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河北省邢臺市高一(下)入學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史記?夏本紀》記載夏啟討伐有扈氏,臨戰(zhàn)前發(fā)布動員令:“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用(服從)命,賞于祖;不用命,僇于社?!边@一記載表明夏朝政治統(tǒng)治的特點是( ?。?/h2>
組卷:7引用:5難度:0.7 -
2.“他不是把人的情感、觀念、儀式引向外在的崇拜對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這三者引導和消融在以親子血緣為基礎的世間關系和現(xiàn)實生活之中?!边@是對先秦某一位思想家的評價,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3.秦律規(guī)定,如果有人私自移動田界,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以“贖耐”,強制其出錢以抵罪(古代剃去頭發(fā)的刑罰)。秦律這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4.東漢莊園經濟的生產經營內容,從考古資料中能證明的有農業(yè)中的谷物栽培、池塘養(yǎng)殖、畜牧養(yǎng)禽、蠶桑果木;手工業(yè)中的紡織、采礦、冶煉、制鹽、農具、車輛、陶器制造、糧食加工、釀造等。據(jù)此可知,東漢莊園( ?。?/h2>
組卷:14引用:5難度:0.6 -
5.據(jù)統(tǒng)計,在東晉權力中心的錄尚書事、侍中、中書兼令、尚書令仆等職位中,任官者162人次,其中士族127人次;荊、揚、徐幾個重要都督區(qū)的都督,也基本上由當權士族擔任。由此可知,東晉時期( ?。?/h2>
組卷:2引用:11難度:0.6 -
6.據(jù)資料統(tǒng)計,晚唐時期科舉出身者世族家庭占76.4%,中等及寒族家庭占23.6%,而北宋科舉出身者世族家庭僅占12.8%,中等及寒族家庭高達87.2%.由此可見,與晚唐科舉制相比,北宋( ?。?/h2>
組卷:14引用:4難度:0.6 -
7.唐朝貞元以后,政府開始征收茶稅,之后又實行禁榷制度,把茶的產銷收歸官營。材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28引用:1難度:0.5 -
8.魏晉至隋唐時期,佛寺和寺塔的建筑成為社會重要的建筑活動,這些佛教建筑風格最初受印度的影響,但不久之后的佛寺從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閣樓、密檐、雕墻粉壁等都發(fā)展成了中國的民族形式。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 ?。?/h2>
組卷:6引用:3難度:0.6 -
9.趙宋王朝在地方行政上創(chuàng)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線為主干劃分,路級機構的設置,一改唐道固定區(qū)域、固定治所、固定機構、固定人員、權力集中的原則,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該設計理念主要是為了回避唐代( ?。?/h2>
組卷:14引用:4難度:0.5 -
10.遼朝設置北面官和南面官兩大系統(tǒng)。北樞密院既是北面官系統(tǒng)的宰輔機構,又是全國最高軍政機構;南樞密院雖然是南面官系統(tǒng)的宰輔機構,但并不處理漢地的軍務,不領漢軍。這反映出遼朝( ?。?/h2>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11.宋代王柏在《魯齋集》中記載:“今之農與古之農異。秋成之時,百逋叢身,解償之余,儲積無幾,往往負販傭工以謀朝夕之贏者,比比皆是也?!痹撚涊d主要反映了宋代( )
組卷:6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
-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洋務運動中,西方科學技術的引進和傳播促成了中國近代科學和技術的發(fā)端,洋務派的科技觀由此形成。針對列強的“船堅炮利”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曾國藩等人提出發(fā)展中國的科學技術的構想?!八麄儗ξ鞣郊夹g的興趣是直接由內戰(zhàn)引起的?!彪S著洋務運動的不斷深入,對近代科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洋務派設譯館,培養(yǎng)翻譯人才;開辦新式學校,培養(yǎng)專門技術人才。洋務派的科技觀經歷一個由淺到深漸變的過程。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地進行了30余年,并沒有真正解決中國近代化的問題,最終失敗。這根源于“中體西用”本身存在著無法解決的自相矛盾。
--摘編自高慶節(jié)《試論洋務派的科技觀對中國近代科技發(fā)展的影響》材料二:甲午戰(zhàn)后,維新派把科技進步看成是國家強盛最有力的杠桿。他們看到了科舉制度是科技人才培養(yǎng)的巨大障礙,圍繞著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廢除科舉,創(chuàng)辦新型學校,必修自然科學。在維新派的號召下,一時間學會林立,如雨后春筍,除去與維新運動有關的學會,自然科學方面著實是“有一學即有一會,有農學會、礦學會、工藝會、化學會等”。學會大都以“兼采中西各法與天地自然之利”,“互相講習”。
維新變法期間,維新派主持譯書局的工作,編譯了大批以近代自然科學為內容的教科書,并創(chuàng)辦報刊,積極宣傳“西人光化電聲算之述作”??傊S新派對中國近代科技體制化做了極大貢獻。
--摘編自胡曉登、周松柏《戊戌維新與近代科技在中國的命運》(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洋務派科技觀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與洋務派相比,維新派科技觀的發(fā)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意義。組卷:9引用:3難度:0.5 -
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政務院于1953年10月發(fā)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采取憑證定量售糧的辦法,于是糧票出現(xiàn)了。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發(fā)行面粉購買證,上面寫著“遺失不補,過期無效”。1955年10月,實行糧食以人定量供應后,糧食部發(fā)行“全國通用糧票”,俗稱“滿天飛”。后來每個省有了自己的省糧票,俗稱“吃遍省”,密某些市還有自己的市糧票,俗稱“本地吃”。之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繼面世。全國2000多個市、縣都分別發(fā)放和使用了各種商品票證,進行計劃供應。此外,一些較大的礦廠、學校等也印發(fā)了各種票證。從1958年春節(jié)開始,對豬肉、牛羊肉、鮮蛋、紅糖、白糖、粉絲等八種副食品實現(xiàn)了憑票定量供應。從此,票證范圍之廣、地域之寬、品種之全、時間之長、數(shù)量之多,在世界上極為少見。城鎮(zhèn)糧食的憑證定量供應始于1955年,國家規(guī)定居民口糧按照勞動差別、年齡大小及不同地區(qū)的糧食消費習慣,確定9個等級的供應標準。在這種物資奇缺的時期,被稱為“寶中之寶”的糧食,以這種方式被國家嚴格控制。
--摘編自陳煜《中國生活記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票證”擬定一個論題,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史料選取恰當,史論結合,圍繞論題展開敘述。)組卷:8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