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聯(lián)盟高一(下)模塊歷史試卷(A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如圖是西周分封示意圖,從圖中我們可以推斷( )
組卷:13引用:3難度:0.9 -
2.讀表:
記述 出處 “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zhàn)于涇州,我?guī)煍】??!?/td> 《舊唐書?高祖本紀》 “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td> 《舊唐書?太宗本紀》 “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舉戰(zhàn)于涇州,敗績?!?/td> 《新唐書?高祖本紀》 “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td> 《新唐書?太宗本紀》 組卷:161引用:66難度:0.9 -
3.英特爾高級院士Gene Meieran認為:突破性創(chuàng)新的特征是打破陳規(guī),改變傳統(tǒng)和大步躍進;漸進式創(chuàng)新的特征是采取下一邏輯步驟,讓事物越來越美好。下列制度屬于“突破性創(chuàng)新”的是( ?。?/h2>
組卷:24引用:7難度:0.5 -
4.南宋時,合并中書、門下為一省,宰相、執(zhí)政、樞密院長官合署辦公,樞密院實際上只設辦事機構。這種做法( ?。?/h2>
組卷:28引用:21難度:0.9 -
5.軍機處的印信收藏在皇宮,用時由軍機處的副職章京親到內奏事太監(jiān)處“請印”,用完即刻送回。 這最能說明( ?。?/h2>
組卷:8引用:11難度:0.5 -
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边@里的“官”隸屬于( )
組卷:24引用:72難度:0.7 -
7.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層女子因褻瀆神靈被控犯罪,按法律當處死。辯護人用動情的言辭質問:“難道你們忍心讓這位阿芙羅狄特(古希臘美麗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殞嗎?”這打動了陪審團。經(jīng)投票,陪審法庭判其無罪。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h2>
組卷:217引用:91難度:0.7 -
8.公元前445年,羅馬保民官卡努優(yōu)斯制定法案,允許平民與貴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廢除羅馬債務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騰西阿法案使平民會議成為具有立法權的人民會議。這表明古代羅馬( ?。?/h2>
組卷:4引用:4難度:0.9 -
9.1784年,英國下議院以208票對196票延擱了首相小威廉?皮特關于增收補助金的議案,并上書國王要求改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稱:“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睘榇?,他采取的措施是( ?。?/h2>
組卷:203引用:49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48分.
-
28.黃埔軍校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向前(黃埔軍校一期學生,共和國開國元帥之一)回憶道:“記得孫中山講三民主義……明確表示以俄為師,使我更堅定了報考黃埔軍校的決心……后來,蔣介石嫡系部隊里 的許多將領,都是黃埔生……共產黨員蔣先云同志北伐戰(zhàn)爭時當團長,負了傷,坐著擔架指揮 沖鋒,犧牲時年僅28歲。”
--摘編自《紅色記憶:中國共產黨歷史口述實錄(1921-1949)》材料二 徐向前、許光達等百余名黃埔同學召開大會,宣布成立延安黃埔同學分會。……大會致電校長蔣介石表示要加強黃埔同學團結,促進全國團結抗戰(zhàn)的通電。
--摘編自陳伙成、王建強《中國共產黨與黃埔軍?!?/bdo>材料三 1984年,黃埔軍校同學會在北京成立,徐向前元帥擔任會長……在臺灣,1991 年,鄧文儀等在臺黃埔同學成立了“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兩岸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二十多年來,發(fā)揚黃埔精神……架起了一座海峽兩岸及海內外黃埔同學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成為黃埔同學的精神家園。
--摘編自王國舉《論黃埔精神對祖國統(tǒng)一的貢獻和意義》(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黃埔軍校對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
(2)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兩岸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的政策因素和它們能夠成為黃埔同學的精神家園的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黃埔精神的主要內涵。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人這樣描述清政府早期對條約的態(tài)度:“中國代表們漠視條約,不細加審查,一覽即了?!币驗闂l約在清政府看來,通商權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羈縻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萬國公法》,李鴻章認為為民族挽回權益計,遵守《萬國公法》應成為時代之必需。至20世紀初,駐俄公使明確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內政,以修改約章。
--摘編自王建朗《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二 1950年,中國援越抗法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幾乎同步進行。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在中國革命勝利的慣性推動下,更多是從意識形態(tài)出發(fā),考慮的顯然是自身的國際主義義務。1953年7月,朝鮮戰(zhàn)爭終于實現(xiàn)了停戰(zhàn),中共領導人才開始對國家利益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平共處政策逐漸得到贊同。周恩來強調指出:我們應該通過和平協(xié)商來解決一切國際糾紛。
--摘編自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待近代條約態(tài)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客觀積極作用。
(2)根據(jù)材料二,分別概括新中國初期在外交政策的出發(fā)點和解決國際糾紛的方式上所發(fā)生的變化,并指出新中國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進行的外交方針或原則上的創(chuàng)新。組卷:1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