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八十九中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12 9: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建安風骨,作為中國古典詩學的重要范疇之一,不僅指代漢魏之際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文學風格,也一直是南朝到宋明批評家品評文學的主要標準。千年以來,這枚鮮活而真實的文化種子,歷經(jīng)流變,由狹入廣,自道德而審美,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族群認同與生活想象,成為了解我們文化特性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符號,折射出時代遷移與詩學理念的復雜關系。
          自漢末延至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漫長的陣痛時期。社會的動蕩和分裂,政權的瓦解和崩潰,以及儒學衰微和玄風熾盛,共同構成了士人人格裂變與心靈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選拔的標準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與才華相伴的性靈之美得到重視。這顯然就是“風骨”脫穎而出的時代背景?!帮L”,指風姿、風韻和風神,用于品鑒人物的姿態(tài)和氣質(zhì);“骨”,指骨相,用于贊賞人物的體格和形象。而這種評判風骨的視角與標準一旦形成,迅速影響到魏晉時代的審美自覺,并對繪畫、書法以及文學的鑒賞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對“建安風骨”進行理論總結并提煉其美學精神的,首推南朝齊梁時代文學理論家劉勰。眾所周知,《文心雕龍》的基本立場是從儒學古文派的視角審視文學的起源與創(chuàng)作。由此出發(fā),劉勰首先將“風骨”概念從帶有玄學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經(jīng)”的文學批評尺度。他繼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氣為主”的理念,既強調(diào)作家的生命體悟?qū)?chuàng)作的關鍵作用,又鮮明地突出文學與時代的內(nèi)在關系。劉勰以“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來概括建安文學的美學特征,在時代的大脈動中突出生命的悲劇意識,進而推送出“建安風骨”這個中國詩歌美學的批評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會大動亂之后即位,逐漸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穩(wěn)定和強大的新王朝。毫無疑問,帝國的繁盛對詩歌創(chuàng)作與品評產(chǎn)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剛健、雄壯而又辭采華茂的詩風成為詩人自覺的追求。在“建安風骨”流變史上,唐代兩個標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陳子昂與盛唐的殷璠。陳子昂最早標舉“漢魏風骨”的旗幟,將“興寄”與“風骨”聯(lián)系起來,張揚“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的美學,達到與“建安作者相視而笑”的境界。這使得他在繼承建安詩歌慷慨蒼涼的風格之外,又富于壯大高昂、寥廓雄渾的氣概。盛唐詩人對傳統(tǒng)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以“盛唐風骨”或“盛唐氣象”替換了“建安風骨”,使劉勰“風骨”說煥發(fā)了生機。這種流變既呈現(xiàn)為從文、辭到興象、境界的遷移,又體現(xiàn)為自道德而審美的流轉(zhuǎn),折射出時局變遷對詩學風格的深刻影響。
          “建安風骨”的流變史,一方面恰切地說明了時局變遷與文學格局、氣度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應該更客觀地看待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這個古老命題。對政治的參與和理解,深化了詩人的生命體悟;文學的溫情與浪漫,又賦予政治一種別樣的情致。當“建安文學”走出建安,當“建安風骨”不再只是某一個時代的符號,而成為整個民族對“壯美”與“崇高”的生活想象時,我們才更為深沉地洞察了“文變?nèi)竞跏狼椤钡纳钜狻?br />(選自王洪琛《“建安風骨”之流變》)(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的一項是
     

    A.建安風骨既指漢魏時期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文學風格,也是指從南朝到宋明時期批評家品評文學的主要標準。
    B.不再以“德”為唯一尺度,還開始重視“才”或與才華相伴的性靈之美,這種人才選拔標準的變化,正是建安風骨形成的時代背景。
    C.建安風骨歷經(jīng)流變,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與生活想象,成為了解中國文化特性的一個重要的符號。
    D.劉勰對“建安風骨”進行了理論總結和美學精神的提煉,他將建安文學的美學特征概括為“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由于社會的動蕩和分裂、政權的瓦解和崩潰、儒學衰微和玄風熾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變與心靈的超越。
    B.既強調(diào)作家的生命體悟?qū)?chuàng)作的關鍵作用,又鮮明地突出文學與時代的內(nèi)在關系,正是曹丕“文以氣為主”理念與劉勰“風骨”說的本質(zhì)區(qū)別。
    C.評判風骨的視角與標準形成后,很快地影響到魏晉時代的審美自覺,也深遠地影響到繪畫、書法以及文學的鑒賞與創(chuàng)作等方面。
    D.劉勰從《文心雕龍》的基本立場出發(fā),將“風骨”概念從帶有玄學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經(jīng)”的文學批評尺度。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詩句風格不屬于“建安風骨”的一項是
     

    A.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B.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C.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D.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4)請根據(jù)材料,概括劉勰關于建安風骨的主要觀點。
    (5)結合材料,請簡要概括在研究“盛唐氣象”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路標
    茹志鵑
          沒有,沒有,沒有石子,沒有草棍,沒有樹枝,更沒有白粉,沒有任何一點路標的痕跡。
          沒有人,沒有一個人?;颐擅傻奶欤颐擅傻牡?,在這灰蒙蒙的天地當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條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聲,就這么“喂”地喊一聲。這里沒有人,只是喊給自己聽,壯壯膽,解解怯,泄泄悶,他要世界活著,自己活著。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軍路線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時,也許四小時。走了四十里,也許是五十里。應該到鐵路了,也許站在鐵路的邊邊上了?
          停住腳,沉住氣。再看一看,再聽一聽,只要點點與人有關的東西,一縷煙,一個腳印,一絲燈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檔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黨報告。還有老鄒,咯著血的老鄒,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沒有,一切與人有關的跡象都沒有。
          無聲無息的淚水,乘著無月無星的夜,毫無顧忌地涌了出來。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著。
          “不,方向是對的。在接近敵區(qū)時,是不做路標的?!?br />      “那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敵區(qū)了?”
          “肯定,快到鐵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鳖D時,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活動了起來,無數(shù)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經(jīng)濕得貼在了胸口,背上是越來越沉的檔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腳,聽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淚水便像決了的堤。
          可是,慢!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遠遠的,貼在地上,就那么一小點,一小點黃黃的光,不飄忽,不閃爍。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靜氣,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鉆入了地下。伍原趕緊趴下。在呢!熒熒的,黃黃的,小小的一點。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來的這份力氣,竟像只貓似的向那一小點輕盈迅速地爬去。
          這如豆的一小點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獨的,部隊就在前面,檔案當然安然無恙交給指導員,老鄒當然也會馬上接回來。這一點如豆的光,明天,包含著一切的明天,這不飄忽,不閃爍,小如綠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鄉(xiāng)啦!“老鄉(xiāng)!”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聲。這一聲叫,卻不防把自己的眼淚叫得掉了下來?!袄相l(xiāng)!老鄉(xiāng)!”他連連地又叫了兩聲。一半是為了需要,一半是為了自己想叫??墒歉C棚里靜靜地,沒有任何反應。伍原趕緊爬到跟前,從高粱縫隙里看到,里面確確實實有一個人,一個老鄉(xiāng)。他背對著棚口,席地坐著,正就著一盞油燈,低了頭,緊張而有力地做著什么。
          “老鄉(xiāng)!”伍原稍稍放大了聲音,那人依然低了頭,急急地朝一個口袋里搓著玉米穗??磥?,是一個聾子。伍原只得爬進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間這聾子像背后長著觸角,敏捷地跳起,把燈吹滅,然后轉(zhuǎn)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讓他跑掉,兩臂一伸,把聾子的腿抱住了。那個人也不做聲,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來。伍原不肯還手,一邊抵擋著,一邊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個聾子,可還是大叫著:“老鄉(xiāng)!老鄉(xiāng)!”
          “老鄉(xiāng)!”卻毫不理會,只是“唔唔”地叫著,掙出手來進行襲擊。
          伍原絕望了,這個人不但是聾子,還是個啞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撳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讓他明白自己是共產(chǎn)黨,是野戰(zhàn)軍。伍原捉住啞巴的一只手,把它貼到自己帽子上,想讓他明白,這不是國民黨的大蓋帽,這是八路軍的帽子。可是啞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緊拳頭,硬勾著肘子,不肯就范,后來又忽然利用這個機會,迅速靈活地向伍原臉上猛擊幾下。
          急,痛,頭昏,眼前金星直冒,渾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一窘境。伍原突然覺得疲憊之極,手腳發(fā)軟,不住地冒汗。卻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淚,好像剛才在路上沒來得及流下的淚水,卻一齊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啞巴身上,大哭了起來,為自己,為前面走不完的路,為小榕,為老鄒,也為這個倒霉而頑強的啞巴。
          忽然,伍原覺得有只手,輕輕地摸索著自己的頭,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臉頰。啞巴頓時“哇哇”地大叫起來,那一只手還拍著伍原的肩,一邊掙扎著要起來。伍原松了手,但說不清為什么,人卻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啞巴掙脫了出來,忙忙地摸了火鐮打著,點上了燈,上上下下地打量著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雙手直向棚外揮動,又急急地拿起燈,拉著伍原爬出窩棚。他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然后做了個正步走的姿勢,一雙眼睛急切地盯著伍原。伍原點頭,然后敬禮,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頭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燈光,不飄忽,不移動,像是鑲嵌在夜空當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轉(zhuǎn)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伍原沒看到任何路標,想喊不能喊、不敢喊,是因為擔心會暴露自己。
    B.“一切與人有關的跡象都沒有”正是這樣死寂的環(huán)境讓伍原幾近崩潰。
    C.那“一小點兒黃黃的光”雖然微弱,但是讓伍原不再孤獨并燃起了希望。
    D.老鄉(xiāng)聽不見還不會說話,這讓伍原手足無措、無計可施,陷入絕望之中。
    (2)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敘述聾啞“老鄉(xiāng)”為迷路的戰(zhàn)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敘述小通訊員和“我”向新媳婦借被子的故事,二者都刻畫了小人物平凡而偉大的形象。
    B.本文與《百合花》的標題均有象征作用,本文綠豆般的燈光這一路標象征指引伍原前行的勇氣和希望,百合花則象征軍民純潔的情誼和美好的人性。
    C.本文與《百合花》都善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如老鄉(xiāng)“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小通訊員“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里一飄一飄”。
    D.本文與《百合花》都是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均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筆調(diào)簡明樸實,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現(xiàn)茹志鵑小說散文化的創(chuàng)作風格。
    (3)請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作用。
    (4)本文多次描寫伍原流淚,作者為何要如此安排?請簡要分析。

    組卷:6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少安踏著一片銀白,淌過淙淙流水的東拉河,從棗林里穿過一條小土路,一個人爬上了廟坪山。
          他蹲在山頂?shù)奶萏锢氵?,像先前那樣卷起一根旱煙棒,一邊抽著,一邊靜靜地環(huán)視著月光朦朧的雙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許許多多的事。噢,他已經(jīng)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半輩子。他的后半輩子也要在這塊土地上度過。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現(xiàn)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過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謀算的是怎樣才不至于餓死;如今有可能拿出一大筆錢來為這個他度過辛酸歲月的村莊做點事了。①當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來說這實在算不了什么;可這是他孫少安呀……總之,就他而言,整整一個歷史時期已經(jīng)結束,他將踏上新的生活歷程。只有一點不能改變:他還應該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地跳上新生活的馬車,坐在駕轅的位置上,繃緊全身的肌肉和神經(jīng),吆喝著,吶喊著,繼續(xù)走向前去!
          ②月亮是這樣皎潔,夜是這樣寧靜;村莊沉浸在睡夢之中,東拉河卻依然吟唱著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幾天以后,孫少安要出錢重建學校的事件就傳得家喻戶曉了。不用說,這非凡之舉博得一片贊揚之聲。許多村民出罷修廟宇的錢,也要為建校多少出一點錢。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是天使!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如何表現(xiàn)出畫面感的?請簡要分析。
    (2)在文學作品中,省略號具有表情達意的效果。請從畫橫線的句子中任選一處,分析其省略號的表達效果。
    (3)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說說下面兩個句子中的“卻”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①如今有可能拿出一大筆錢來為這個他度過辛酸歲月的村莊做點事了。
    ②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是天使!

    組卷:50引用:23難度:0.5

四、作文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葉嘉瑩先生談到古詩時說:“幼年吟誦的詩句伴隨我一生,讓我歷經(jīng)無數(shù)苦難,仍樂觀平靜?!彼终f:“我深信,孩子們吟誦古詩,長大后會成為對社會和人類都更為關懷的人。”上述材料對我們青少年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8引用:6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