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晉中市新一雙語學校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近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陸續(xù)發(fā)布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正式啟動新一輪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工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育更是頂尖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中之重。然而,個體的成長并非一蹴而就,營造適合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成長環(huán)境,離不開中學與大學的共同努力。
盡管當下的高等教育已從面向少數(shù)人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眾化、普及化,但就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而言,學校教育有其一以貫之的使命,那就是激勵學生并為學生抱負的實現(xiàn)提供支持,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尤其應當如此。區(qū)別于應用學科,以數(shù)理化生、文史哲為代表的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研究型特征,基礎學科的前沿領域可以說是一片廣闊而充滿未知的領域,要想在這個領域探索、前進,實現(xiàn)從0到1的突破,不僅需要研究者具有卓越的智識、扎實的行動,更需要一往無前的信念與勇氣,這種雄心壯志的養(yǎng)成需要激勵,更需要全方位的支持。
一方面是“對抱負的激勵”,即鼓勵、激發(fā)學生追求卓越的志向,這是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ǎng)的首要特征。從中學到大學,雖然學科內部的知識特點、學習內容與教學組織形式存在差別,但教育者毫無例外地需要向學生傳遞這樣一種觀念,即你們可以完成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可以有重大發(fā)現(xiàn),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增長可以有所作為。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對興趣和志向的有效激發(fā)并不是生硬而空洞的,而是有賴于從中學甚至更早階段就開始對基礎學科進行接觸和了解。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前大學時代”參與過五大學科競賽、學術科創(chuàng)類項目或涉獵過大學先修課程的學生,不僅在入學時選擇基礎學科專業(yè)的人數(shù)比例更高,入學后在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學業(yè)表現(xiàn)也更優(yōu)秀。其中,對科學探究有內在興趣的學生又比單純希望通過加分升學的學生更具有學習動力和從事基礎科研事業(yè)的長遠抱負。
另一方面是“對抱負的支持”,光有抽象的口號和目標是無法在學生身上涵養(yǎng)出鴻鵠之志的,還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全面的制度支持,即在招生選拔、教學培養(yǎng)、升學就業(y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有志于基礎學科的學生給予有力的支持,這也是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改革的重點內容。以升學選拔為例,“強基計劃”就是直指基礎學科的傾斜性招生政策,幫助有能力且有志于基礎學科研究的學生進入適合的大學,選擇適合的基礎學科專業(yè)。而隸屬于高校拔尖計劃的本碩博連讀、優(yōu)先推薦免試研究生的保研政策,也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升學壓力與競爭焦慮,使其專注于學科知識的內部邏輯,更從容地安排學業(yè)與未來。
從中學到大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事業(yè),需要一以貫之的鼓勵和引導,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支持和投入。著眼于我國基礎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與高水平人才隊伍的建設目標,在當下給予傾斜性的政策庇護與資源投入不僅有必要,而且有相當?shù)木o迫性和戰(zhàn)略意義。
(摘編自丁潔瓊《厚植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成長沃土》《中國教育報》2021.4.15)(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由清華、北大等高校發(fā)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引起社會關注,進而引出文章中心觀點即“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育是頂尖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中之重”。
B.當下的高等教育已從面向少數(shù)人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眾化、普及化,說明我國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取得了突出成果。
C.學校教育的使命是激勵學生并為學生抱負的實現(xiàn)提供支持即“對抱負的支持”,這一使命對當代中國的學校教育而言還是沒有改變。
D.以數(shù)理化生、文史哲為代表的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研究型特征,這是基礎學科與運用學科的重要區(qū)別。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結構上屬于總分總結構,前兩段提出中心觀點并進行解析,然后從兩個方面分析如何培養(yǎng)基礎學科人才,最后總結指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意義。
B.文章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例如對在“前大學時代”參與過學科競賽、學術科創(chuàng)類項目或涉獵過大學先修課程的學生與沒有參加或者涉獵的學生后來在大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對比。
C.文章采用了舉例論證,如以高校的升學選拔為例,指出“強基計劃”就是對基礎學科的傾斜性招生政策,為有能力且有志于基礎學科研究的學生提供了政策紅利。
D.文章在論證語言上準確嚴密,大量引用專業(yè)術語,而且以事實說話,說理較少,并不空洞,使得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當下中國,對學?;A學科給予傾斜性的政策庇護與資源投入是必要的,還有相當?shù)木o迫性和戰(zhàn)略意義。
B.培養(yǎng)對基礎學科的興趣和志向,促使學生對基礎學科進行接觸和了解的中學階段是最佳啟蒙期,因為這可以為大學教育提供重要基礎。
C.要想培養(yǎng)學生具有學習基礎學科動力和從事基礎科研事業(yè)的長遠抱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yǎng)激勵學生對科學探究具有內在興趣。
D.培養(yǎng)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全面的制度支持,即在招生選拔、教學培養(yǎng)、升學就業(y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有志于基礎學科的學生給予有力支持。組卷:6引用:2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自三星堆六個新發(fā)現(xiàn)的“祭祀坑”破土發(fā)掘以來,世人對三星堆文明的各種猜測和解釋讓人眼花繚亂。人們之所以對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為我們過去太習慣于用傳統(tǒng)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觀察它,用我們已知的“知識圖譜”去對照這個未知的世界。比如說,凡高度發(fā)達的文明就應當有文字,殷商有甲骨文、金文這樣的文字,三星堆為何沒有?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文字,那特色鮮明的三星堆文明還屬于中華文明體系嗎?因此,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已經(jīng)出土和即將出土的各種考古遺物和遺跡現(xiàn)象,在當前至關重要。
研究三星堆的古發(fā)掘,有三個重要的維度。
第一個重要維度,從古蜀文明的發(fā)展脈絡看,三星堆并非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從考古發(fā)現(xiàn)而論,在成都平原的寶墩文化,長江上中游地區(qū)的史前新石器時代文化當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們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頭之一。而在文獻典籍當中,同樣可以看到兩個和三星堆文明關系密切的古代書寫系統(tǒng)。一個是中原文化系統(tǒng),西周時就有“蜀”的記載,《尚書?牧誓》記載周武王伐紂,“西土八國”之中就有蜀人參戰(zhàn)。另一個是巴蜀文化系統(tǒng),《蜀王本紀》記載古蜀時期先后經(jīng)歷了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各世代。蜀各世數(shù)王雖然遠離中原王朝,但也自成一系,若隱若現(xiàn)地始終保持著與中原王朝之間的聯(lián)系,既非天外來客,也非域外異族。
第二個重要維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間的關系,這也是目前關注度極高的問題之一。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發(fā)現(xiàn)的高大的青銅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銅面具和頭像,黃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讓人感到震撼和費解,用人們過去對殷周青銅文化的“常識”無法加以解釋。事實上,這正是古蜀人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他們基于中華文明的母體,采用浪漫的藝術形式,表達“神人之間”的溝通,為中國青銅時代增添了豐富的內容。
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來自中原地區(qū),有些則可能通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川西北地區(qū)、云南和兩廣等地區(qū)傳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銅器的造型、紋飾,尤其是龍、虎、鳥、大眼獸面等神秘動物圖像,和我國南方青銅器系統(tǒng)(如湖南)也有密切的關系。
第三個維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視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來文明?這也是當前最吸引眼球的議題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體性地認定為外來文明的產物,是缺乏科學根據(jù)的。除了以上已經(jīng)論述的三星堆與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關系等考古事實之外,還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間,在大體相同的文化水準、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社會發(fā)展程度等條件之下,各自獨立地產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現(xiàn)象并不足為奇。例如,對神秘的大眼睛、神樹、太陽神等的崇拜現(xiàn)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將三星堆出現(xiàn)的這類考古現(xiàn)象都歸結于外來文明。
如果從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視野上看,三星堆所處的中國青銅時代與域外文明產生交流已具備充分條件。漢武帝時派遣張騫“鑿空”西域,開拓出絲綢之路,其動因之一就是因為在中亞、南亞發(fā)現(xiàn)了從蜀地輸出的蜀布、枸醬、邛竹杖等特產,方知其間必有民間的商貿通道可資利用。事實上,早在年代更為久遠的史前時代,已有若干物證表明中西文化之間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觸、交流。此次三星堆四號坑灰燼層中采用酶聯(lián)免疫技術檢測出蠶絲蛋白,很可能也是絲綢的殘痕。這也證明早在三星堆時代,蜀地已能生產并利用絲綢作為高級貴重物品。秦漢以后,絲綢成為國家對外貿易交流的主要產品,古蜀早在青銅時代便已經(jīng)奠定了這個基礎。所以,若說在三星堆文明中包含有某些來自更為遙遠的域外文明影響和交流、互動的因素,客觀上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霍巍《三星堆神秘面紗的三個觀察維度》)材料二:
近些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國考古學實現(xiàn)其肩負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證。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陜西石峁、河南二里頭等一系列都邑性遺址的發(fā)掘和多學科綜合研究,把中華文明形成的時間由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王朝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爸腥A文明五千年”從傳說被論證為可信的歷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華文明起源與發(fā)展的過程,為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歷史滋養(yǎng)和學理支撐。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擺脫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的“三要素”即文字、青銅器和城市的束縛,以社會嚴重階層分化、出現(xiàn)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王權和國家作為判斷進入文明社會的根本標志,列舉了辨識的王權和國家的物化標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設施的興建、高等級的建筑、隨葬品豐富且有彰顯墓主人尊貴身份的器具等。正是按照這一標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論證了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文明“三要素”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就沒有制造和使用金屬器,沒有出現(xiàn)冶金術。因此,我們提出的判斷進入文明社會的新標準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義,是中國考古學對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論貢獻。
(節(jié)選自王巍《關于中國考古學發(fā)展的回顧與思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用傳統(tǒng)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觀察考古發(fā)掘,用已知的“知識圖譜”去對照未知的世界,就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B.從考古發(fā)現(xiàn)和文獻典籍記載兩個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與三星堆文化的聯(lián)系,明確三星堆文化的源頭。
C.古蜀人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浪漫夸張的藝術想象,為中國青銅時代增添了豐富的內容,為中華文明作出了獨特貢獻。
D.在漢武帝派張騫“鑿空”西域,開拓出絲綢之路后,中亞、南亞發(fā)現(xiàn)了從蜀地輸出的蜀布、枸醬、邛竹杖等特產。
(2)下列說法中,不能用來支撐材料一中第二個維度的觀點的一項是
A.三星堆青銅神樹上的鳥和纏繞于樹干上的龍紋,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神話體系中常見的母題。
B.在三星堆三號“祭祀坑”中發(fā)現(xiàn)了類似殷商以青銅鼎、簋等容器相配合來表達社會等級、身份的“禮器”。
C.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璋、玉璧、玉琮,與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
D.在絲綢之路沿線的中國西北地區(qū),曾經(jīng)出土過與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類似的“權杖”。
(3)要想獲得更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考古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態(tài)度與精神?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保衛(wèi)延安(節(jié)選)
杜鵬程 寒煞煞的秋風,從長城外刮來。它卷著黃沙和樹葉枯草,漫過萬千山崗,像是急急地追趕什么。
我軍在九里山的抗擊部隊一撤退,敵人就像抽開閘門的大水一樣,從九里山北面順咸榆公路向南流去。他們不久以前還是有組織的軍、旅、團、營,如今差不多是烏合之眾。他們沒命地呼吼著亂竄,人踏人馬踏馬,互相沖撞,互相射擊,咒罵,廝打,搶劫……有人跌倒了,呼喊救命,但是無數(shù)的腳踩過跌倒的人,直到踩成肉醬。有時候,人員騾馬在山溝里擁擠得不透風,就有一幫人用沖鋒槍掃射給自己開辟逃跑道路。有些軍官騎著馬橫沖直撞,掄起手槍,想維持秩序,但是像洪水一樣的人群把那些軍官裹起來,向前流去。
逃跑,逃跑,不管逃到哪里,能逃掉就好。逃跑,逃跑,哪怕心臟爆裂了。
無窮無盡的山崗上,大大小小溝渠里,到處都是慌亂的人流,到處都是美帝國主義訓練的強盜。
胡匪軍到處找不見一個老百姓,找不到一粒糧食,找不到一口鍋一把草,連一個小盆一雙筷子也找不到。敵人除了燒那窯洞的門窗,就再沒有辦法了。
敵人炮兵把馱炮的騾子宰掉填肚子,步兵就襲擊炮兵,搶奪肉食。
這幫兇神惡煞,夾起尾巴威風掃地,聽見樹葉響,也當是中了埋伏;聽見風雨聲,就當是機關槍火力突然發(fā)射;看見一堆堆的蒿草,也疑心是炮兵陣地。像是陜甘寧邊區(qū)的每塊石頭都會飛起來撲打他們,每個山洞都張開大口要吃他們;像是陜甘寧邊區(qū)的每個山頭都是隨時要爆發(fā)的火山;像是人民解放軍隨時都可能從地縫里擁出來,收拾他們。
陜甘寧邊區(qū)的每一寸土地對敵人都變成危險而可怕的了!
敵人前后左右的大溝小岔里,到處都有成千上萬的婦女、小孩、老頭,拿上镢頭、鐵锨、鐮刀、剪子、菜刀、棍棒,向敵人討血債。
陜甘寧邊區(qū)無窮無盡的山統(tǒng)統(tǒng)燃燒起來了!
敵人每天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走十四五里路。他們八月底從無定河開始潰逃,直到九月半才撤退到永坪鎮(zhèn)一帶。岔口村在永坪鎮(zhèn)以南三四十里的地方。敵人逃回延安必定經(jīng)過岔口村。
我軍在岔口地區(qū)的千山萬壑里,又擺下天羅地網(wǎng)。
敵人好幾萬人進入岔口村一帶,我軍鐵桶似的包圍了敵人。
猛烈的戰(zhàn)斗展開了。我軍各部從各個山頭上向岔口地區(qū)猛攻。攻擊部隊后面的各個山溝里,擠滿了成千上萬的游擊隊、自衛(wèi)軍、擔架隊,還有很多老鄉(xiāng)。人山人海,像是全陜甘寧邊區(qū)的群眾都來這里幫助自己的軍隊了,比趕廟會還熱鬧。
山腰里走下來輕傷員,立刻就有很多老鄉(xiāng)跑上去迎接他們。擔架隊從山上抬下來重傷員,立刻就有許多人擠到傷員跟前;老太太們、婦女們,連忙給傷員喂水,說些熨帖人心的話。
周大勇他們的那個旅有兩個團從北向南朝岔口村猛攻。
正式提升為第一營營長的周大勇,帶著一些戰(zhàn)士下山溝搬運手榴彈。他們下到山溝里,背起一箱一箱的手榴彈正要上山,一下子擁來幾十個老鄉(xiāng),從戰(zhàn)士肩上把手榴彈箱接過去,背著上山去了。敵人飛機在山坡上空瘋狂掃射。那些老鄉(xiāng)一會兒臥倒,一會兒又向上走,從他們那頑強的身影看,像是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住他們前進。
周大勇在老鄉(xiāng)們中間擠來擠去,突然聽見有人叫他。他扭轉身,定神一看,拉住一位老人的手,說:“老伯伯,你好哇?又在這里看見你了!”
李振德老人的眉毛全白了,眼窩更深了,方臉上的顴骨也更高了。打仗打了半年,可是好像過了半輩子似的,他老人家完全衰老了!他親熱地拉住周大勇的手,說:“我又支援前線,給咱隊伍送糧食來啦!你沒想到吧!”
周大勇說:“老伯伯,你辛苦啦!老鄉(xiāng)們也都辛苦了!你看看這些老鄉(xiāng),他們是誰也忘不了的人。全中國有幾年革命歷史的人,誰沒有吃過他們生產出來的小米呢?誰沒有使用過他們的毛驢馱鋪蓋卷呢?”
李振德說:“我常劃算,我要有福氣,能活到咱們勝利那一天,我就要到全中國游一轉。我說我是陜北人,那就處處有親人?!?br /> 李振德老人哈哈大笑,笑得淚花子直從眼里跳出來。這是周大勇認識李振德老人以來,第一次看見他這么開懷暢笑。
周大勇也笑了。他問:“老媽媽她老人家可好?家里人都好?”
李振德老人長出了一口氣,艱難地搖著頭,說:“家里其他的人都好,就是滿滿他媽--我那老伴歿啦!”他嚴峻的臉上,露出永遠不能消磨掉的痛苦。他緩緩地低下頭,獨自重復:“我的老伴……我的老伴……”他蒼白的胡子抖動,閃著銀色的光輝,眼淚一滴一滴從他滿是悲傷的臉上淌下來!
周大勇倒抽了一口冷氣,停了好一陣,問:“她老人家,不能吧……”
周大勇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他想起那身體瘦弱的老媽媽,一股火從心里沖上來,血往頭上涌;悲哀、痛苦、憤怒的感情把他吞沒了。他恨不得立刻去把那幫兇手們殺盡斬絕。
李振德老人抹干眼淚說:“走了,到連里去!我去看看滿滿,和他拉上幾句話就走,還有工作哩!”
戰(zhàn)斗從白天打到黑夜。
天上黑烏烏的云彩,越來越堆得厚了。遠處有轟轟的雷聲。雷聲、炮聲擰在一塊,像發(fā)了洪水似的轟響。
周大勇率領第一營的戰(zhàn)士們,拿下最后一個山堡,又往溝里壓下去。嘿!敵人好幾萬人,全部讓我軍窩到岔口村里了。
這是最后解決敵人的時候了。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他們那頑強的身影看,像是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住他們前進”一句中的“力量”,來源于他們對敵人的仇恨,更來源于追求解放事業(yè)勝利的堅強意志。
B.本文的語言明白曉暢,樸實生動,運用一些常見的口語、俗語,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群眾風格,又富于激情的力量,給人以勝利者的自豪和喜悅之感。
C.李振德是選文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對他的描寫,體現(xiàn)了作品人物群體的思想和生活基礎,構成了整個陜甘寧邊區(qū)人民的精神風貌,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性。
D.選文使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細致形象地描摹出敵人潰逃的丑態(tài)和慌亂、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也刻畫出了我邊區(qū)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語言和心理。
(2)選文運用大量筆墨寫敵軍潰逃的情節(jié),有何作用?
(3)《荀子》:“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边x文中也蘊含著這種思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5引用: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從寧夏西海固① ,從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民族地區(qū)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都是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
西海固地區(qū),曾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2016年,② ,山海牽手、情如兄弟。閩寧協(xié)作從單一的經(jīng)濟援助到教育、文化、醫(yī)療等多領域合作,推動西海固發(fā)生了滄桑巨變。
在江蘇的對口幫扶下,2020年5月12日至14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懸崖村”)的84戶貧困戶,陸續(xù)搬進位于縣城附近的新家。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村民們感知著③ 。
對口支援新疆、西藏也是這場戰(zhàn)役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央部委、對口支援省市及承擔援助任務的央企,在新疆、西藏廣袤的大地上,譜寫出生動的“邊塞曲”,為新疆、西藏的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注入不竭動力。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6個字。
(2)用一個對偶句,概括文段內容,揭示民族地區(qū)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原因。組卷:45引用:6難度:0.9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俠客行》 不與人爭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王永彬《圍爐夜話》。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滿江紅》 愿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
--張居正 出名要趁早。
--張愛玲 高三5班的一次語文課上,老師給出了以上五句名言,要求同學們就自己對以上五句話的思考,以“青春與美名”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然后給全班師生做一次演講。請你以5班的一名同學的身份,完成這一篇演講稿。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