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重點校高考歷史第一次聯考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商周時期的統(tǒng)治者已經產生了“敬德保民”的認知和經驗。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認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鬃又鲝垺盀檎缘隆?,提倡統(tǒng)治者應該加強修養(yǎng)、克己成仁,實施養(yǎng)民、富民、教民之治。戰(zhàn)國時期,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力主君為民而設、統(tǒng)治者要推行“仁政”。據此可知( ?。?/h2>
組卷:39引用:2難度:0.6 -
2.趙宋時期,不少“以天下為己任”的大臣,如宋祁、包拯、富弼、歐陽修等,紛紛上書朝廷,要求革新政治。范仲淹綜合了各種變法主張寫成了一份系統(tǒng)的改革方案: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由、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這一措施從側面反映出( )
組卷:52引用:5難度:0.5 -
3.漢武帝在西域實行屯田制度。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開始招募內地農民戍邊屯田,對戍邊農民賜予官爵,分給官地、農具、種子等;公元前119年,實行軍隊屯田,屯田所需土地、農具、種子等各種用品由國家統(tǒng)一發(fā)給。這一舉措旨在( )
組卷:23難度:0.6 -
4.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直到現在,敵頑攻進來的巨炮和重彈……南北數千里燃燒的戰(zhàn)線(使我們)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生則同生,死則同死;存則同存,亡則同亡,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這種變化說明( )
組卷:14難度:0.6 -
5.西方列強通過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和簽訂不平等條約強行打開了中國的門戶,迫使這個長期封閉的東方古國向世界開放,并給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鎖。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使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經濟上變化的體現( )
組卷:21引用:3難度:0.6
[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
1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1919年初,大大小小國家的政治家們聚集在巴黎安排一項和平解決辦法。雖然議事日程上的許多項目都可以解決和列入《凡爾賽和約》,但是有些問題到1923年仍為懸案。戰(zhàn)后歐洲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一系列民族國家出現;法國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協(xié)約國軍事占領了萊茵蘭,英法肢解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德國的力量遭到削弱。在遠東,日本將山東歸還了中國,卻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島嶼群。在1921-1922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上,各國承認了太平洋和遠東地區(qū)的領土現狀,并同意根據相對標準來限制各自的作戰(zhàn)艦隊的規(guī)模,從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國的海軍軍備競賽。因此,20世紀20年代初,國際體系已趨于穩(wěn)定。所遺留的難題,現在都可以通過國際聯盟來處理,盡管美國沒有加入,國際聯盟仍定期地在日內瓦舉行會議。
——摘編自[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一戰(zhàn)后國際新秩序的特點和意義。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國際新秩序的認識。組卷:7引用:2難度:0.5
[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17.材料:梁思永生平
1904年梁思永出生于上海(一說是澳門),是梁啟超次子。
1915年梁思永考入清華留美班
1923年赴美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
1930年梁思永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yè)后,回國參加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工作。
1930年9月為駁斥日本“滿蒙非中國領土”的謊言,他冒著戰(zhàn)火,來到東北昂昂溪五福遺址進行調查、發(fā)掘,其發(fā)掘報告《昂昂溪史前遺址》,以翔實的事件證明史前時代中國北部與中國東北在人種上及文化上是一回事。
1931年春梁思永參加了河南安陽小屯和后岡的發(fā)掘。
1931年秋帶隊發(fā)掘了山東城子崖遺址,發(fā)掘的結果證明,殷墟與城子崖兩地的黑陶文化基本相同,并推動了殷墟發(fā)掘中“地層學”這一先進考古技術方法的運用,從而為中國考古學發(fā)展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樹起了一座里程碑式的坐標。
1934年梁思永主筆的《城子崖遺址發(fā)掘報告》出版,這是中國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報告集。
1934年~1935年梁思永三次主持殷墟發(fā)掘,使湮沒地下數千年的古老遺址得以大面積呈現,所發(fā)掘的商代大墓規(guī)模浩大,雄偉壯觀,出土文物令人瞠目,舉世震驚。
1950年8月梁思永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考定了仰韶、龍山和商文化的相對年代關系。
——摘編自岳南《南渡北歸?南渡》(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梁思永開展考古工作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梁思永在考古方面的主要貢獻。組卷:1引用:10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