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6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2021年單元測試卷(14)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1935年林語堂曾痛心疾首地評論道:“1911年的革命不過在種族革命上獲得了勝利,它不過是粉碎了一個皇權,而剩留下了一堆毀垣碎瓦和嗆人的塵灰?!贝嗽u論( ?。?/h2>
組卷:22引用:40難度:0.7 -
2.費正清在《導論?近代中國歷史的透視》中這樣評價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標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權,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就是反中央集權的?!庇纱丝芍?,費正清認為辛亥革命( ?。?/h2>
組卷:40引用:28難度:0.9 -
3.中華民國成立伊始,南京臨時政府就發(fā)表《告各友邦書》,明確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xù)有效。這表明辛亥革命( ?。?/h2>
組卷:10引用:11難度:0.7 -
4.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實行總統(tǒng)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tǒng)制為責任內閣制,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tǒng)后,又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tǒng)制。上述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h2>
組卷:56引用:58難度:0.7 -
5.“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隨著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jiān)制度等等。”上述材料所肯定的辛亥革命的功績是( ?。?/h2>
組卷:6引用:5難度:0.6 -
6.一種名為“人造自來血”的補藥曾在近代中國流行。如圖是1911年刊登在《申報》上的兩則廣告。這兩則廣告的變化折射出( ?。?br />①革命者把廣告當作發(fā)起武昌起義的宣傳工具
②商人利用時局巨變及時調整營銷策略
③民國成立后商人積極投身中國政治變革的浪潮
④民主共和已成為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趨勢組卷:7引用:4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對聯(lián):廢兩千年帝制,首義歸功先行者;積四十載經驗,遺產啟迪后來人。
材料二:當時的清政府,正如孫中山所形容的那樣,像“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徹底的腐朽了”,“全國革命的時機,現(xiàn)已成熟”??梢?,辛亥革命的發(fā)生,是客觀情勢使然,而不是什么“激進主義思潮”的產物。因此,辛亥革命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事件,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飛躍,它推翻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幾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專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從而掃清了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障礙,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義是決不能低估的。
--陳其泰《近代史上有關重大是非的兩個問題的評價》材料三 殘酷的事實使革命派從陶醉中清醒過來,再次舉起斗爭的旗幟,進行了一次次捍衛(wèi)共和斗爭。
(1)材料一對聯(lián)中的“先行者”指的是誰?“首義”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二從什么角度評價辛亥革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歷史意義?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wèi)共和進行了哪些努力。組卷:5引用:3難度:0.6 -
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與清代中期迥然有別,在外國侵略和國內動亂等重大問題迫在眉睫時,士人感覺到道義上有義務對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貢獻一份力量。學術上的調和折衷構成了這一時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學術視野也較以前寬廣得多,打破了傳統(tǒng)的界限而開始了對西學的研究。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伴隨著傳統(tǒng)下層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對封建正統(tǒng)文化的嚴厲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頭對準孔教,主要在于它作為上層文化的主體,二千年來“吃人的禮教”和法制都掛著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來,捶碎。燒去!也因為“孔子云者,遂非個人之名稱而為保護君主政治之偶像也?!备淖內寮要氉鹨唤y(tǒng)的舊格局,在于恢復先秦“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新文化人對儒家以外的諸子學說,予以闡釋,并充分肯定。
--歐陽哲生《試論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傳統(tǒng)起源》材料三:五四運動前興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對舊有意識形態(tài)卷土重來的反思與批判,承繼新文化運動初期西化運動的功績,封建思想的禁錮被沖決了,西方各種新思潮也如閘門開洪一般相繼涌入中華大地。如果說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體的形式傳入中國并產生洪波巨瀾,那么在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的一段時期則日益呈現(xiàn)出理論與學派的多元化傾向。
--摘編自《五四時期西化思潮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發(fā)生重大轉變的推動因素。有學者認為晚清思潮有其時代特色,試結合19世紀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說明。
(2)據(jù)材料二,指出新文化運動為何要對儒家思想“嚴厲批判”。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新文化人提倡傳統(tǒng)下層文化的表現(xiàn)。
(3)據(jù)材料三,分析新文化運動初期西化思潮興起的背景。歸納其對中國文化的重大貢獻。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們從中國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啟示。組卷:21引用:1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