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南康中學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23 10:3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xiàn)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yōu)勢。中華文明延續(xù)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與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diào),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fā)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強調(diào)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
(摘自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材料二:
不少評論家、詩人和詩歌讀者都感覺到當代新詩創(chuàng)作與理論進入了一種停滯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狀態(tài)。由于古老的東方文化傳統(tǒng)與漢語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語言轉化,而西方詩歌文化與語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傳統(tǒng)意識的詩歌作者與理論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積食病就明顯地出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理論中。
人們逐漸意識到對“他文化”吸收力的強弱與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強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廣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為它擁有一個秦漢以來建立的強大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這傳統(tǒng)如一個消化力極強的胃,吸收了四方異域的文化,借以繁榮本民族文化。當代新詩不但丟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tǒng),而且也失去了對那個傳統(tǒng)的記憶和感情,而中華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語為先祖的各種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會發(fā)生這種食洋不化的病癥,這病癥是當代詩歌失去讀者的重要原因。當代詩歌由于時代內(nèi)容的發(fā)展,已無法退回到新詩運動初期的狀態(tài)。當代社會讓世界村的居民們多少都進入了一個更復雜的感性與知性世界,中國詩歌也相應地在尋找與之相當?shù)乃囆g形式,主要是詩歌語言、內(nèi)在結構、外在形態(tài)。這些必須是有本民族實質(zhì)性的和具有現(xiàn)代性的,單靠移植西方是絕對不行的。
我們認為,21世紀中國新詩能否存活,就看我們能否意識到自身傳統(tǒng)的復活并進入現(xiàn)代,同吸收外來因素之間的主次關系。沒有傳統(tǒng)何談創(chuàng)新?沒有傳統(tǒng)作為立身之地,創(chuàng)新很可能變?yōu)槿P西化。所以,中國當代新詩一個首要的、關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務就是重新尋找自己的詩歌傳統(tǒng),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塵封的泉眼。讀古典文史哲及詩詞、詩論,想現(xiàn)代問題,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詩論進入當代的空間,貢獻出它的智慧,協(xié)同解決新詩面對的問題。據(jù)我的學習經(jīng)驗,歷代中國文論中存在著大量對我們今日所思考的詩歌理論仍有意義的撰述,而我們卻只習慣于引用西方理論,無暇回顧一下自身傳統(tǒng)中這些理論,師洋師古應當成為回顧與前瞻的兩扇窗戶,同時拉開窗幃,擴大視野,恢復自己傳統(tǒng)的活力才能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
中國古典詩論在研究方法上與西方文論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論強調(diào)邏輯剖析,優(yōu)點是落在文本實處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傷及神經(jīng),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變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國古典詩論體系雖不十分清晰,卻能以富有內(nèi)涵和想象力的詩樣的語言傳遞給讀者審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絲毫沒有實驗室處理后的褪色失鮮之感。讀古典詩論后可以意識到西方的科學分析、邏輯推理、抽象名詞杜撰等雖不失為一家之法,卻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國古典詩論的風格與中國古典哲學的靈活、深邃、玄遠相匹配。對于詩歌這樣內(nèi)涵深、變幻多的文學品種,中國傳統(tǒng)的文藝理論有其突出的優(yōu)點。
(摘編自鄭敏《新詩百年探索與后新詩潮》)(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這是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B.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可以向世界傳播中國優(yōu)秀學術理論,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中國經(jīng)驗。
C.當代新詩之所以出現(xiàn)“食洋不化”的病癥,一是因為丟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tǒng),二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
D.中國古典詩論雖不以體系和邏輯見長,但蘊含詩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論更有生命力。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不過二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鑒西方詩歌并不能給本民族的詩歌帶來現(xiàn)代性,對此中國詩人要有清醒認識。
C.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內(nèi)在結構和外在形態(tài),依然可為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營養(yǎng)。
D.古人論詩用“意在筆先”“空靈”“飄逸”等語,未落實處卻包含鮮活的審美智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韓愈《答劉正夫書》:“或問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圣賢人?!?br />B.晚清洋務派人物馮桂芬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br />C.魯迅《文化偏至論》:“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nèi)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
D.季羨林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相互關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br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現(xiàn)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處理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的黃金準則。請結合材料一對這一現(xiàn)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動中國古典詩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483引用:18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深巷里的老墻
梁衡
①在婺源農(nóng)村小住了幾天?;帐矫窬涌偸钦南镒?,高高的墻,房與房的距離又近,一出門,迎面就是一堵墻,一走路,人就夾行在兩墻中間。每天出出進進,這墻就是一幅讀不完的畫。
②當?shù)貍鹘y(tǒng)的砌墻方法是薄磚立砌、橫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這樣既節(jié)省材料又可保溫,而且土在墻中,寓田于墻。新墻在剛落成之時潔白如紙,就是我們??吹降陌讐焱叩幕帐礁裾{(diào)。當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墻時,斷沒有想到他為大自然提供了一張作畫的溫床。
③歲月之筆是這樣作畫的。先用細雨在墻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濕霧一層一層地洇染,白墻上就顯出縱橫交錯的線條和大大小小的斑點。論層次,這里有美術課上講的黑、白、灰的過渡;論形狀,則云海波濤、春風楊柳、山石嶙峋,勝過一本《芥子園畫譜》。我兒子是學畫的,他說國畫里所講的線條、皴法、留白,西畫里講的光影、色調(diào)、透視,在這墻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課堂上沒有講過的這里也有。人工藝術在自然面前是這樣渺小,他自從住到這里就再也沒敢畫過一筆畫。正是“眼前有景畫不得,神來之筆在上頭”。
④但大自然并不滿足于平面的藝術。風雨如刀,歲月如錐。白墻這里被鏟去一塊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溝,有時還被隨意抽去一塊磚,甚至推倒半堵墻。然后,再借來四面八方的種子,乘著風和雨,漫天搖落在墻頭。那些綠色的生命便悄無聲息地棲身到磚縫里、墻皮間、紅土中,甚至就借著一絲濕氣黏附在光潔的墻面上。它們才是真正的“蜘蛛俠”,緣墻而走,無處不在,無縫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墻,上面就爬滿了積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涼粉。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墻。植物學家考察物種的多樣性,有一個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劃定一個正方形,細數(shù)其中植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我就試著任選了一面墻,借手機上的識花軟件,一個一個地認識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單聽它們的名字,就讓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綠肥作物,這時也飛上墻頭,從葉間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來的田野;有名為“竊衣”的,是隱身高手,它開著白色的小花,籽帶絨毛,總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戶墻角;有一種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賈島的詩里居然寫到它:“別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識牡丹花。”
⑤你隨意漫步吧,土墻、石墻、磚墻、籬笆墻,滿墻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愛。只要你有耐心,任選一墻,就可以面壁一兩個小時,像是在美術館里看畫展。不,比畫展更好看。這是一面面實實在在的生態(tài)墻、文化墻。你想,無數(shù)個鮮活的生命自愿齊集到這面老墻上,躋身磚石,扎根紅土,探身招手,與人共舞,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更可貴的是這些鮮活的花草并不欺侮無言的老墻,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還沒有忘記露出一方紅磚、突顯一塊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墻。仿佛提醒著你,這不是一般的紙上圖畫。
⑥一天,我偶然與兒子說起這幾日讀墻的感覺,他說:“你不知道咱們這房子的西邊有一面老墻,每當夕陽晚照時,那種歷史的滄桑感讓人心里發(fā)顫。我修這房子時專門為了它開了一扇西窗,為了能最佳取景,還不厭其煩地改窗框、配窗簾。但突然有一天西邊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擋了個嚴嚴實實?!?br /> ⑦第二天,我就去尋訪這堵老墻。原來它曾是一座三層樓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個樓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墻還比較完整,袒露著磚塊橫豎相砌的紋路和白色的灰縫,甚至你都能感覺到還有一位磚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經(jīng)塌得只剩下一條棱線,清晰地露出墻的筋骨結構。只見碎磚破瓦如瀑布一樣傾瀉下來,犬牙交錯的磚塊間露出當年填充的紅土,別具韻味。唯有那個高高的樓角還十分完整,在藍天的背景下劃出一個標準的直角圖形。樓角上方白云來去,一只孤雁在天際盤旋,風在輕輕地打著口哨。這時晚霞燒紅了天邊,風雨樓臺,殘陽如血。我一時驚呆了,如果要給眼前的這幅畫起個名字,就叫歲月。我知道嚴田這個村子是有來頭的,歷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進士。你看腳下的石板路與河邊的洗衣石,路上一低頭就是一塊廢棄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樹七八個人才能合抱。岳飛曾在這一帶駐軍,與悲壯的《滿江紅》不同,他在這里留下了一首輕松愉快的小詩《花橋》:“上下街連五里遙,青簾酒肆接花橋。十年征戰(zhàn)風光別,滿地芊芊草色嬌。”當年的芊芊草色,現(xiàn)在依舊點染在尋常百姓家的墻頭上。
⑧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繞來繞去多走了幾條巷子。為的是再多讀幾段老墻。有一座土墻矮房,早已被主人遺棄,夯筑的紅土墻面上夾雜著石塊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長滿嫩綠的厚厚的苔蘚。苔蘚這東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磚、舊瓦、朽木、斷墻,都一律公平地給它們穿上鮮亮的綠裝?,F(xiàn)在這綠苔青瓦的屋檐壓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墻的額頭,而墻腳正綻放著一束燦爛的花。
⑨我想,自從人類走出山洞發(fā)明了壘墻蓋房,墻就與人長相廝守,從此墻上就烙下了人的體溫、音容和身影??上Ы陙黼S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已是棄了泥土,別了磚瓦,不見了柴墻籬笆。難得這深巷里還為我們保存了些有溫度的老墻,保存了前人的眼淚和笑臉。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誰解這老墻里的密碼?誰又能讀得懂這幅風雨斑斑卻又四季變換的青綠山水畫?
(有刪改)文本二:
我喜歡梁衡散文,不僅僅因為他能巧奪天工般地駕馭語言,還因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遠的立意,及其營造的意境和境界,讀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與他的思想一起共鳴,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過去,教科書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現(xiàn)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組織、謀篇布局可以比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確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卻不這么認為,他的觀點是:散文既然是一種藝術,就必須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組織中要講究描寫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謂描寫之美,就是“作者能將要說的事物客觀地、清楚地寫出來擺在讀者面前。要求如實,不走樣,能顯示事物本來的美”;所謂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對某事物的描寫或某種思想的表達中能產(chǎn)生一種美的氛圍、意境,將讀者引到一個美的精神境界”;所謂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對客觀事物作了描述,也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讀者后,又進一步升華到一種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種新理念,創(chuàng)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將其“定格”下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進行創(chuàng)作實踐的。
(摘編自張維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1)下列對文本一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③段寫兒子“再也沒敢畫過一筆畫”,是因為他敬畏歲月之筆技法高妙造詣精深。
B.第④段中介紹了植物學“打方”的方法,是為了突出生長在墻體上的植物豐富多樣。
C.第⑤段“花草并不欺侮無言的老墻”,用擬人手法寫花草老墻搭配和諧,相得益彰。
D.第⑥⑦段寫讀一面老墻的經(jīng)歷,與前文讀墻的感悟進行對比,彰顯了老墻明麗的美。
(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寫徽式民居巷窄、墻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揚先抑,增加了文章層次。
B.文章間或用第二人稱,便于抒發(fā)感情,同時將讀者引入情境,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C.文章引用賈島和岳飛的詩句,不僅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也增加了文采,增強了表現(xiàn)力。
D.結尾將老墻置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大背景中,在對比之中抒發(fā)感慨;兩個問句,發(fā)人深思。
(3)文本一第①段中說“這墻就是一幅讀不完的畫”,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文本二寫到了梁衡散文創(chuàng)作的“三重美”,請你談談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的。組卷:12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開運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諸州,曾經(jīng)契丹蹂踐處,與免今年秋稅。八月辛丑,命十五將以御契丹。壬辰,太原奏,代州刺史白文珂破契丹于七里烽,生擒將校七十余人。冬十月戊午,詔曰:朕虔承顧命,獲嗣丕基。常懼顛危,不克負荷,宵分日昃,罔敢怠寧,夕惕晨興,每懷祗畏。向者,頻年災沴,稼穡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譴,涼德所招。仍屬干戈尚興,邊陲多事。倉廩不足,則輟人之糇食;兵士不足,則取人之丁中;戰(zhàn)騎不足,則假人之乘馬。雖事不獲已,而理將若何!訪聞差去使臣,殊乖體認,不有敦于勉諭,而乃臨以威刑,自有所聞,益深愧悼。旋屬守臣叛命敵騎入邊致使甲兵不暇休息軍旅有征戰(zhàn)之苦人民有飛輓①之勞疲瘵②未蘇科徭尚急言念于茲寢食何安!得不省過興懷,側身罪已,載深減損,思召和平?所宜去無用之資,罷不急之務,棄華取實,惜費省功,一則符先帝慈儉之規(guī),一則慕前王樸素之德。向者,造作軍器,破用稍多,但取堅剛,不須華楚。今后作坊制器械,不得更用金銀裝飾。比于游畋,素非所好,幾諸服御,尤欲去奢,應天下唐州不得以珍寶玩好及鷹犬為貢。在昔圣帝明君,無非惡衣菲食,況于薄德,所合恭行,今后大官尚膳,減去多品,衣服帷帳,務去華飾,在御寒溫而已。峻宇雕墻,昔人所誡,玉杯象箸,前代攸非,今后凡有營繕之處,丹堊③雕鏤,不得過度,宮闈之內(nèi),有非理費用,一切禁止。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乙巳,左補闕袁范先陷契丹,自賊中逃歸。杜重威奏,與李守貞、馬全節(jié)、安審琦、皇甫遇部領大軍赴定州。易州刺史安審約奏,二月三日夜,差壯丁斫敵營,殺敵千余人。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少帝本紀》)【注】①輓(wǎn):同“挽”。②瘵(zhài):病。③丹堊:泛指油漆粉刷。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旋屬守臣叛命/敵騎入邊/致使甲兵不暇/休息軍旅有征戰(zhàn)之苦/人民有飛輓之勞/疲瘵未蘇/科徭尚急言/念于茲/寢食何安
B.旋屬守臣叛命/敵騎入邊/致使甲兵不暇休息/軍旅有征戰(zhàn)之苦/人民有飛輓之勞/疲瘵未蘇/科徭尚急/言念于茲/寢食何安
C.旋屬守臣叛命/敵騎入邊/致使甲兵不暇/休息軍旅有征戰(zhàn)之苦/人民有飛輓之勞/疲瘵未蘇/科徭尚急/言念于茲/寢食何安
D.旋屬守臣叛命/敵騎入邊/致使甲兵不暇休息/軍旅有征戰(zhàn)之苦/人民有飛輓之勞/疲瘵未蘇/科徭尚急言/念于茲/寢食何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未,辛為天干,未為地支,古代常以天干地支按順序相配來紀年、月、日,而原文中用法與《登泰山記》中“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中“戊申”用法相同。
B.日昃,太陽偏西,地支中的未時,也相當于計時13點至15點這個時間區(qū)間。
C.宮闈,宮是皇宮,闈是皇宮里小側門,供帝王游樂的離宮,一般指后妃住所。
D.游畋,同“游田”,是打獵,游逸田獵,專指皇帝出游打獵,游山玩水的情況。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帝愛戴子民,兢兢業(yè)業(yè)。他駕臨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各州,曾經(jīng)被契丹踐踏的地方,免除今年秋稅,同時積極派遣將領抵御契丹。
B.少帝同情疾苦,懊悔憂慮。目前戰(zhàn)爭連綿,邊境戰(zhàn)事不斷,倉庫的米粟不夠,人就沒有飯吃;戰(zhàn)馬不夠,就借人的戰(zhàn)馬,總擔心自己德行不厚。
C.少帝注重反思,直面不足。他在詔書中提到自己要常常自省,平時謹慎地檢查自己的錯誤,進一步省吃儉用,希望招來和平安定。
D.少帝仁慈儉樸,務去華飾。他減去不合理的費用,禁止一切費用,主張放棄華麗的東西而用實惠的東西,減少浪費,不得過度鋪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頻年災沴,稼穡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譴,涼德所招。
②向者,造作軍器,破用稍多,但取堅剛,不須華楚。
(5)少帝在詔書中強調(diào)“尤欲去奢”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說明。組卷:1引用:2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
8.觀察如圖的漫畫,請寫出其寓意。
組卷:5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潮起潮落,是海的曲線;花開花衰,是花的曲線;葉綠葉黃,是葉的曲線;“一歲一枯榮”,是草的曲線。曲線是美的,曲線也是力量。
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曲線;愛恨情仇,悲歡喜樂,陰晴圓缺,是感情的曲線。有了曲線,生活才多彩,精神才豐富。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所想、所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