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重慶市名校聯(lián)盟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zhì)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比如在緬甸有些地方,一個人成年時,一定要去殺幾個人頭回來,才能完成為成年禮而舉行的儀式。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禮的內(nèi)容以現(xiàn)代標準去看,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這一點來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quán)力,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quán)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鬃泳秃苤匾暦Y的主動性。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quán)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wǎng),逃得脫還可以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是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不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gòu)成的秩序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需要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有個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
          客觀地講,“禮治秩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環(huán)境下,對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起過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所說,“舊日中國文明最使人驚異者,即是其社會秩序恒自爾維持,若無假乎強制之力”。而且,禮的作用不僅在于提供給人們一些行為規(guī)范以維持社會秩序,更在于通過這些外部的規(guī)范來起到教化的作用,啟發(fā)和涵養(yǎng)人們內(nèi)在的理性自覺,不斷培育人們的道德心,從而提高人們的道德境界。當?shù)赖戮辰缣嵘揭欢ǜ叨群?,人們的行為就會由禮的約束進為道德自覺,由他律進為自律,達此道德境界,人的內(nèi)心高度自由,行為則于禮無不自然相合。在潛移默化中將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覺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人的道德自覺,這就是禮的教化之功,也是禮治所賴以運作的內(nèi)在機制。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傳統(tǒng)教化,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傳下來,這是與中國同時代的其他文明古國無法做到的。而且,“禮”中的很多優(yōu)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謙虛禮讓等好的傳統(tǒng)直到今天依然對我們富有教育意義。這些都是“禮治秩序”的積極作用。但是,從整個歷史發(fā)展、社會進化的角度來看,它的消極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它阻礙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fā)展,尤其使中國近代科學的發(fā)展嚴重滯后。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科學曾有過輝煌的成就,四大發(fā)明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fā)展。然而近四百年歐洲近代科學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們卻遠遠落后了。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過于崇拜、依賴傳統(tǒng),因循守舊,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覺。
          其次,“禮治”往往被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成為反對變革、維護封建制度的屏障。從漢武帝開始,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都極力推崇儒學,提倡禮教,尤其是到了皇權(quán)專制空前強化的明清時代。
          再次,鄉(xiāng)土社會的禮治秩序在無形中扭曲了人格,壓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種畸形心理。禮治社會的另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導致民主、法治意識的淡薄甚至可以說是缺失,人們只知道承擔義務,不知道行使權(quán)利。
    (摘編自張璐《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淺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的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禮由社會輿論所維持,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機構(gòu)來維持。
    B.一直以來,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中的問題,所以鄉(xiāng)土社會的秩序主要依靠“禮”來維持。
    C.禮可以通過外部的規(guī)范對人進行教化,啟發(fā)人的道德自覺,當?shù)赖戮辰邕_到一定高度,人就能由他律變?yōu)樽月伞?br />D.禮治秩序在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教化百姓方面曾發(fā)生過積極的作用,但在社會進步與科學發(fā)展方面也有消極作用。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只要是符合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哪怕它不“文明”或不“慈善”,顯示出野蠻殘酷,也是符合禮的。
    B.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因為禮不需要靠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所以它是依靠本能或天意而自動形成的秩序。
    C.如果我們不過于崇拜、依賴傳統(tǒng),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覺,我們中國近代科學的發(fā)展就不會嚴重滯后。
    D.人們只知承擔義務,不知行使權(quán)利的扭曲現(xiàn)象是因為禮治秩序在無形中扭曲了人格,造成了人的畸形心理。
    (3)下列各項中,最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印度的某些偏遠地區(qū),有這樣的習俗:丈夫死后,妻子被要求在葬禮上用火燒死。
    B.封建社會里,帝王將相或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著比較嚴格的程序和要求。
    C.未當過大夫的曾子在彌留之際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大夫?qū)S玫南由?,就命兒子換席子。
    D.行人過斑馬線是“紅燈停,綠燈行”;機動車輛遇行人過斑馬線,必須停車禮讓。
    (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5)傳統(tǒng)婚俗中,男方為了迎娶女方,要向女方家送彩禮(聘禮)。近些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索要“天價彩禮”的現(xiàn)象。為遏制此類現(xiàn)象,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里規(guī)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請運用材料中的知識分析上述現(xiàn)象。

    組卷:9引用:6難度:0.2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一天的等待
    [美國]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
          他走進我們房間關窗戶的時候,我們還未起床。我見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臉色蒼白,步履緩慢,好像一動就會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寶貝?”
    “我頭痛?!?br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br />“不,我很好?!?br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來看你?!?br />      可是當我來到樓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爐旁,顯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歲男孩的凄慘模樣。我摸了摸他的額頭,知道他發(fā)燒了。
    “你上樓去睡吧,”我說,“你病了?!?br />“我沒病,”他說。
          醫(yī)生來后,量了孩子的體溫。
    “多少度?”我問醫(yī)生。
    “一百零二度。”
          下樓后,醫(yī)生留下用不同顏色膠囊包裝的三種藥,并囑咐如何服用。一種是退燒的,另一種是通便的,還有一種是去酸的。他解釋說,流感細菌只能在酸性環(huán)境中存活。他似乎對流感很內(nèi)行,并說,如果高燒不超過一百零四度,就用不著擔心。這是輕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沒有危險。
          我回到房里,記下了孩子的體溫,并對各種膠囊的服用時間作了記錄。
    “想讓我讀點書給你聽嗎?”
    “好的,如果你想讀的話,”孩子說。他臉色蒼白,眼窩下方有黑暈。他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無動于衷。
          我朗讀霍華德派爾的《海盜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沒在聽我朗讀的內(nèi)容。
    “你感覺怎么樣,寶貝?”我問他。
    “到目前為止,還是老樣子。”他說。
          我坐在床腳邊自個兒看書,等著到時間再給他服一粒膠囊。按理,他本該睡著了,然而,當我抬頭看時,他卻雙眼盯著床腳,神情異常。
    “你為什么不試著睡覺呢?到吃藥時,我會叫醒你的?!?br />“我寧愿醒著?!?br />      過了一會兒,他對我說:“你不必呆在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煩的話?!?br />“不嫌麻煩?!?br />“不,我是說,要是你過一會兒嫌麻煩的話,你就不必呆在這里?!?br />      我想,或許他有點兒神志不清了。十一點鐘,照規(guī)定給他服藥后,我便出去了一會兒。那是個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蓋著一層已結(jié)成冰的凍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禿禿的樹木,那些灌木叢,那些砍下來的樹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過似的。我?guī)е夷菞l愛爾蘭紅毛小獵犬,沿著大路和一條冰凍的小溪散步,但在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難的。那條紅毛狗一路上連跌帶滑,我自己也摔倒了兩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獵槍,使獵槍在冰上滑出去老遠。
          高高的土堤上長著倒垂下來的灌木叢,我們從那下面攆起了一群鵪鶉。當它們快要從堤岸頂上消失時,我擊落了兩只。有幾只鵪鶉停落在樹上,但大部分飛進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這些被冰裹著的柴垛上跳上好幾下,才能把它們攆出來。當人在這些既滑又有彈性的樹枝上搖搖晃晃尚未立穩(wěn)之際,它們卻飛了出來,使你很難射中。我擊落了兩只,逃掉了五只。動身返回時,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在離房子不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群鵪鶉,而且還剩下許多,改日可再去搜尋獵取。
          回到屋里,他們說孩子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房間。
    “你們不能進來,”他說,“你們千萬不要傳染上我的病。”
          我來到他身邊,發(fā)現(xiàn)他仍像我離開時那樣躺著。他臉色蒼白,但兩頰上部燒得發(fā)紅,眼睛依舊一動不動地盯著床腳。
          我量了他的體溫。
    “多少?”
    “大約一百,”我說。實際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彼f。
    “誰說的?”
    “醫(yī)生。”
    “你的體溫沒問題,”我說,“用不著擔心?!?br />“我不擔心,”他說,“但是我不能不想?!?br />“不要想,”我說,“放心好了?!?br />“我很放心,”他說著,眼睛直盯著前方。顯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盡力控制著自己。
    “將這個用水服下。”
    “你看這有用嗎?”
    “當然有用。”
          我坐下來,打開了《海盜故事》,開始讀給他聽,但我看得出來他不在聽,于是我停了下來。
    “你看我大概什么時候會死?”他問道。
    “什么?”
    “我大概還有多少時間就要死了?”
    “你不會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會死的。我聽到他說一百零二度?!?br />“人不會因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燒而死去的。你是在說傻話?!?br />“我知道會的。在法國上學的時候,同學告訴我說,燒發(fā)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經(jīng)一百零二度了。”
    原來自上午九點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這可憐的寶貝,”我說,“哦,可憐的寶貝,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會死的。那種溫度計不一樣。在那種溫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這種溫度上,正常體溫是九十八度?!?br />“你肯定?”
    “絕對沒錯,”我說,“這跟英里和公里的區(qū)別一樣。你知道,就像我們車速開到七十英里該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樣。”
    “噢。”他說。
          他那凝視著床腳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緊張狀態(tài)也終于緩解了。第二天,越發(fā)輕松了。為了一點無關緊要的小事,他會動輒哭起來。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敘述了一位九歲的男孩因為不懂攝氏與華氏溫度的區(qū)別,在誤以為自己即將發(fā)燒死去的復雜心情中度過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說沿著“小男孩生病,醫(yī)生來診,父親講故事,外出狩獵,狩獵歸來,誤會消除”的時間順序展開敘述,脈絡清晰。
    C.小男孩雖然竭力保持平靜,但內(nèi)心是恐懼的。他不斷用行動和語言暗示父親,希望能引起父親的重視,但粗心的父親卻始終沒有意識到。
    D.小說省略了父親外出打獵期間小男孩的身體狀況及心理活動的內(nèi)容,留下敘事空白,但讀者依然能想象出小男孩內(nèi)心的絕望。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標題“一天的等待”是貫穿全文的行文線索,同時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B.小男孩面對死亡時的消極等待、無能為力,使小說呈現(xiàn)出憂郁基調(diào),讓讀者倍感壓抑。
    C.小說用第一人稱敘事,拉近了故事人物與讀者的距離,增強了真實性和感染力。
    D.小說語言簡潔、敘事客觀、竭力淡化主觀色彩,是作者“冰山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
    (3)小說中間插入父親外出打獵的兩段文字,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
    (4)海明威曾說過“勇氣是在重壓下的優(yōu)雅風度”,請結(jié)合小說中“小男孩”形象,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組卷:38引用:9難度:0.7

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祖逖,字士稚,范陽道人也。晉愍帝建興元年,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
          晉元帝大興三年夏六月,祖逖將韓潛與后趙將桃豹分據(jù)陳川故城,出入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使數(shù)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馮鐵邀擊于汴水,悉獲之。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已務施,勸課農(nóng)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jié)以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nèi)史周密降于后趙。后趙王斬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悉也?!卞焉畹轮?。自是后趙人叛歸逖者,逖皆不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甲戌,以尚書仆射戴淵為征西將軍。八月,豫州刺史祖逖以戴淵吳士,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雍容統(tǒng)之,意甚怏怏。又聞將有內(nèi)難,知大功不連,感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B.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主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C.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D.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2)根據(jù)《基礎知識手冊》第1頁到第14頁文化常識復習內(nèi)容,下列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B.出,表示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指的是京官外調(diào)。
    C.祭酒,官職名,古代主管科舉考試的教育行政長官。
    D.第,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次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科舉考試的等級。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祖逖力主北伐。他積極向左丞相建言,在缺少兵器兵員的情況下,自鑄兵器,自行招募士兵,開始北伐。
    B.祖逖善用計謀。他把布袋裝上泥土偽裝成米袋,又故意讓敵人搶去真米,來迷惑敵人,使敵人感到恐懼。
    C.祖逖寬厚仁愛。他在軍中與將士同甘共苦,全力安撫新歸附的人,嚴禁部將侵犯后趙百姓,使邊境安寧。
    D.祖逖憂憤病逝。他嫉妒戴淵的才能,不滿其接收自己收復的土地,又感到北伐大業(yè)難以完成,憂憤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逖使韓潛及馮鐵邀擊于汴水,悉獲之。
    ②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5)后趙王為緩和與祖逖的關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組卷:6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4小題,9分)

  • 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那震耳欲聾的聲音,讓人聽不到對方在說什么;那上下翻飛的水霧,把人的眼睛迷住?!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地竟陷下一層,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壺嘴,水若濁酒,傾瀉而下,一仰難盡的氣勢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來。耳朵漸漸聾了,只能看見對方開口,聽不見聲音;眼也漸漸花了,彌漫著的皆是黃色的旋渦,像是從河里蒸騰地上升,又像是奮不顧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煙一樣的股股黃霧,天宇間著黃色帶水的顆粒,碰撞在臉上,散發(fā)在天上。腦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著山被水層層劈開,天也被這股黃流斬斷。水從天而降,拍打在谷底,響遏在云里。

    組卷:8引用:3難度:0.7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二: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jīng)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李大釗      材料三: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閨門之內(nèi);垂大名于萬世者,必先行之于纖微之事。
    ——漢?陸賈《新語》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作為一個青年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8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