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內(nèi)蒙古包頭市高三(上)開學調(diào)研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26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據(jù)《尚書》記載:周公擔心后繼的統(tǒng)治者忘記商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無淫(沉溺)于觀、于逸、于游、于田(田獵),以萬民惟正之供”,還告誡群臣子弟,要“知稼墻之艱難”,“知小民之依”。這反映出當時(  )

    組卷:4引用:4難度:0.6
  •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建立獨立的度量衡量詞體系,甚至部分大夫也創(chuàng)建了所謂家量,名稱各異,如齊國有“豆、區(qū)、釜、鐘”四量,楚國用“擔”,魏國用“益”,燕國用“觳”等。這些舉措,本質(zhì)上是為了( ?。?/h2>

    組卷:8引用:4難度:0.6
  • 3.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遷徙50萬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與越人雜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遷3萬戶居民到北河、榆中,墾田生產(chǎn)。這些措施(  )

    組卷:24引用:17難度:0.6
  • 4.漢初允許鹽鐵私營,主要由富商、豪強所控制。他們以利為本,價格自由決定,質(zhì)量參差不齊,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時實行鹽鐵專賣,“貴冉有平而民不疑……雖使五尺童子適市,莫之能欺?!边@說明該政策( ?。?/h2>

    組卷:6引用:19難度:0.5
  • 5.《晉書》記載:前燕創(chuàng)立者鮮卑落容氏宣稱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黃帝部族稱號),后秦創(chuàng)立者光人姚氏宣稱“其先有虞氏之苗裔”(舜帝部族稱號),大夏政權創(chuàng)立者赫連勃勃聲稱:“朕大禹之后,居幽、翔。”這些政權創(chuàng)立者此舉旨在( ?。?/h2>

    組卷:6引用:5難度:0.6
  • 6.從隋至元“大運河線路的延長以及從人字形到南北貫通的一字形的改變,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中國南北的距離,更從國家戰(zhàn)略格局上促進了傳統(tǒng)經(jīng)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的改變”。由此可知,大運河的發(fā)展(  )

    組卷:0引用:4難度:0.6
  • 7.“投壺”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體育活動。宋代投壺技藝多樣,娛樂性強,且在文人士大夫階層廣泛流行。司馬光說:“夫投壺細事,游戲之類,而圣人取之以為禮……投壺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為國,可以觀人。”由此可知,宋代“投壺”(  )

    組卷:7引用:3難度:0.5
  • 8.“揭帖”原為明初特許近臣密陳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變?yōu)閮?nèi)閣專享的密奏文書,故稱“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為內(nèi)閣與皇帝溝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擬、隨事指陳和承諭答對等。這一變化反映出( ?。?/h2>

    組卷:13引用:4難度:0.6
  • 9.咸豐時期大興團練,各村各團之紳董“皆有簿籍,俾得隨時訪查”,因此地方官常與之溝通。光緒年間曾任阜寧知縣的阮本焱感嘆道:“州縣地大事繁,不能不假手于紳董,縣札亦令監(jiān)董辦理,原恐書吏侵蝕故也?!庇袝r甚至出現(xiàn)“地方事盡歸紳董”的局面。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晚清(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六七十年代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時間 事件 時間 事件
    1776年 亞當?斯密發(fā)表《國富論》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機 1857-1859年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義
    1789-1794年 法國大革命 1859年 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
    1825年 第一條鐵路在英國建成 1861年 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
    1810-1826年 拉丁美洲殖民地獨立運動 1861年 中國洋務運動興起
    1832年 英國議會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48年 《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 1871年 巴黎公社
    (1)根據(jù)表中史實,歸納出至少三種歷史進步潮流,說明這些潮流之間的聯(lián)系。
    (2)選擇其中一種潮流,圍繞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這一主題進行闡釋。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馬可?波羅和他口述的《東方聞見錄》在引起13世紀末的意大利人對遙遠的中國的好奇和興趣上貢獻良多。在意大利,關于中華帝國及其文化的詳細知識是從16世紀就開始流傳的。利瑪竇和耶穌會士們?yōu)椴煌幕g的對話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1685年到1750年這段時間是中國形象在意大利和歐洲的黃金時期。伏爾泰等人發(fā)現(xiàn)了儒家學說和中國社會中極其積極的東西,把它當作他們開放社會的自由運動的模范:羨慕中國沒有那些在歐洲影響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贊美有利于社會秩序的道德體系。1760年以后,法國的哲學家們和經(jīng)濟學家們,只剩下重農(nóng)主義者還對中國感興趣了。孟德斯鳩對理想化的中國形象進行批判,他在《論法的精神》中把對專制的批判和禮儀制度比作是一種國家獨裁主義的宗教表達。
    ——摘編自史華羅《17至18世紀意大利人對中國的印象和想象》(1)從史學研究的角度分析馬可?波羅的《東方聞見錄》史學價值。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帝國及文化”在意大利開始流傳的原因。
    (2)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解讀17-18世紀歐洲人對中國印象的變化。

    組卷:19引用:1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