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7 3: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6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在中國人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時代,漢語和漢字的尊嚴從沒真正倒下,“目不識丁”的外國人即便再淺薄,也無法否認與五千年象形文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漢字的悠久與神秘、繁難與優(yōu)美。至于到了中國人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膰H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之后,至少在西方的知識精英那里,漢語和漢字已成為一種須持普遍的敬畏之心對待的語言文字了。影響全世界的政治學、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教授說:“一個連所寫的字都可以成為純藝術的文化,是無法讓外人近褻的?!?br />      海外華文文學家,他們棲居異國他鄉(xiāng),天然的文化情感決定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堅定認同,使得他們對中華文化——這時的中華文化已經(jīng)是一種相對于外國文化特別是外國語言文化的整體性呈現(xiàn),已經(jīng)是無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不論國粹與新知,都一概視為自己的文化故鄉(xiāng)甚至是精神寄托之所,這就是中華文化自信在海外華文文學家乃至在整個華人世界呈現(xiàn)的一種文化邏輯和文化形態(tài)。
          中國人無論在哪里,也無論在哪個時代,都還是習慣于寫漢字,說漢語,用漢文進行寫作以表達自己的中國情懷,抒寫自己的中國文化體驗。這是一種難以磨滅的文化記憶,是一種難以改變的文化習慣,是一種難以克服的文化情結。每個中國人無論走多遠,都會在實現(xiàn)自己的文學夢的時候把玩并親近自己的母語——漢語。因此,在海外的文化環(huán)境中華人和與中華歷史文化休戚相關的其他人用漢語進行文學寫作,是一種文化記憶、文化習慣和文化情結的體現(xiàn),并不是單純來自理念上的中華文化自信,而恰恰是這樣的文化記憶、文化習慣和文化情結體現(xiàn)著深層的中華文化自信。
          進入20世紀后期,中國改革開放之后,一方面是因為愈來愈多的留學生走進了“新移民”文學的行列,另一方面有不少來自國內(nèi)的專業(yè)性作家開始旅居海外,北美漢語文學甚至對整個漢語文壇的蓬勃發(fā)展產(chǎn)生了強心效應。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周勵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嚴歌苓的《少女小漁》等。
          通常被稱為“海外華文文學”的國際漢語文學體現(xiàn)著漂流和離散海外的漢語文化主體集群對于母語文化的充分自信,雖然這種自信并不意味著過度依賴。在德國已經(jīng)成功融入當?shù)厣鐣⒊蔀榈胤阶h員的謝盛友這樣理解國際漢語文學家的文化關系:首先,要通過閱讀逐漸了解所在國文化,“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對自己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最起碼要保持自信,有時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優(yōu)越感”。而保持文化自信甚至秉持母語文化的某種優(yōu)越感的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進行母語寫作。無論在什么國家,一個從事母語寫作的人總是能贏得普遍的尊重,如果在這樣的寫作中再較多地傳達母語文化的深厚內(nèi)涵,這樣的作者無論在同族人的心目中還是在外族人的評價中,都具有明顯的文化優(yōu)勢。
          如果說久住中國本土的文學家對于中華文化常常采取弘揚與批判、堅守與反思相結合的態(tài)度,那么,流散在海外的華文文學家則會更多地選擇弘揚、堅守的態(tài)度,因為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異質(zhì)文化包圍中,自我的肯定必先依賴于對己身所屬的母語文化的肯定,自我的文化自信必須依賴于對自己的母語文化的堅守。
          旅居海外或者流散外國的文人才會有高度敏感的母體文化依戀癥,當這種癥結訴諸文學表現(xiàn)的時候,常常會以夸張的態(tài)勢化成一種心理郁積,一種淤積的文化情結。
          趙淑俠曾經(jīng)這樣解說陳季同開創(chuàng)的歐洲漢語文學的寫作傳統(tǒng):中國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差異性,使得“兩種文化互容互諒,截長補短,去蕪存菁,產(chǎn)生一種新的精神的可能性更大。這種新的精神,正是我們這些居住在歐洲的華文作家們寫作靈感和題材的泉源”。歐洲華文作家本身邊緣性的處境和主動離散的心態(tài)使得他們具有更廣闊的視角,他們一般不會以孤立的方式看事情,他們往往具有祖籍國和居住國文化的雙重視角。正是這種特有的雙重疏離與邊緣化,歐洲華文作家才能更深刻地辨析兩種文化的利弊,更透徹地觀照人性真實。
          其實,國際漢語文學寫作和運作并不一定一直糾結著身處海外疏離中國文化的恐慌,特別是國際化潮流沖擊全球之后,文學家即便是長期旅居海外,對中華文化也不會產(chǎn)生強烈的疏離感,更不會有明顯的焦慮,而會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以“他山之石”攻母語文化之玉,從而持續(xù)地保持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摘編自朱壽桐《漢語文化自信與國際漢語文學的文化品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漢語和漢字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敬畏。
    B.海外華文文學家乃至整個華人世界對中華文化不分古今、不分優(yōu)劣都堅定認同,一概視為自己的文化故鄉(xiāng)。
    C.流散在海外的漢語文學家對于中華文化選擇弘揚、堅守的態(tài)度,而不進行批判和反思,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
    D.歐洲華文作家本身邊緣性的處境和主動離散的心態(tài)使得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具有祖籍國和居住國文化的雙重視角。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外華文文學家對中華文化自信有一種獨特的文化邏輯和文化形態(tài),這種文化心理值得研究。
    B.棲居異域的成功作家往往能對祖籍國文化自信而不過度依賴,又能吸納居住國文化而不排斥。
    C.海外華文文學家會有高度敏感的母體文化依戀癥,這也是他們寫作的靈感和題材的泉源。
    D.隨著“地球村”效應的形成,在國際化潮流沖擊下,海外華文文學家的雙重視角將被破壞。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旅居海外或者流散外國的文人常常會以夸張的態(tài)勢來表達自己的母體文化依戀癥”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在《芝加哥之死》中,白先勇給那個留學生起名為“吳漢魂”,離開了漢文化的精神,失去了漢語文化的庇護,憂郁的青年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
    B.於梨華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深刻地表現(xiàn)了留學海外的牟天磊的痛苦,他強烈感受到“美國又不是自己的家”,不知道自己該屬于哪塊土地。
    C.周勵天生屬于那種能將散文寫出小說筆致和小說魅力的作家,這位才華橫溢的散文家在《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之后繼續(xù)不倦地貢獻她的散文文字。
    D.在澳大利亞的漢語新詩作者心水,在異國他鄉(xiāng)游覽一段時間后,毫不掩飾自己對中華文化及其優(yōu)雅傳統(tǒng)的向往,《悉尼誼園》一詩中都是故國風情。
    (4)海外華文文學家應如何保持中華文化自信?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3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老兵”和軍馬
    梁曉聲
          老兵其實并不老,才二十六歲。
          八年前,老兵自然是新入伍的小兵,被分到了東北大地上的一處軍馬場。多虧他在家里養(yǎng)過馬,了解馬,愛馬,所以很快就成了“專業(yè)”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個當上了副班長,第三年入了黨,第四年當上了班長,第五年他被所在部隊授予“模范班長”的稱號。
          他那一班戰(zhàn)士中曾有人說:“班長愛咱們像一位母親愛兒子!”卻立即有人反對:“他愛軍馬才愛到那樣!對咱們的感情呀,比對軍馬差一大截哪!哎,你自己承認不,班長?”正在替戰(zhàn)士補鞋的他,笑了笑,沒吱聲兒。眾戰(zhàn)士逼他回答。
          無奈之下,他真摯地說:“其實呢,我是這么想的,我們?yōu)檎l馴養(yǎng)軍馬?為騎兵部隊嘛。軍馬是騎兵不會說話的戰(zhàn)友。我們今天多愛軍馬一分,軍馬明天就會以忠誠多回報我們的騎兵兄弟一分。愛馬也等于愛人??!”
          于是戰(zhàn)士們都肅然了。
          有一天,他一個人躲在一處僻靜的地方大哭了一場——家信中說,他家那匹馬病死了。他想,如果自己沒參軍,那匹馬是不會病死的……
          從此以后,他更愛一匹棗紅軍馬了。它端秀的額頭上,有像撲克牌中的方塊似的一處白毛。他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白頭心兒”。他家那匹馬的額頭正中也有“白頭心兒”,只不過馬身不是棗紅色,而是菊花青色的……
          “白頭心兒”救了他一命。那一次軍馬受驚“炸群”,他從另一匹馬的背上一頭摜了下去。恰巧“白頭心兒”隨著受驚的馬群沖過來,它一口將他叼起。否則,他將斃命于萬蹄之下無疑……
          他入伍的第八年,裁軍,軍馬場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有的軍馬從此做了普普通通的勞役馬;有的做了什么風景區(qū)的觀娛馬,供游人騎著逛景區(qū),照相;有的被什么特技馬術隊買走了,“白頭心兒”便在其中。
          “白頭心兒”被買走時他在場。那馬眼望著他,四蹄后撐,任買主鞭打叱喝,巋然不動。他不忍眼見它受虐,輕輕拍著它脖子,對它耳語般地說:“‘白頭心兒’啊,何苦的呢?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會忘了你的,有一天我會把你買回來,讓你成為我的馬的!”——分明,馬聽懂了他的話,馬頭在他肩上磨蹭了幾番,生了根似的馬蹄才終于邁動起來……
          他是最后離開軍馬場的官兵中的一個。上級批準他們鳴槍告別軍馬場,每人鳴槍的次數(shù)可以和自己入伍的年限一樣。但他只鳴放了七槍。
          指導員說:“老兵,我替你數(shù)著呢,你還差一槍。”
          他雙眼噙淚回答:“指導員,我不滿八年軍齡,差四個月……”
          如血的夕陽沉到地平線以下了,當廣袤而蒼涼的大草原夜幕降臨時分,他們乘軍車離開了軍馬場……
          他突然拍著軍車駕駛室的棚蓋大喊:“停車!”
          車停下了。
          他喃喃地說:“我……我好像聽到了‘白頭心兒’的嘶叫……”
          然而其實只有風聲……
          這提前四個月退役的“老兵”,在歸鄉(xiāng)的途中,在一個地界毗連大草原的小縣城里,竟然發(fā)現(xiàn)了“白頭心兒”。更確切地說,是那馬首先發(fā)現(xiàn)了他。
          他循著馬嘶聲望去,見“白頭心兒”也正望著他,臥在一幢磚房前。馬旁,一根高木桿上掛著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四個醒目的大字——“呂記馬肉”。他走近它,見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著淚。
          馬肉店的老板告訴他,那軍馬在為某電影攝制組效勞過程中弄斷了一條腿,看來廢了,只有殺死賣肉了。
          他請求老板將“白頭心兒”轉(zhuǎn)賣給他。老板出了一個數(shù),那筆錢超過他的復員費,而老板卻不肯讓價。
          “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多久?”“直到這匹馬能站起來了為止。”老板認為他傻,認為那馬永遠也站不起來了,便爽快地答應了。
          于是他一邊打工,一邊精心照料“白頭心兒”。一個月后,“白頭心兒”奇跡般地站起來了。老板被他感動了,沒再收他一分錢,允許他將“白頭心兒”牽走,并且,還白贈了他一副馬鞍。
          于是這“老兵”和曾救過他命的那一匹軍馬,朝行暮宿,向著他的家鄉(xiāng),開始了他們的“長征”……
          兩個月后,他老母親看見一個胡子拉碴、風塵仆仆、穿一身軍裝的男人,牽著一匹瘦骨嶙峋的有“白頭心兒”的長鬃棗紅馬蹣跚地來到家門前。
          他激動地叫了一聲:“媽!”
          老母親驚喜地認出他是她那參軍八年一次也沒探過家的兒子!
          他慚愧地說:“媽,我的復員費幾乎都花光在路上了……”
          他又說:“媽,你看,咱們又有一匹‘白頭心兒’了!”
          第二天清晨,他牽著“白頭心兒”登上了家鄉(xiāng)的山頭,俯瞰著幾處窮困得近乎敗落的村子,他對“白頭心兒”發(fā)誓般地說:“‘白頭心兒’,幫我把咱們的家鄉(xiāng)徹底變個樣兒吧!”
          馬兒安閑地吃著青草……
    (有刪改)文本二:
          邊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軍馬落淚了
          西藏墨脫,從軍16年的邊防老兵馬勇即將退出現(xiàn)役。馬勇望著營區(qū)熟悉的一草一木滿懷不舍,除了連隊和戰(zhàn)友,最讓他放不下的,還有一位陪他奮戰(zhàn)過8年的無言戰(zhàn)友——軍馬“鐵蹄”。
          曾經(jīng)的墨脫由于交通不便,這里有全軍為數(shù)不多的特殊“兵種”——騾馬運輸隊,當時各個單位巡邏物資全靠騾馬運送。今年已經(jīng)22歲的“鐵蹄”,在馬勇的心里不僅僅是“戰(zhàn)友”,還是“過命的兄弟”。一次巡邏途中,領頭的“鐵蹄”突然停住。趕也不走、拉也不走,還一直往后退,過了一分鐘就發(fā)生了塌方,當時如果沒有它的話,那后果不堪設想!
          退役前馬勇特地來和“鐵蹄”告別:“老戰(zhàn)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來看看你?!薄拌F蹄”無言,但似乎聽懂了馬勇的話,大顆的眼淚滾落下來。
    (本文選自央廣軍事頻道新聞報道解說詞,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寫老兵養(yǎng)過馬,了解馬,愛馬,這是他工作出色的原因,也為后文描寫人和馬的真摯情感埋下了伏筆。
    B.文本一關于“如血的夕陽”和“廣袤而蒼涼的大草原”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老兵退役離開軍馬場時沉重的心情。
    C.文本二馬勇稱軍馬為“老戰(zhàn)友”,這樣的稱呼既帶著軍營生活的特定色彩,也體現(xiàn)了“鐵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D.通過老兵、馬勇與軍馬之間情感的描寫,兩個文本不僅寫出軍營生活的艱苦,更寫出了主人公對事業(yè)的忠誠。
    (2)老兵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3)這兩個內(nèi)容相近的文本文體不同,因而藝術表現(xiàn)也有差異。請比較并簡要分析。

    組卷:8引用:2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45分)(一)課內(nèi)文言知識(本題共4小題,8分)

  •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br />
    ①具資 詣:到、前往
    ②吾點也 與:和
    ③百畝之田,勿其時 奪:奪取
    ④不何虹 霽:雨過天晴
    ⑤理宜然 固:本來
    ⑥至今 治:治理
    ⑦永保無疆之 休:喜慶、福祿
    ⑧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 度:法度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6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似乎在一夜之間,大家都在討論一款名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興創(chuàng)作詩歌,有人試圖用它設計小說大綱,還有程序員用它解決工作問題……其實,①              ,比如不少網(wǎng)絡平臺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過,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帶給人的感受實在一言難盡,機械重復的話術、“禮貌”而毫無信息增量的反饋等,都讓人“想摔手機”。ChatGPT給人留下的“驚艷”印象,未必是因為它使用了多么具有突破性的技術,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夠更加“聰明”地回答用戶的提問。它的出現(xiàn)讓人不得不承認:②              ,還可以有模有樣地回答一些“主觀題”了。然而,人工智能看似“聰明”,實則只是無意識的表現(xiàn)。比如,比起創(chuàng)作一篇小說或?qū)懸黄瓌?chuàng)散文,③              ,這是因為詩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過組合不同詞語實現(xiàn)模仿。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對創(chuàng)造性工作來說一無是處。人的靈感并非從天而降,很多時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龐大數(shù)據(jù)庫,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讓創(chuàng)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處用“聰明”一詞且加了引號,有特別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五、寫作(60分)

  • 1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曾國藩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林覺民      以上材料對新時代的青年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