差異性 C.具備了早期國家形態(tài) D.中原農業(yè)生產注重因地制宜 組卷:5引用:4難度:0.6 -
2.秦漢時期鐵農具的種類增多。就起土農具而言,有鋤、插、鑊、鏟、犁等;收割農具主要是鐮刀;斧、錛等手工工具與農業(yè)生產也有很大關系,如用于墾荒時砍伐樹木。這體現(xiàn)出秦漢時期( ?。?/h2>
A.鐵犁牛耕成為主流生產方式 B.精耕細作農業(yè)有所發(fā)展 C.政府高度重視生產工具革新 D.基本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 組卷:7引用:11難度:0.6 -
3.在漢代,朝鮮半島官方曾邀請中國醫(yī)生前去講學,也有半島人主動到中國學習中醫(yī),朝鮮半島傳統(tǒng)醫(yī)學著作《東醫(yī)寶鑒》就是在中國醫(yī)學典籍《素問》《傷寒論》等的基礎上編撰形成的。這反映了( )
A.中醫(yī)發(fā)展形成了體系 B.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互鑒的密切 C.東亞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華文明對周邊國家的吸引力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4.唐宋以來,村落共同體的色彩日益濃厚,同一村落的村民之間命運與共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同村落之間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村民的社區(qū)觀念遠重于國家的行政區(qū)觀念。這一現(xiàn)象表明唐宋時期( ?。?/h2>
A.宗法制得到進一步強化 B.農村階級矛盾消除 C.國家治理面臨新的挑戰(zhàn) D.階層流動受到制約 組卷:4引用:4難度:0.6 -
5.宋代大量出現(xiàn)研究自然萬物的譜錄,如《梅譜》《牡丹譜》《海棠譜》《荔枝譜》《橘錄》《蟹譜》《昆蟲草木略》《禽經》等。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宋代( )
A.自然科學教育的逐漸普及 B.傳統(tǒng)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C.“格物致知”的時代精神 D.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轉變 組卷:37引用:23難度:0.6 -
6.在蒙古軍隊于1220年征服中亞的撒馬爾罕之后,當?shù)厝恕疤飯@不能自立,須附漢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長官亦以諸色人等為之,漢人工匠雜處其中”。據(jù)此可以得出的歷史信息是( ?。?/h2>
A.元朝直接管轄中亞地區(qū) B.蒙古帝國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促進人口遷徙 D.戰(zhàn)爭的頻發(fā)導致中亞經濟蕭條 組卷:21引用:6難度:0.5
二、材料分析題(4題,共52分)
-
19.徽派建筑和徽州村落民俗文化是珍貴的中國古代文化遺產。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徽州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其自然地理特征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稱,地處眾山環(huán)繞之中,水系縱橫。明清時期徽州民居的建筑逐步演變?yōu)闃窍赂叽髮挸?、樓上簡易的形式。“粉墻黛瓦罵頭墻”是其顯著的外觀特征,白色粉墻,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墻體干燥;而基于阻擋火勢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馬頭山墻。白墻黑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如詩如畫;跌落起伏的馬頭沖破了一般墻體的單調,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摘編自陳安生《試論徽派建筑形成的幾個條件》
材料二:明清時期,徽商致富后,購置土地,修建祠堂,同時還修譜志書,收歸族人將宗族組織和圈度碗或了下來?;罩葑谧逵米遄V家訓等內容嚴格約束族人,褒揚善行感惡行,如績溪《章氏家訓》教導后人勤“耕”勤“讀”,西遞《朝氏豕訓》推崇“儒住”等,并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強對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優(yōu)良民俗。
——摘編自谷長?!多l(xiāng)村振興視域下徽州村落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1)概括材料一中徽州民居建筑的設計理念。
(2)根據(jù)材料二,簡析明清時期徽州村落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
(3)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如何傳承村落民俗文化?組卷:16引用:4難度:0.6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國味道年譜先秦 1.《尚書》中有關于五味和五行對應關系的記載 漢代 2.大蒜、香菜、芝麻等經西域傳入中國 3.漢武帝實行了鹽和酒的國家壟斷經營制度,嚴禁私人煮鹽 北魏 4.《齊民要術》記載的各類食品、菜肴、調味品的飲食技法達300多種 唐代 5.用甘蔗汁制作殺糖(砂糖)的熬糖法由印度傳入中國 6.孫思邈《千金方》中專列“食治篇”,載有許多關于食療的藥膳方劑 宋代 7.開封、臨安出現(xiàn)了很多專門出售糖、點心和甜蜜錢的店鋪 8.士大夫推崇素食文化,把食素提到修身從政的高度 元代 9.飲膳太醫(yī)忽思慧所撰《飲膳正要》是一部古代營養(yǎng)學和食物療法專書 明代 10.花生、辣椒自海路傳入中國 清代 11.袁枚《隨園食單》詳細記錄了300多種菜肴的制作方法 12.兩淮鹽商因獲得政府授權從事食鹽運銷而一度富甲天下 組卷:5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