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13課 迷娘(之一)》2022年同步練習卷(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演練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在成都最為大眾化的茶館,曾經有百姓自發(fā)寫詩的熱情。有好事者將自己寫好的詩拿到茶館里張貼,第二天再去看,應對者已經如云。和詩者,在茶館里彼此打擂臺。茶客們,則在觀看中肆意地評點優(yōu)劣。詩讓人們______,再沒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館里這樣對詩的熱鬧場景了,想象那勁頭趕得上《紅樓夢》大觀園里的賽詩會吧。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夠將詩從高雅的殿堂上拉下來,讓詩和自己______。一座有詩的傳統的城市,才可以讓詩真的走進民間,有了煙火氣,處處花開一般,都可以綻放出詩來。
成都的詩的傳統,(①)。如果當年杜甫沒有來成都,而是在別的地方蓋了一間草堂,那也許就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飛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詩的傳統,(②)。它靠的不是______,而是長久歲月的積淀和打磨,才化為了這座城市的血脈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還懸掛著何紹基題寫的楹聯:“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卑彩分畞y后,杜甫投奔到嚴武門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間茅草屋,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草堂,寫下《堂成》一詩,其中一聯“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③)。才有了以后我們見到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樣我們司空見慣卻又情趣盎然,令我們會心會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詩句。我一直這樣認為,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的平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 ?。?br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悠閑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鐘暮鼓 B.自得其樂 平起平坐 另當別論 一朝一夕 C.悠閑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鐘暮鼓 D.自得其樂 平分秋色 另當別論 一朝一夕
A.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的平民性。
B.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的平民性,也才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
C.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
D.正是杜甫自身這樣的平民性,創(chuàng)造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的平民性,也才創(chuàng)造了其詩歌的人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領神會。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實就是一種有底蘊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要得益于杜甫
②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底蘊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其實就是一種有底蘊的文化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時的情景和心情
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底蘊
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時的情景和心情組卷:6引用:2難度:0.5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現代人一提到詩,就聯想到詩人,就問詩是誰作的。在近代社會中,詩已變成個人的藝術,詩人已幾乎自成一種特殊的職業(yè)階級。每個詩人都有他的特殊的個性,不容與他人相混。然而我們如果要了解原始詩歌,
(朱光潛《詩論》)組卷:2引用:2難度:0.7 -
3.根據語意,調整下列各句順序,使其文意連貫流暢。(只寫序號)
①所以,西方詩歌一方面通過宏大的纏綿,弘揚英雄主義,推崇個人主義,渲染人之情感。
②西方詩歌的主題思想源于重哲學思辨的希臘文化和強調人身關系的基督教精神。
③另一方面又有尋求人終極拯救的超越精神,而表現終極價值的宗教精神始終貫穿于詩歌之中。
④主題思想奠定了詩歌的格局和氣魄。
⑤所謂詩歌的靈魂,指的是詩歌的主題思想。
⑥希臘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得西方人感情豐富,重視現世享樂,同時也重視超越現實的彼岸世界。組卷:5引用:2難度:0.7
微寫作。
-
8.圍繞“中國文化走出去”這一話題,聯系社會生活,寫一段文字。要求:立意明確,有思想性,150字左右。
組卷:0引用:3難度:0.7
三年模擬練
-
9.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對悲劇的深沉紀念
王開嶺 ①在對“悲劇”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輕小的不良嗜好,人們總慣于以整體印象代替?zhèn)€體的不幸——以集體的名義遮蔽最真實的生命個體單位。
②數字僅僅描述體積,它往往巨大,卻被抽空了內涵和細節(jié),它粗糙、籠統、簡陋、輕率,缺乏細膩成分,無疼痛感,喚不起我們最深沉的人道主義的感受。過多過久地停留在數字上,往往使我們養(yǎng)成一種粗魯的記憶方式,一種遙遠的旁觀者態(tài)度,一種徘徊在悲劇之外的“客人”立場,不幸僅僅被視為他者的不幸,被視為一種隔岸的“彼在”。
③如此,我們并非在關懷生命、體驗悲劇,相反,是在疏離和排斥它。說到底,這是對生命的一種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們把悲劇中的生命推得遠遠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視野和情感領地。久之,對悲劇太多的輕描淡寫和迎來送往,便會麻木人的心靈,情感會變得吝嗇、遲鈍,太多的狹隘和不仁便繁殖起來了,生命間的良好印象與同胞精神也會悄悄惡化。
④感受悲劇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尋找“現場感”!為不幸找到真實的個體歸屬,找到那“一個,又一個……”的載體。世界上,沒有誰和誰是可以隨意疊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絕對,其尊嚴、價值、命運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實在具體的“個”身上才有意義,整體淹沒個體、羊群淹沒羊的做法,實際上是對生命、對悲劇主體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與遺忘真善的開始。
⑤同樣,敘述災難和悲劇,也必須降落到實體和細節(jié)上,才有豐滿的血肉,才有驚心動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為一個真正的悲劇,悲劇的人性和價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⑥記得有個地方的“猶太人遇難者紀念館”,在設計上就注重了“個”的清晰,它拒絕用抽象數字來控訴什么,而是費盡心機搜錄了大量個體遇難者的信息:日記、照片、證件、通信、日用品、紀念物,甚至還有聲音資料……當你對某一個名字感興趣時(比如你可以選一個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啟動某個按鈕,進入到這個個體的生命故事中去,與其一道重返半世紀前那些晴朗或陰霾的日子,體驗那些歡笑和淚水、安樂和恐怖、幸福和屈辱……這樣一來,你便完成了一次對他人的生命訪問,一次珍貴的靈魂相遇。
⑦記住了他,也就記住了恐怖和災難,也就記住了歷史、正義和真理。與這位逝者的會晤,相信會對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價值觀,產生某種影響。它會成為你生命中一個珍貴的密碼——靈魂密碼。這座紀念館貢獻了真正的“悲劇”。
⑧重視“小”,重視那些不幸人群中的“個”,愛護生也愛護死,嚴肅對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意義重大。它教會我們一種打量生活、對待同胞、判斷事物的方法和價值觀,這是我們認知生命的起點,也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最正常態(tài)度。在世界眼里,我們也是一個“個”,忽視了這個“個”,也就喪失了對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⑨其實,生命之間,命運之間,很近,很近。
(有刪改)(1)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
(2)第⑥段寫“猶太人遇難者紀念館”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3)本文題為“對悲劇的深沉紀念”,請聯系全文說說“深沉”的內涵。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