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11課 送東陽馬生序》2021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節(jié)選自袁枚《黃生借書說》)(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窮冬裂風 窮冬: ②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舍: ③腰白玉之環(huán) 腰: ④故有所覽,輒省記 輒: ⑤為一說,使與書俱 為:
A.當余之從師也/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B.歸而形諸夢/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以衾擁覆,久而乃和/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D.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岳陽樓記》)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②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4)【甲】【乙】兩文都運用了何種寫作手法?試作具體分析。
(5)結(jié)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學的故事,說說【乙】文中“少時之歲月為可惜”給你的啟示。組卷:53引用:3難度:0.9
一、解答題
-
4.文言文閱讀
【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乙】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①飲酒者游。旬朔②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③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④,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⑥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⑦.故雖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比讀《齊史》,見孫搴⑧云:“我精騎三千,足敵軍羸卒數(shù)萬?!毙纳破湔f,因取“經(jīng)”“傳”“子”“史”事之可為文用者,勒⑨為若干卷,題曰《精騎集》云。噫!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⑩以此補之。
(秦觀《<精騎集>序》有刪改)【注釋】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辯。②旬朔,十天或一個月。③比:近來。④懲艾:懲治,懲戒。⑤曩:從前。⑥尋繹:推求探索。⑦省:記。⑧孫搴,人名。⑨勒:此處譯為編輯。⑩庶幾:或許,差不多。
(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主人日再食 子墨子起,再拜 B.燁然若神人 吳廣以為然 C.久而乃和 而聰明衰耗 D.然負此自放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
B.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
C.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
D.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②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4)選出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
A.“序”是一種文體,親友離別,贈言規(guī)勸,屬贈序,如甲文;陳述創(chuàng)作主旨、經(jīng)過等,屬書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專心治學;乙文意在交代《精騎集》一書編輯及命名的由來。
C.甲文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表現(xiàn)讀書之“苦”,與“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對比,表現(xiàn)自己從讀書中感受到的樂趣。
D.乙文寫自己少時讀書不勤奮,后來治學時用勤奮來懲戒自己,但是不能堅持太久,容易忘記自己的目標。
(5)宋濂和秦觀在學習方面有何異同?組卷:703引用:5難度:0.5 -
5.閱讀古文。
【甲】傷仲永(節(jié)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br />【乙】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 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每句限劃一處。
①余聞之也久
②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即書詩四句
②稍稍賓客其父
③無從致書以觀
④同舍生皆被綺繡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或以錢幣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嘗識書具 嘗趨百里外 C.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D.還自揚州 手自筆錄
①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閱讀這兩則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請寫出三點。組卷:429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