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2023年同步練習卷(7)
發(fā)布:2024/9/16 14:0:8
-
1.下列對劃線詞語的含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740引用:9難度:0.9 -
2.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仲裁
巨額
滲透
bān發(fā)
遺zhǔ
jiàn樹組卷:129引用:3難度:0.9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節(jié)選) 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現(xiàn)在,布熱金卡和奧斯維辛都是很安靜的地方,人們再也聽不到受難者的喊叫了。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著,當他們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氣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他們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導游也無須多說,他們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夠了。
每一個參觀者都感到有一個地方對他來說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對有的人來說,這個地方是經過復原的奧斯維辛毒氣室。人們對他們說,這是小的,還有一個更大的。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罐上,雛菊花在怒放。
還有一些參觀者注視著毒氣室和焚尸爐,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內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一看到用以關押被判處絞刑的死因的牢房時,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原來,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6英尺寬,3英尺高,在這樣大一塊地方,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解說員快步從這里走開,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值得看的。
參觀者來到一座灰磚建造的建筑物前,這是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的地方。解說員試著推了一下門——是鎖著的。參觀者慶幸他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的。
現(xiàn)在參觀者來到一條長廊里。在長廊兩邊的墻上,成排的人在注視著參觀者。這是數(shù)以千計的照片,是囚徒們的照片。他們都死了——這些面對著照相機鏡頭的男人和婦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著他們。
他們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zhí)貏e引人注目,發(fā)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參觀者被帶到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這時,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做禱告的地方。
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br /> 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在追逐游戲。
(1)這篇新聞報道,以“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為題,請簡要分析這個題目的好處。
(2)選文開頭說“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篇報道?
(3)“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何作用?
(4)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組卷:48引用:3難度:0.7 -
7.《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課內美詞、美句摘抄。
(1)美詞:
(2)美句:組卷:20引用:2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