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學校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一)

發(fā)布:2025/1/6 11: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說到文學欣賞,很多人沒有將其視為文學生態(tài)鏈中的獨立一環(huán),文學圈內(nèi)外似乎均把其視為文學評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我覺得,文學評論更多的是文學界的內(nèi)循環(huán),文學欣賞是連接文學與公眾的橋梁,是文學成為公眾精神生活的助推器。但目下文學欣賞遠遠沒有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有著內(nèi)外兩個方面的原因。先來檢討文學欣賞自身。
          一時代有一時代公眾的精神、情感需求;時代性的人文問題,需要思想界予以面對與解讀。但今天的文學欣賞,與當今中國的思想界卻是疏離的、隔膜的。文學界對思想界前沿成果的及時關注、汲取并使之成為自己認識、感受得以深入的資源,是文學欣賞能夠介入、把握并進一步引導公眾精神、情感需求的基本前提。當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令人目不暇接,但文學欣賞不能把公眾的需求與特定的文學作品做有效的溝通,無論是從選取還是從解讀來說,文學欣賞對此都還遠遠不能勝任,甚至也還未能步入文學欣賞的正途,審美感受缺失是當今文學欣賞的又一缺陷。我們常??吹?,文學欣賞每每從既定的共性的流行的概念出發(fā),以體系性的理論來界定、剖析作品;那有著解讀者體溫的獨特的審美感受并以這種感受來引發(fā)公眾閱讀者與作品的共情共鳴卻是付諸闕如的。此種審美感受的缺失,表現(xiàn)在文字風格上,則是文字理論色彩強,感受鮮活性無;而這樣的理論性文字,是一般的非文學專業(yè)的或沒有受過文學專業(yè)浸染的公眾性讀者所無法讀懂的。文學欣賞的自身缺陷,與文學欣賞外部的文化、教育生態(tài)密切相關。
          一是教育生態(tài)之弊。一個文學鑒賞者,從小學開始,受到的就是將一篇鮮活的語文課文歸納成幾條生硬簡單的道理;及至中學時代,為各種考試所壓迫,幾乎沒有時間去閱讀文學作品;到了大學,即使是在中文系,也是將老師在課堂中所講解的老師對作品的理解記憶于心,復制或發(fā)揮于試卷,是遠離對第一手作品的閱讀,而滿足于對作品概論式的認知;到了研究生階段,則急于找到一種高深莫測的理論武器,然后將之生吞活剝地運用于對某個特定作家、作品的研究之中。如此遠離文學閱讀,你又怎能指望他能有在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中才能培養(yǎng)來的文學感受能力呢?
          二是學術體制之弊。在高校,文學欣賞類的文章,是不能算作科研成果的,而科研考核又是那樣急功近利。年復一年下來,文學欣賞的生產(chǎn)力愈益萎縮,能夠讓文學走入公眾生活的文學欣賞愈益稀少,生產(chǎn)學術八股的生產(chǎn)力愈益壯大,學術八股也層出不窮。再難見到那大手筆所寫出的為公眾所喜愛的“小文章”了,而更為可怕的是,沿此成習,這樣的大手筆也越來越少了。
          三是某種思維慣性之弊。大概有一個長時段,我們不是立足于“實事”,立足于生成中的實踐,借鑒已有的思想資源,來豐富理論并進而發(fā)展理論指導實踐;而是削足適履地將新的“實事”及生成中的實踐,強行納入預設的原有的理論構(gòu)架之中。這種思維之弊也體現(xiàn)在了文學作品的欣賞之中。在一個社會結(jié)構(gòu)、價值形態(tài)都處于轉(zhuǎn)型的時代,回到“實事”實踐本身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就更顯得分外重要。文學,是人自身最為鮮活最為直接的感性體現(xiàn),文學欣賞回到從第一手的審美感性出發(fā),或許也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觸角”的一種率先體現(xiàn)吧?
          四是語言斷代之弊。歷經(jīng)眾口一詞的政治話語時代,再歷經(jīng)趨流附勢的學術話語時代,越來越多的是話在說我而不是我在說話了,而用時髦的話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語言既失家園不復存在矣,或者說,語言之失反映的是家園之失,此又豈可小視?
    (摘編自傅書華《論文學欣賞的時代性缺失》)(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文學欣賞不是文學評論的組成部分,它應助推文學進入公眾精神生活,但眼下其價值遠未實現(xiàn)。
    B.作者認為,文學欣賞還不能勝任將公眾需求與特定文學品進行有效溝通的工作。
    C.從小學到研究生階段,中國的學校教育普遍讓學生遠離文學,學生難以通過大量閱讀培養(yǎng)對文學的感受能力。
    D.高校將文學欣賞類文章排除在科研成果之外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為公眾所喜愛的文學欣賞力作越來越難尋覓。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整體呈總分結(jié)構(gòu),先提出文學欣賞存在的問題,再從文學欣賞自身和外部生態(tài)兩個角度具體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B.第五段從寫作定式、文字風格兩方面對文學欣賞審美感受缺失問題進行分析,其缺失將導致公眾讀者無法讀懂文學作品。
    C.文章重理論說理,也有事例分析,如以一個文學鑒賞者為例,分析了學校教育的幾個階段不注重文學閱讀的錯誤做法。
    D.文章在分析思維慣性之弊時,先指出人們處理實踐與理論關系的固有方式,再明確此弊端也存在于文學欣賞,思路清晰。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沒有囿于文學圈內(nèi)外對文學欣賞的一般認知,而是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待文學欣賞在文學生態(tài)鏈中的地位,見解新穎而獨到。
    B.時代性的人文問題還需思想界解讀,文學界對此無能為力,而今文學界與思想界的疏離導致了文學欣賞不能引導公眾需求。
    C.解決文學欣賞外部的教育生態(tài)之弊,涉及各階段各學科,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其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來抓,循序漸進,定有成效。
    D.作者認為語言斷代之弊不僅影響到文學欣賞,也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甚至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提高公眾的語言修養(yǎng)十分重要。

    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2023年1月9日,聯(lián)合國專家組在美國氣象學會2023年次會議上表示,臭氧層有望有40年內(nèi)得到修復。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首次確定氯氟烴正在消耗大氣中的臭氧層。到8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南極上空出現(xiàn)臭氧空洞,引發(fā)國際社會開展緊急修復行動。自1989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生效以來,超過100種消耗臭氧層的化合物最終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其中氯氟烴的使用量減少了99%。氯氟烴通常存在于冰箱、氣溶膠和溶劑中。2000年以來,南極臭氧空洞的面積和深度一直在緩慢改善,如果維持當前政策不變,預計南極上空、北極上空以及世界其他地區(qū)的臭氧層將分別于2066年、2045年、2040年恢復到1980臭氧空洞顯現(xiàn)之前的水平一項研究表明,消耗臭氧層的氣體同時也是強效溫室氣體,如果不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層的化學品,全球溫度可額外升高1℃??茖W家警告,應將升溫限制在1.5℃以內(nèi),以防止氣候危機造成最嚴重后果,包括極端干旱、野火、洪水和糧食短缺的風險。
    (摘編自南博一等《臭氧層開始緩慢“愈合”,有望得到修復》)材料二:
          一些人工合成的含氯和含溴的物質(zhì)是造成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氯氟烴類化合物,如制冷劑氟利昂等進入平流層后,在強烈的紫外輻射作用下,釋放出一個氯原子(Cl),這個氯原子在數(shù)月時間里通過催化反應,就可以使10萬個臭氧分子消失。首先,氯與臭氧(O3)反應,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和穩(wěn)定的氧分子(O2),氧化氯自由基(ClO)非常活潑,與同樣活潑的氧原子(O)反應,生成氯和穩(wěn)定的氧分子。釋放出的氯原子又和臭氧產(chǎn)生反應,因此,氯原子一方面不斷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卻又能在反應中不斷再生,形成催化反應。
    (摘編自《特定氣候條件形成的催化反應》)材料三:
          臭氧有“兩張面孔”。特殊環(huán)境、特殊區(qū)域的“臭氧”不但不是破壞者,還是保護傘。雷雨之后,空氣會變得清新,這是因為少部分氧氣在遭雷擊后轉(zhuǎn)變?yōu)槌粞?,而臭氧具有很強的消毒及滅菌功能。位于平流層?nèi)的臭氧層集中了全球大氣90%的臭氧,這里的臭氧對人類是有利的。它們吸收掉了太陽放射出的大量有害的紫外線輻射,成為地球的重要屏障。
          臭氧中的“壞分子”主要集中在人們生活的地表及對流層,這里盡管只有地球表面臭氧量的10%,卻有著顯著的負面影響。高濃度持續(xù)性的臭氧污染可能導致流淚、頭痛,甚至影響到呼吸道、心血管系統(tǒng)。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其在植物表面通過氣孔擴散入里,會導致植物葉片枯黃;影響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此外,如果一個區(qū)域經(jīng)常出現(xiàn)高濃度臭氧,在強氧化劑作用下,有些材料會提前老化、報廢,帶來經(jīng)濟損失。
          與霧霾一樣,臭氧也是近地面層的主要大氣污染物。不同的是,霧霾來自直接顆粒物排放,并與其他氣態(tài)物轉(zhuǎn)化為氣溶膠,既有一次污染也有二次污染;而臭氧污染是光化學反應產(chǎn)物,屬于二次污染。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強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吸收太陽光的能量,使原有化學鏈遭到破壞,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
          從“天時”而言,降雨有利于清除臭氧等污染物,因而我國臭氧污染日出現(xiàn)規(guī)律與雨帶移動位置有關:雨帶移走,臭氧濃度就會上升。從“人事”來講,人類不能呼風喚雨,但可以控形成臭氧的“幫兇”,即氮氧化物和揮發(fā)性有機物,這些物質(zhì)大部分來自人類排放。如果每個人能身體力行,努力減排,就能為減少臭氧污染貢獻力量。
    (摘編自杜芳《臭氧:擁有雙重“面孔”的人類伙伴》)
    (1)下列圖解,最符合材料二中氯破壞臭氧層原理的一項是
     

    A.
    B.
    C.
    D.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消耗臭氧層的化合物已被禁止使用,在不久的將來,地球上空的臭氧層將有望得到修復。
    B.研究表明,如果禁止使用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zhì),將使全球溫度額外降低1℃,從而避免氣候危機造成的最嚴重后果。
    C.與霧霾不同,臭氧污染屬于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發(fā)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D.材料三從“天時”和“人事”兩個方面人手,分析了人類為降低地表及對流層臭氧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3)臭氧是“擁有雙重‘面孔’的人類伙伴”,請結(jié)合材料對此進行解讀。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岳峰范子平      岳峰越過臥龍盤,經(jīng)過白馬河小橋來到孤崗下。孤崗不大,但很高,像一道石柱拔地而起。岳峰先是躡手躡腳地繞孤崗腳下走半遭,也不過兩千來步。每走幾步,他都警惕地四顧,確定四周無人,才抓住灌木向上攀登。到半山腰還有斜出的灌木,再往上一二十米,只有凸起的石頭棱角可抓。他也因此碰落了小石子,小石子簌簌地往下掉落,甚至驚起了幾只飛鳥。他知道這是大忌,身子貼住巖石,屏住呼吸觀察好大一會兒,見依然沒有動靜,才繼續(xù)上到崗頂。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刻,陰云又壓在頭頂,四周一片漆黑。崗頂不過三四間房大小,鱉蓋狀光禿禿的巖石,根本無隱身之處。他將子彈壓進狙擊步槍的彈匣,槍口瞄向東南。崗腳下彎彎的白馬河奔向百步外的臥龍盤,橫著的臥龍盤像一道河堤,進城的路就貼在盤南邊。他喃喃地向蒼天祈禱,但愿這次能成功擊殺戴燁。
          岳峰知曉父親被槍殺的消息,已是父親下葬兩個月之后了。二叔說,是保安團長戴燁拔槍將父親槍殺,而父親是保安團副參謀長。他們是同僚,為什么內(nèi)訌,二叔說不清。兩年多來,父親血淋淋的死難模樣總在他面前閃現(xiàn)。他曾懷揣盒子炮,潛入忻州城報仇,但無果而終,這個保安團已被拆解編入山西新軍,無從尋覓。他沒想到會在沁城打聽到殺父仇人。一張神秘的紙條送到他手中,說戴燁帶部隊來這里,將在山語樓與人開會。他夜晚潛入山語樓,卻又得知換了地點,打探不出來。正在無奈,又接到一張紙條,說戴燁今天上午要帶隊伍來臥龍盤打仗。他頓時興奮起來,這一帶地形,他熟悉得像自家院子。孤崗雖能俯瞰臥龍盤,但攀登不易,上邊無處存身,戴燁也決不會料到有人來埋伏。
          東方露出了魚肚白,有淡淡的霧氣。他睜大眼望去,臥龍盤上有了人,影影綽綽的,正大透逸地散開。二叔講過戴燁的體貌特征,那個身材高大的肯定是,終于來了!兩個警衛(wèi)交站在戴燁身后,岳峰將槍口瞄上去,十字圖標正登印上戴燁的頭顱,但貼在扳機上的手指未動。他必須保證一槍致命。戴燁不倒,聽見槍響就會高度警惕,使岳峰失去這次報仇機會。
          晨霧散去,天大亮了。岳峰能看到部分俯伏的士兵,他們專心致志盯著前方,前方是通白城里的土路。他槍口瞄了又瞄,只等戴燁站起的那一刻。突然,槍聲爆豆一般響起來。岳觀察了好一會兒。交戰(zhàn)對方的火力很猛,一部分人沖上臥龍盤,又被反擊下去。岳峰驚叫來:日寇!是的,戴著小頂子黃帽,打著太陽旗,就是日寇!沒聽說日寇到沁城呀,也許這就是日寇進攻沁城的前衛(wèi)。戴燁他們在伏擊日寇!岳峰能分辨出日寇歪把子機槍的突突聲。戴燁竄過來跳過去指揮,這是擊殺他的好機會,但他是在跟日寇打仗呀,自己這一槍能打出去嗎?岳峰全身發(fā)抖,臉色蒼白。他不是害怕,而是為難。
          好像第六器官的反應,白馬河里有動靜!他回轉(zhuǎn)頭一看,一溜日本兵端著上了刺刀的八大蓋,貓著腰,蹚著河水向著臥龍盤奔去。不發(fā)洪水的白馬河不過腳脖深淺,但仲春的河應該很涼,這些人也是拼了。河道地勢低洼,岸邊又長有些許灌木叢和雜草。這是抄戴燁后路呀。如果日寇隱蔽行進到臥龍盤跟前,突然從河道里沖出,肯定打戴燁個措手不及。倏然間想到自己接到的神秘紙條,為什么關于戴燁的信息那么準,肯定是戴燁身邊有臥底,自己送信,是為了要戴燁的命,會不會也給日寇送了信?那就是漢奸啊!他的使命是為父仇,現(xiàn)在怎么辦?他要送信給戴燁很容易,只要向日寇開火,戴燁立即會判斷出身后出了情況。但自己只要暴露,孤崗上絕對經(jīng)不住日寇火力打擊,也逃不掉,更令人遺憾的是,為父報仇的心愿永遠落空了。當年戴燁為什么和父親翻臉成仇,也許永遠搞不清了。他只覺得腔里一團火蛇在左沖右突,難受得窩起了腰,眼睛好像要滴血。
          戴燁在跟大路上的日寇鏖戰(zhàn),槍聲一陣緊似一陣,而白馬河道里,一個又一個日寇飛速竄過。岳峰來不及細細思考了,他果斷調(diào)轉(zhuǎn)槍口,朝著白馬河,把一個帶指揮刀的日寇鎖進狙擊鏡十字,扣動扳機,砰的一聲響,日寇應聲撲倒,濺起很高的水花。偷襲的日寇立即四散隱蔽啪的一聲,他又一槍。這一槍沒擊中,他立即補一槍,又一個日寇倒下。河道里日寇立即組織火力,密集的子彈噗噗地打上來。他把頭伏在石板上,不停地還擊。從石坎縫隙里,他看見日寇在岸邊架迫擊炮。這上邊沒地兒躲,也來不及下去,但他滿意地看到,臥龍盤上戴燁已經(jīng)分出士兵調(diào)轉(zhuǎn)槍口,朝河道里射擊。岳峰仰天長嘯:父親,我打日寇了!火光一閃,他隨同飛來爆炸的炮彈化作永生。
          1987年7月,這里舉行了莊重的儀式,將孤崗正式改名為“岳峰”,并修建了盤旋而上的木梯,于峰頂勒石記載:為配合戴部伏擊日寇,孤膽英雄岳峰于此狙擊偷襲的日軍,最后壯烈犧牲。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多處描寫孤崗的環(huán)境,如“像一道石柱拔地而起”“鱉蓋狀光禿禿的巖石”,為后文寫岳峰無處藏身而犧牲做了鋪墊。
    B.兩年多來,父親之死一直困擾著岳峰,他兩次報仇都未能成功;這次孤崗行動中的神秘紙條讓岳峰的報仇行動有了希望。
    C.對岳峰心理活動的描寫幾乎貫穿了整篇小說,它生動展示了岳峰為父報仇過程中一系列的內(nèi)心活動,展現(xiàn)了岳峰豐富的精神世界。
    D.從陰云壓頂、一片漆黑,到露出魚肚白、有淡霧,再到晨霧散去、天大亮,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色漸明,岳峰的形象也漸趨豐滿。
    (2)這篇小說塑造了岳峰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3)小說最后一段在整篇小說中起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3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1200多年前,唐代女詩人薛濤寫下一首盡顯雅興的回文詩:“天凍雨寒朝閉戶,雪飛風冷夜關城。鮮紅炭火圍爐暖,淺碧茶甌注茗清?!比缃?,隨著天氣轉(zhuǎn)涼,約上三兩好友、圍坐一火茶香的雅致生活,①_____。但在家中陽臺、客廳,甚至臥室“圍爐煮茶”,真的安全嗎?
          在一間約60平方米的空置室內(nèi),消防人員模擬“圍爐煮茶”的環(huán)境進行測試。首先關5戶,將盛有炭火的砂鍋拿進房間,然后打開一氧化碳檢測儀,并按下秒表。僅僅用時22秒,房間內(nèi)一氧化碳濃度就達到了0.01%;到第44秒時,濃度已超過0.025%。這時,消防人員掉了檢測儀,表示實驗不能再繼續(xù)下去了。如果炭火持續(xù)燃燒,加之室內(nèi)不通風,一氧化碳的濃度達到近0.05%,就會使人中毒,造成昏迷,甚至殃及生命。
          由此可見,②_____。即便使用帶有通風口的圍爐,也無法避免炭火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一氧化碳,而由花盆、鐵鍋、砂鍋等改造成的爐子,炭火更難以充分燃燒。
          此外,很多網(wǎng)絡視頻照片中,圍爐都直接放置在木質(zhì)、竹制的隔熱板上,為營造氛圍感,圍爐周圍還布置了大量布藝和紙類裝飾品,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tài),③_____。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8個字。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3)請展開你的想象,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描繪“約上三兩好友、圍坐一爐茶香”的情景。要求:①在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下畫橫線,并標明運用的修辭手法;②語言生動;③想象合理;④90個字左右。

    組卷:2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日有網(wǎng)友反映,某中學在寒假通知書中提到,希望家長“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棄春節(jié)意識、假期意識”。此事一經(jīng)報道,就引發(fā)了廣泛爭議。事后,涉事中學發(fā)布情況說明稱,假期安排有關表述用詞不當、表達不精準,引起部分網(wǎng)民誤解,在此深表歉意。已就此事向家長進行解釋說明,希望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充實的假期。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組卷:2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