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6/1 8:0:9
一、積累與運用。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①_____,是歷史之中國的延續(xù);_____,是中國之歷史的沿承。②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積diàn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③數(shù)千年來,中華民族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fā)展道路,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tǒng)所決定的。④中華文明的沃土滋養(yǎ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⑤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許多寶貴資源:仁愛民本、禮法合治等,都為我們推進(jì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了重要啟示。
(1)根據(jù)拼音填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①積diàn
②滋養(yǎng)
(2)請將下面的語句分別填在第①句的橫線上,依次寫出序號即可。
A.中國之今日
B.今日之中國
(3)請?zhí)崛〉冖芫涞闹髡Z,并寫出標(biāo)示符號。
(4)第⑤句有一處標(biāo)點符號使用有誤,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組卷:6引用:1難度:0.7 -
2.古詩文默寫填空。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2)子曰:“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勸慰友人只要心意相通,即使遠(yuǎn)隔千山萬水也無妨的句子是:
(4)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可聯(lián)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
-
3.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各題。
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 B.故不為茍得也 茍全性命于亂世 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 D.此之謂失其本心 太守自謂也
A.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yīng)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
B.“鄉(xiāng)為”和“今為”的排比句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強(qiáng)調(diào)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
C.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D.《魚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
(3)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種人?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目捶ā?/h2>組卷:6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任選其一)
-
10.??題目:生命里的一束光
??要求:(1)表達(dá)真情實感,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認(rèn)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3)文章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我們可以欺騙別人
??卻無法欺騙自己
??當(dāng)我們走向枝繁葉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個謎
??向上的路
??總是坎坷又崎嶇
??要永遠(yuǎn)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當(dāng)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一一汪國真《跨越自己》??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表達(dá)真情實感,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認(rèn)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3)文章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組卷:3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