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安徽省淮南一中(創(chuàng)新班)高二(上)開學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2分)

  • 1.孔子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把討論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視天人關系,認為“道”是凌駕于天人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兩人不同的天人觀(  )

    組卷:198引用:50難度:0.9
  • 2.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由己”。朱熹對“克己”作如下解釋:“克”意為“勝”,“己”指的是“身之私欲”。這種解釋( ?。?/h2>

    組卷:474難度:0.9
  • 3.《韓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民務變謂之變業(yè)。故以理觀之,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庇纱丝芍ā 。?/h2>

    組卷:40引用:26難度:0.9
  • 4.孟子發(fā)揚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學,主張涵養(yǎng)“浩然之氣”,倡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后世影響極大。孟子的這些言論( ?。?/h2>

    組卷:98難度:0.8
  • 5.戰(zhàn)國時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學派之外,還有一些有影響的學派。其中主要有討論合縱、連橫的縱橫家,提倡重農政策和探究農業(yè)技術的農家,研究軍事理論的兵家,以及綜合各派學說的雜家等。這表明當時( ?。?/h2>

    組卷:95引用:25難度:0.9
  • 6.據《史記》載:一日,魏太子下車,向一位新貴--宮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禮。太子問:“究竟富貴者還是貧賤者應當驕傲?”田子方答:“貧賤者?!辈⒔忉?,他隨時都能在別國宮廷被派上用場。這反映了( ?。?/h2>

    組卷:118引用:97難度:0.9
  • 7.《兩漢三國學案》卷九記載:“夫漢家以經義斷事,每有大議論、大獄訟、轍引經義以決之?!边@表明( ?。?/h2>

    組卷:3引用:14難度:0.7
  • 8.西漢初期,陸賈在其天人學說中,把陰陽家的“天人感應”說引入了進去;叔孫通等人把“禮”與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陰陽”“四時”聯系在了一起;賈誼在其《新書?道德說》中則公開用《老子》的宇宙觀作為其儒家道德論的依據。這表明,當時儒學( ?。?/h2>

    組卷:29引用:55難度:0.9
  • 9.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漢,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對;東漢末年既有割據一方的豪強,更有權勢滔天的權臣,卻大都不敢稱帝。東漢末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h2>

    組卷:27引用:5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論》材料二  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號為通經者,大都皆口耳之學,無得于心,既無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德?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孔子的政治抱負。
    (2)材料二中,顧炎武提倡的治學目的是什么?他的學術實踐在當時有何意義?
    (3)上述兩位思想家的主張有何共同點?結合當今時代,談談你的認識。

    組卷:148引用:25難度:0.5
  •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記載了孟子與其學生關于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殺人,舜的法官該怎么辦呢?”孟子回答:“抓起來就行了?!睂W生又問:“難道舜不阻止法官嗎?”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睂W生問:“那舜又該怎么辦呢?”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br />--據《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陪審法庭以褻瀆神明和蠱惑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他與他的弟子們都認為判決不公。當弟子們安排蘇格拉底逃走時,他卻認為雖然逃走是一種正義,但審判過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決也是正義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義,因為如果拒不服從判決,就等于踐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認為的正義為借口而任意踐踏法律,社會秩序將混亂不堪,城邦將無法存在。最終他選擇在弟子面前飲下毒藥,從容赴死。
    --摘編自(古希臘)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和蘇格拉底的法制觀念。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

    組卷:44引用:56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