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xué)年遼寧省沈陽120中學(xué)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近幾年,我一邊造房子一邊教書,我對弟子們常說的有三句話:“在作為一個建筑師之前,我首先是一個文人?!薄安灰认胧裁词侵匾氖虑椋窍认胧裁词怯星槿さ氖虑椋⑸眢w力行地去做?!薄霸旆孔?,就是造一個小世界?!?br /> 造園,一向是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事。關(guān)于造園,近兩年我常從元代畫家倪瓚的《容膝齋圖》講起,那是一張典型山水畫,上段遠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總是留白的,近處幾棵老樹,樹下有亭,極簡的四根柱子,很細,幾乎沒有什么重量,頂為茅草。這也是典型的中國園林格局,若視畫的邊界為圍墻,近處亭榭,居中為池,池前似石似樹。但我談的不是這個,我談態(tài)度?!度菹S圖》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如畫界內(nèi)的場景中,畫家寧可讓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蓋。如果說,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那么我以為,這張畫邊界內(nèi)的全部東西,就是園林這種建筑學(xué)的全部內(nèi)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觀點那樣,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謂景觀。換句話,建造一個世界,首先取決于人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在那幅畫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建筑學(xué)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面對世界的態(tài)度比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這讓我又想起童寯先生,我最記得住的是先生的一段話:今天的建筑師不堪勝任園林這一詩意的建造,因為與情趣相比,建造技術(shù)要次要得多。
“情趣”,如此輕飄的一個詞,卻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別。對中國文人而言,“情趣”因師法自然而起,“自然”顯現(xiàn)著比人間社會更高的價值。人要以各種方式努力修習(xí)才可能接近“自然”的要求,并因程度差別而分出“人格”。園林作為文人直接參與建造的生活世界,以某種哲學(xué)標(biāo)準(zhǔn)體現(xiàn)著中國人面對世界的態(tài)度。而文人在這里起的作用,不僅是參與,更在于批判。在我看來,文征明為拙政園做的那一組圖,至今仍鐫刻在園內(nèi)長廊墻上,與拙政園的壯大寬闊,屋宇錯雜精致相比,文征明筆下的拙政園只是些樸野的竹籬,茅舍,就是對拙政園文雅的批判。事實上,在中國園林的興造史上,這種文士的批判從來就沒有中斷過,正是這種批判,延續(xù)著這個傳統(tǒng)的健康生命。
造園代表了一種和我們今天所熱習(xí)的建筑學(xué)完全不同的一種建筑學(xué),是特別本土,也是特別精神性的一種建筑活動。在這個文化方向迷失的年代,不確定的東西最難把握,造園的艱難之處就在于它是活的。童寯先生1937年寫道,他去訪園,所繪平面圖,并非精確測量,不過約略尺寸,蓋園林排擋,不拘法式,全重主觀。而富有生機彈性,非必衡以繩墨。造園所代表的這種不拘泥繩墨的活的文化,是要靠人,靠學(xué)養(yǎng),實驗和識悟來傳的。某種意義上,人在園在,人亡園廢。園在我心里,不只是指文人園,更是指今日中國人的家園景象,主張討論造園,就是在尋找返回家園之路,重建文化自信與本土的價值判斷,以我們這代人的學(xué)養(yǎng),多少有點勉力為之,但這種安靜而需堅持不懈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人會因造園而被重新打造的。
(摘編自王澍《造園與造人》,有刪改)材料二:
清末顧云于同治八年(1869年)所著《盋山志》說,江寧隨園是“天下所稱名園者也”。隨園乃清初袁枚所經(jīng)營。袁枚,字子才,號簡齋。袁枚在江寧縣任內(nèi),購得南京隋織造園,加以改建。他在所著《隨園記》中,說“康熙時,織造隋公,當(dāng)小倉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繚垣牖,……號曰隋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異其義”。隨園由乾隆十四年(1749年)開始經(jīng)營。園居第四年,子才在《隨園后記》中說,鋤除惡草,修剪枝條,順乎我的心意去做,不會有人妨礙我,哪像我往時仰上級衙門鼻息,等待大官作決定???子才絕意仕進,聚書論文,就從此開始。
園中四時皆花,益以蟲鳥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斷,盛時年游人量達十余萬,以致戶限為穿,每年更易一二次。從來私人園墅,或扃鑰為常,或閉門不納,似子才之與人共之,是極少數(shù)開明園主的可取作風(fēng)。隨園土木建筑工程主要出自梓人龍武臺之手。龍死無家,葬于園側(cè)。
隨園本子才終年所寓,園宅兼具,生產(chǎn)菜蔬,又有水田,魚米足以自給,合田園廬墓為一整體,總面積達百畝左右。由于不屑仰承上官鼻息,看破宦場虛偽諂媚,毅然隱退,詩酒賓客中,園居50年,廣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縛,開風(fēng)氣之先,甘冒流俗非議,可謂為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
子才自命達觀,臨終語二子說“身后隨園得保三十年,于愿已足”?!峨S園詩話》作者伍舒坤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訪隨園,時距子才歿后22年,園已淪為茶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履園叢話》著者錢泳訪游隨園,園已荒圮。咸豐三年(1853年),當(dāng)清軍圍攻天京時,隨園無人照管,日就傾圮,距子才歿后56年,即建園后104年,殆非子才始料所及。
(摘編自童寯《隨園考》,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容膝齋圖》是一張典型的山水畫,畫中遠山、寒林、池水、亭榭等的布局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中國園林格局。
B.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建筑學(xué)里,各種建筑物所占比例不大,與造房子相比,營造山水、布置花草更為重要。
C.清初袁枚在江寧任職時所建造的隨園是天下都稱道的名園,后來園子日漸傾頹,他又花三百金加以改建。
D.隨園在袁枚逝后56年才因清軍圍攻等原因被毀,袁枚“身后隨園得保三十年”的遺愿得以實現(xiàn),可謂幸事。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園林建造一定要體現(xiàn)中國自己的文化傳承,不能一味地學(xué)習(xí)模仿西方。
B.文征明筆下的拙政園與實際的拙政園風(fēng)格迥異,卻也恰好體現(xiàn)了文雅的批判。
C.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造非常靈活,無定法可依,無定式可循,造園結(jié)果無法評價。
D.在重建文化自信與本土價值判斷方面,作者強調(diào)了新一代文人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3)你認為下列詩句不能體現(xiàn)中國園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的一項是
A.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王維《輞川集?文杏館》)
B.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C.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陸游《巴東令廨白云亭》)
D.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曹雪芹《紅樓夢》)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袁枚將園名由“隋”改“隨”,其音相同,其義則別。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要分析,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隨”的旨趣。組卷:104引用:6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小題。
螻蟻
周海亮 嬰兒就在他們的頭頂上瘋狂地嚎哭,他們卻無能為力。
他們的頭頂上還有士兵。荷槍實彈的士兵,抽著煙,看著嬰兒,手指不離扳機。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這里的人們,絕不可能丟下一個嬰兒。
士兵在兩小時以前襲擊了村子。村人們多被擊斃,只有他們躲進地下室。地下室極其隱蔽,現(xiàn)在,那里藏著三個女人、一個男人和兩個孩子。
女人中,她是嬰兒的母親。
本來是她的男人抱著嬰兒。逃跑時,男人腿部中了一槍,肩膀又中了一槍。他跌倒,爬起,繼續(xù)跑,用著一種怪異并且滑稽的姿勢。他們躲進地下室的時候,男人已經(jīng)沖進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槍,又一槍,又一槍。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掙扎,卻用了一種極舒服的姿勢抱著他的嬰兒。那時地下室的蓋口尚未關(guān)上,他看著女人,沖她擠擠眼睛,然后目光轉(zhuǎn)向別處。他不想讓追趕他的士兵覺察到屋子里還有一個地下室。女人甚至認為,他也許是故意挨上子彈。
女人試圖沖出去,可是她被別人強行拖下去。蓋口合攏的瞬間,士兵沖進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腦袋上補了一槍,卻留下嬰兒。
他知道村子里還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幫助游擊隊偷襲了他們的隊伍。戰(zhàn)斗中他失去兩個兄弟--真正的兄弟--父親將他們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戰(zhàn)場。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網(wǎng)。他相信這件事終會發(fā)生,因為他有一個嬰兒。
嬰兒哭著,喊著,也許是餓了。嬰兒有著黃色的頭發(fā),圓圓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著嬰兒,心中泛起波瀾。然后,士兵對自己說,戰(zhàn)爭早一天結(jié)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鄉(xiāng)。
殺光隱藏在暗處的村人,就會距戰(zhàn)爭結(jié)束更近一步。這是長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嬰兒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兩個女人將地下室里的女人緊緊箍住。女人想不顧一切地沖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讓孩子含住她的乳頭,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來,可是聲音卡在喉嚨,將她噎出眼淚。她薅著自己的頭發(fā),濃密結(jié)實的頭發(fā),此時弱不禁風(fēng)。
士兵就在他們的頭頂。他們甚至可以聽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嬰兒變得安靜,女人感覺到嬰兒的體溫。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說話,不能動,不能哭泣,不能點亮任何可以照明的東西。黑暗里的女人認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邊還有兩個女人、一個男人和兩個孩子。
嬰兒的嚎哭聲再一次擠進地下室,每一聲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著女人的心。女人聽到她的牙齒發(fā)出奇怪的聲音,張開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顆帶血的牙齒。
附近教堂的鐘聲響起,女人知道,他們躲進地下室里,已經(jīng)整整一天。
有那么幾個瞬間,女人真的想沖出去。沖出去,求士兵放過她的孩子,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體,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來她終于決定這樣去做,卻既動不了,也不能說話。他們將她綁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們知道,女人隨時可能瘋狂。
女人感覺她的身體在抖。女人感覺每個人的身體都在抖。她恨他們,又不敢恨。她怕他們,又不敢怕。后來她想,就算她真的沖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說,怎么做,士兵都會將她射殺,將他們射殺,然后,將她的孩子射殺。
嬰兒再一次變得安靜。士兵的腳步聲有節(jié)奏地在頭頂上響起。她聽到士兵劃一根火柴,點燃香煙。然后,一聲重重的嘆息。
女人靜靜地倚著墻壁,不動。她的手指將堅硬的墻壁犁開一條深深的溝渠,溝渠里,滲出鮮血。綁住女人的繩子早已松動,女人隨時可以推開其他人,叫喊著沖出去??墒撬龥]有。或許,她已經(jīng)放棄。
嚎哭聲再一次擠進來,卻那么無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鐘聲再一次傳來,此時,他們躲在地下室里,已經(jīng)整整兩天。兩天里,孩子沒吃一點東西,沒喝一點水,她躺在冰涼的地板上,任寒風(fēng)將她的臉蛋凍傷,將她的四肢凍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將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點一點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沖出去的沖動。卻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讓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會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會別人的死活。
她相信,讓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會好受很多。
可是她終沒有動。她閉著眼睛,十指深深地嵌進墻壁。她感覺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絕望而死。寬容的上帝給了她提前死去的機會。
剩下的人們,安靜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離開,或者等待被士兵發(fā)現(xiàn)。等待活著,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離開的。那個嬰兒頑強地撐過三天,終因饑餓而死。
嬰兒死去時,士兵落下一滴眼淚。
士兵希望戰(zhàn)爭結(jié)束,他用了他認為正確的方式。當(dāng)戰(zhàn)爭結(jié)束,士兵就會回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有他的妻子,還有他五個月大的女兒。女兒有著黃色的頭發(fā),圓圓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選自《小說月刊》2014年第9期)(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掙扎,卻用了一種極舒服的姿勢抱著他的嬰兒”,“痛苦”與“極舒服”這對自相矛盾的詞語,充分表現(xiàn)了男人無私偉大的父愛。
B.為了避免女人隨時可能發(fā)瘋,暴露藏身之處而引來殺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將女人綁起來,用衣服堵住她的嘴,顯示出他們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C.女人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卻更加符合一位深愛孩子的母親的心理。
D.“寬容的上帝給了她提前死去的機會”,女人在痛苦和絕望中死去,這里卻說上帝“寬容”,因為聽?wèi){孩子死去而無力施救,對一個母親來說更痛苦。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兩段采用倒敘方式,一入筆直接描寫地下室內(nèi)外緊張恐怖的情勢,然后再交代事情由來,從而造成強烈的懸念,強化了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
B.小說多處運用反復(fù)和排比手法來增強表現(xiàn)力,如“不能說話,不能動,不能哭泣,不能點亮任何可以照明的東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陰暗和壓抑。
C.小說中的人物沒有姓名,作者有意識地使用男人、女人、嬰兒、士兵這種類型化稱謂,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個性色彩,凸顯題目“螻蟻”的隱喻意味。
D.小說呈現(xiàn)出明顯的虛化時空的傾向,戰(zhàn)爭的年代、地點和具體背景都是模糊的,這種寫法增強了作品內(nèi)涵的普遍意義和對戰(zhàn)爭的批判、反省力度。
(3)在小說中,士兵這一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深刻的矛盾,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4)貫穿始終、無語言、不諳人事的“嬰兒”在小說中有哪些作用?組卷:33引用:30難度:0.4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臨川人,好讀書,善屬文,曾鞏攜其所撰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diào)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文彥博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fēng)。先是,館閣之命屢下,安石輒辭不起,士大夫謂其無意于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為度支判官,聞?wù)吣幌矏?。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萬言書”,大要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患在治財無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上覽而置之。英宗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寧府,終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嘗起。
神宗在潁邸,韓維為記室,每講說見稱,輒曰:“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安石之說也?!钡塾墒窍胍娖淙恕<凹次?,召之,安石不至,帝謂輔臣曰:“安石歷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輔相材,必不欺罔?!本旁?,以王安石為翰林學(xué)士。時宰相韓琦執(zhí)政三朝,曰:“安石為翰林學(xué)士則有余,處輔弼之位則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師,詔安石越次入對。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dāng)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熙寧二年,以王安石參知政事。帝曰;“卿所設(shè)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fēng)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
呂誨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誠恐陛下悅其才辯。大奸得路,則賢者盡去,亂由是生,臣竊憂之,誤天下蒼生,必斯人也。”誨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馬光由是服誨之先見,自以為不及也。
(節(jié)選自《宋史紀(jì)事本末》卷三十七)(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diào)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B.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diào)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C.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diào)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D.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diào)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大夫,古時指當(dāng)官有職位的人,也指沒有做官但有聲望的讀書人。
B.英宗,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君主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漢武帝。
C.堯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學(xué)的政治理想要求統(tǒng)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國。
D.參知政事,唐代設(shè)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設(shè)參知政事,為宰相的副職,簡稱為參政。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富有實干精神,擔(dān)任地方官時,在水利、糧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樹。
B.王安石無意仕途進取,多次拒絕朝廷征召,這讓他在士大夫中獲得很高聲譽。
C.王安石得朋友贊許,朋友在還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許,有助于他將來被重用。
D.王安石得神宗認可,王安石與神宗論治國之策,提出變風(fēng)俗立法度的策略,神宗認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文彥博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fēng)。
②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誠恐陛下悅其才辯。
(5)神宗朝王安石毀譽參半,請簡要說明。組卷:8引用:1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
8.請你在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內(nèi)容符合原著,語意完整,邏輯嚴(yán)密,表連貫。每處不超過10字。
《紅樓夢》前五回是整本書的序曲,是全書故事情節(jié)的綱領(lǐng)性開端。關(guān)于《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中甄士隱的作用,師生展開了對話。
老師:《紅樓夢》為什么要讓甄士隱先出場?一是借甄士隱聯(lián)系神話與現(xiàn)實,引出中心故事。二是通過他傳達作品蘊含的主題和傾向,便于提綱挈領(lǐng)。這對大家有什么啟發(fā)呢?
同學(xué)甲:小說借甄士隱的午睡夢見①
同學(xué)乙:甄士隱的故事具有以小見大的作用。先是丟失獨女,又受葫蘆廟失火之殃家道敗落。正在此時,跛足道人出現(xiàn),念誦《好了歌》。甄士隱徹悟,頓作《好了歌解》:“陋室空堂,當(dāng)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寓示著②
同學(xué)丙:甄士隱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引出賈雨村的出場,由賈雨村拋開甄家事,引出③組卷:22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執(zhí)行為期六個月的太空任務(wù),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在英雄輩出的中國航天員中,還有一位看似默默無聞卻毫不遜色的傳奇人物,他叫鄧清明,23年前就已經(jīng)入選首批航天員,但直到現(xiàn)在還是備份,無緣“飛天”。雖然是備份,但他訓(xùn)練不打折,內(nèi)容、強度與“主份”完全一樣。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zhǔn)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