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錢塘聯(lián)盟高二(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0/16 2:0:2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1.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當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稱王。逮克殷踐奄,滅國數(shù)十,而新建之國……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边@表明西周時期(  )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清人趙翼的《廿二史札記》記載:“人主不親事,故事權下移,長君在御,尚以票擬歸內(nèi)閣,至荒主童昏,則地近者權益專,而閣臣亦聽命矣?!痹斐蛇@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3.美國制憲會議代表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起草和簽署人之一詹姆斯麥迪遜說:“在設計一個由人來統(tǒng)治人的政府時,最大的困難在于:你必須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統(tǒng)治者;其次要強制政府控制自己?!庇纱丝梢娝鲝垼ā 。?/h2>

    組卷:32引用:5難度:0.6
  • 菁優(yōu)網(wǎng)4.1944 年彥涵創(chuàng)作了版畫《村選大會》,描繪了當時的村選場景。這一作品可以用來研究(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5.戊戌變法失敗后,變法風氣仍然長存,“風氣漸開,已有不可抑壓之勢”,人們堅信:“此百日中新政,中國將來必仍舉行,此時遏之愈甚,再舉行之期益速耳。”由此可知,戊戌變法(  )

    組卷:6引用:14難度:0.8
  • 6.定期對官員進行考核,評定其優(yōu)劣,是歷朝歷代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整飭吏治的重要措施。清代沿襲明制,定期對全國官員進行普遍性的考核,其中對外省官員三年一次的考核制度是(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7.英國首相撒切爾認為:“英國文官制度的這種純粹的職業(yè)性還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實行不同制度的國家妒忌的——它能讓政府在交替過程中產(chǎn)生的脫節(jié)減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睋?jù)此可知,文官制度( ?。?/h2>

    組卷:20引用:11難度:0.6
  • 菁優(yōu)網(wǎng)8.《魯迅日記》載:“民國元年8月22日晨見教育部任命狀,余為僉事?!毕铝斜硎龇袭敃r實際的是(  )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2題20分,第23題20分,第24題12分,共52分)

  • 23.近代國際法和外交制度源于西方,而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智慧也深刻地影響著國際社會。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維也納體系不僅僅是一種體系和格局,而且還是一種初級形態(tài)的國際秩序,也是當時歐洲政治家們嘗試建立某種國際新秩序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從指導國際關系的原則來看,確立了“正統(tǒng)”和“補償”原則;2、從保障這些原則實施的機制來看,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國同盟”,以及1818年9月的亞琛會議中法國的加入形成“五國同盟”,歐洲協(xié)調(diào)得到加強,定期舉行國際會議,商討有關共同利益問題的磋商機制;3、從力量框架上看,形成了五國共同支配歐洲的國際關系”。
    ——張麗東、章前明主編《當代國際關系概論》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于中國在國際法律體系中的立場和地位的確立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一直以來,國際法長期處于西方主導之下,中國等亞非國家被這一體系邊緣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改變這一格局的一次嘗試,它提出了代表亞非國家觀念的國際法新思維。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它不僅僅是對《聯(lián)合國憲章》的簡單重復,而是選取了一些方面予以強調(diào),表明了中國對國際法的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中國同各國交往的基本出發(fā)點和總體思路,成為中國進入國際體系、參與國際法律制度建設的基調(diào)。
    ——摘編自何志鵬、孫露《大國之路的國際法奠基》材料三  中國將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fā)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fā)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lián)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fā)展大勢不可逆轉?!瓫]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同舟共濟,促進貿(mào)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摘編自中共十九大報告(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維也納體系的特征。結合所學簡述維也納體系對國際法的貢獻。
    (2)根據(jù)材料二說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法制意義,結合所學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的外交方針及其影響。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呈現(xiàn)出怎樣的外交布局?結合所學,簡述中共十九大針對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嚴峻挑戰(zhàn)所貢獻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智慧。

    組卷:0引用:1難度:0.3
  • 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秋決獄”是漢代士大夫創(chuàng)造的一種司法模式,在遇到法律無明文規(guī)定的疑難案件或依成文法律判處則有悖常理的案件時,司法官直接依據(jù)《春秋》等儒家經(jīng)典中的倫常大義來決斷,故稱“春秋決獄”?!按呵餂Q獄”的首倡者是漢初大儒董仲舒,通過下面案例,可見“春秋決獄”之一斑。如:“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或曰毆父也,當梟首、論曰:臣愚以父子至親也,聞其斗,莫不有怵悵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詬父也?!洞呵铩分x,許止父病,進藥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誅。甲非律所謂毆父,不當坐?!边@是一個關于兒子為援救父親而誤傷父親應否視同毆打父親的“不孝”罪行加以重懲的疑難案件,董仲舒援引《春秋》之義認為某甲沒有毆父之心,故不應追究。
    ——摘編自范忠信、陳景良主編《中國法制史》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圍繞“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自擬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述充分,邏輯清晰。)

    組卷:6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