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天津市東麗區(qū)高一(上)期末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10/31 17:30:3
一、選擇題
-
1.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下面兩幅圖分別示意“天問一號”經歷的不同階段和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1~5題。
“天問一號”進入到火星捕獲段,所處的最低天體系統(tǒng)層次為( ?。?/h2>組卷:5引用:0難度:0.50 -
2.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下面兩幅圖分別示意“天問一號”經歷的不同階段和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39~43題。
“天問一號”經歷不同階段,克服與地球通信困難等多重難關,最終抵達火星并開展科學探測任務。能夠影響“天問一號”與地球之間通信的是( ?。?/h2>組卷:5引用:0難度:0.50 -
3.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成功發(fā)射,標志著我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如圖示意大氣垂直分層。據此完成17~18題。
“天問一號”探測器上升過程中,途經大氣層的溫度變化為( ?。?/h2>組卷:4引用:0難度:0.80 -
4.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fā)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下面兩幅圖分別示意“天問一號”經歷的不同階段和大氣的垂直分層。據此完成1~5題。
圖示①層大氣( ?。?/h2>組卷:4引用:0難度:0.50
二、非選擇題
-
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2020年5月-7月,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暴雨洪水重于常年,為完善洪水排泄的緩沖功能,江蘇省政府在某高校試點建設“海綿校園”。圖甲為我國部分地區(qū)雨澇頻次分布圖,圖乙為該高校試點建設的“海綿校園”示意圖。
(1)圖甲顯示我國雨澇頻次的分布規(guī)律是
(2)圖乙中“海綿校園”對水循環(huán)影響顯著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
(3)分析圖乙中鋪設透水磚和增加綠化面積在建設“海綿校園”中所起的作用。
(4)簡述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試驗推廣“海綿校園”的意義。組卷:11引用:9難度:0.5 -
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廣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勢平緩遼闊的漫崗。黑土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腐殖質含量較高。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對黑土地的大規(guī)模開墾以及農業(yè)生產中頻繁翻耕,土壤結構發(fā)生變化,耕作層下方形成一層緊實的“犁底層”(如圖),黑土肥力下降明顯。有專家建議,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護黑土。
(1)說明東北地區(qū)黑土腐殖質含量較高的氣候原因。
(2)分析東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為原因。
(3)分析“少耕深松”對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
紅壤是發(fā)育于熱帶和亞熱帶植被下的土壤,呈紅色,其主要特征是富含鐵、鋁氧化物,呈酸性。某校的地理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到郊區(qū)進行了紅壤的野外觀測調研,撰寫了土壤與自然要素關系的報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地理學習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紅壤的有機質含量非常低,導致這一結果的基本因素是
A.生物
B.成土母質
C.氣候
D.成土時間
(5)關于土壤形成因素及養(yǎng)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成土母質是巖石的風化產物,決定土壤有機質的成分和養(yǎng)分狀況
B.生物是影響土壤發(fā)育最活躍的因素,生物殘體為土壤提供礦物質
C.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等
D.治理土壤鹽堿化可以通過大水漫灌、引淡淋鹽、地膜覆蓋等方法
(6)紅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堿度不利于農作物高產,為了實現(xiàn)當?shù)剞r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農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廣秸稈還田
②增施熟石灰
③大量施用化肥
④摻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組卷:9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