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青島五十八中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說起“私”,我們就會想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語,私是一個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樣劃法的問題。西洋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團體,團體是有一定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這種格局不妨稱之為團體格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卻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常用“闔第光臨”,但是很少人能說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為什么我們對家庭這個概念這樣不清不楚呢?因為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們的格局(實際上就是差序格局)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給父母膳食費的西洋社會里,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進入團體得有一定的資格,資格取消了就得走出這個團體。在他們這不是人情冷熱的問題,而是權利問題,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以“己”為中心,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紋,一圈圈推出去。
    (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有刪改)材料二:
    《鄉(xiāng)土中國》中“差序格局”一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人際關系的邏輯和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社會特征。
          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級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國社會結構尤為注重人倫?!皞愂怯胁畹鹊拇涡颉!本?、父子、夫婦、政事、長幼、上下等都有著嚴格的倫理界限,不可逾越?!坝H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在傳統(tǒng)社會中,差序格局與禮治秩序緊緊彌合在一起,可以說,差序格局是倫理綱常、等級有序等儒家倫理存在的社會基礎,禮治秩序從文化上不斷塑造著、強化著差序格局的存在?!霸诟挥谏炜s性的網(wǎng)絡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痹诩易逯?,以己為中心,血緣關系越近,關系網(wǎng)絡就越緊密。依中國傳統(tǒng)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內一般被視為差序格局的里層,五服之外則可伸縮,彈性度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從廣泛意義上論,地緣、友緣、學緣、業(yè)緣等關系有時也納入差序格局中的關系范疇。如“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家鄉(xiāng)水”“一輩子同學三輩子親”等民諺俚語對這種情形作了生動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中心勢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在傳統(tǒng)社會中,差序格局體現(xiàn)的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模式。當資源稀缺時,如何分配資源,在沒有國家計劃和市場調節(jié)的情況下往往由個人依據(jù)與“己”關系親疏遠近這一標準進行。離“己”愈近,得到的資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實質,這種資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強烈的排外性。而在整個社會中,差序格局則成了社會資源合理配置與自由流動的結構性壁壘。
          差序格局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不斷被現(xiàn)代因子影響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差序格局舊有的特質。有學者對費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認為當前我國存在著城鄉(xiāng)差序格局、權力差序格局等。
    (摘編自陳占江《差序格局與中國社會轉型》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
     

    A.差序格局以自我為中心,社會關系的親疏是由自我與他人關系的親疏決定的,是一種界限分明的格局。
    B.與中國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洋的團體格局講究人情冷暖,是攀關系,講交情的。
    C.差序格局強調社會關系的等級差別。在傳統(tǒng)社會中,儒家倡導的禮治秩序決定了差序格局的長期存在。
    D.差序格局具有伸縮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親戚,這個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變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看起來是社會公德問題,其實是私的問題,與社會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材料二闡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期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這是對費孝通先生相關理論的拓展與完善。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了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中,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歷史慣性,其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也不斷改變和拓展。
    D.差序格局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在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依然頗具啟示意義。
    (3)下列說法中,不能說明“差序格局”特點的一項是
     

    A.入則孝,出則梯。
    B.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C.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差序格局”是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提出來的重要概念。請結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并分析“差序格局”的特點。

    組卷:12引用:7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4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向往黃河
    吳子新
          1965年秋,我上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朗誦課文《黃河》:“我的名字叫黃河,流經(jīng)千山和萬谷,自從盤古開天地,什么世面沒見過……”老師告訴我們:黃河,謂之母親河,從歷史中走來,一路奔涌,有緩有急,有高有低,有曲有直,全長5464公里?!@便是我初識黃河。那時,我默默給自己許下一個愿望:將來一定去看看黃河!
          后來,我走上教師崗位,教授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時,我向學生講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源遠流長,穿越遼闊的黃土高原,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她蜿蜒曲折,奔流于萬山叢中。她仿佛由天上流來,穿過朵朵白云,輕輕流向天外。其時的我,有一種期望,盼望有一天身臨黃河邊,目睹黃河粗獷、凝重的奔涌,給自己一次驚濤駭浪的視覺體驗,去吮吸河水與泥沙的氣息,感受“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威武雄壯。
          再后來,我和黃河多次相見。我無數(shù)次去北京,列車每每行經(jīng)黃河大橋,我扶窗而望,心里總是想,什么時候一定前往黃河,看一看變化的黃河浪,喝一口真正的黃河水。
          今年6月下旬,安徽省組織部分黨員前往全國紅色教育基地——延安,開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為黨旗增輝”主題活動,我有幸前往陜西黃河壺口,在那里親睹黃河的雄姿異彩。
          6月24日上午,我們乘坐大巴車從延安出發(fā),一路南下170公里,前往壺口鄉(xiāng),專程游覽黃河壺口瀑布的奇異壯觀。
          大巴車過橋梁穿隧道,在山溝里穿行。不一會,車行黃土高坡之上,只見蒼藍的天穹下,黃土高坡七溝八梁,層巒疊嶂。透過飄渺的云霧,那溝溝峁峁好像黃土高坡強勁的肋骨,那曲曲折折的山路宛如大山放出來的閃電。一處處窯洞,用它那深邃的眼睛,洞察著黃土大地的滄桑變遷,見證著黃土高坡的深沉渾厚。車窗外,蘋果之鄉(xiāng)成片成片的蘋果園郁郁蔥蔥,那些套著黃色紙袋的蘋果壓彎了每一根枝椏。根本見不到陜北黃土高坡上的“黃土”飛揚,每一處都是風景如畫,說是陜北的好江南,沒有一點言過其實。
          下午1點,我們到了黃河壺口瀑布景區(qū)。壺口瀑布位于晉陜兩省交匯處,西臨陜西宜川縣,東瀕山西吉縣,因狀如茶壺之口而得此名,為我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黃河之水天上來”究竟是何種景觀?未見其容,先聞其聲。轟隆隆的水流聲和撞擊聲此起彼伏,由遠及近。這里的水,富有多變性,灑脫而自信,沸騰而狂放。眼前的黃河如巨龍撲入視野,帶著豪情,展示自己的身軀和姿態(tài)。滔滔黃河奔騰至此,為兩岸蒼山所囿,不得不驟然緊縮身體,但前行的勁頭更足,決心更大。
          離瀑布越近,河水轟鳴的聲音越大,瀑布的景觀越清晰。只見黃河水像一匹咆哮的野馬騰空而起,帶起的水珠肆意飛舞,升騰到我們頭頂,如煙,如霧,如塵。一顆顆水滴濺向我們臉上,落在我們身上。面對如此壯景,我終于理解了黃河水在壺口處排山倒海的意境,聽懂了黃河的語言,領悟出黃土地蘊含著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
          站立黃河壺口瀑布柵欄旁,我已不再是一名看客,儼然是在接受一場洗禮。我想,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變化的真諦。此刻,我的心隨黃河而動,隨中華血脈而跳。我不由地挺直了腰桿,滿心虔誠感,充滿自豪感。我一邊觀賞瀑布奇觀美景,一邊握著相機頻頻按下快門搶拍瀑布奇觀。
          下午3點半,我與黃河壺口瀑布默默作別。大巴車再次駛過黃河大橋,沿著黃河岸,爬上黃土高坡,原路返回。行至離延安市區(qū)還有50多公里的寶塔區(qū)高坡鎮(zhèn)境內時,突然堵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我們只得下車等待。
          我們焦急地走上黃土高坡,走向一處窯洞。窯洞里走出一位老大爺,以為我們口渴,用樸素的陜北口音熱情地請我們進屋喝水。當?shù)卮迕裣蛭覀冎v述了這位老大爺?shù)墓适拢豪洗鬆斝粘#?6歲,是迎接中央紅軍到陜北的游擊隊員,戰(zhàn)功赫赫;常大爺在黨70年,擔任過多年地方干部,膝下四個兒子兩個女兒,生活得很幸福。
          雖然堵車達三個小時,但我們結識了黃土高坡的常大爺,聽到了常大爺?shù)墓适?,一點不后悔。
          我想,黃河以其“黃”而獨步天下,黃色是她的底色,也是她的本色,正如我們的黃皮膚一樣,永遠不變。正是有著黃土地的支撐,黃河才激情萬丈,繞山石而穿梭,遇陡崖而跳躍,即便是在平坦地段,也不失風度與氣質。那一篇篇描寫黃河的詩文,那一個個訴說黃土地的故事,如音符般在廣袤的天空中激蕩。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回憶三年級時的課文《黃河》和老師的講解,表明自己對黃河的向往由來已久。
    B.作者寫蘋果之鄉(xiāng)的累累碩果,既寫出了當?shù)氐娘L景,也暗示了黃土高原的生活變化。
    C.作者介紹黃河壺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意在說明壺口瀑布成為世界最大黃色瀑布的原因。
    D.作者從一名“旁觀者”變?yōu)椤案惺苷摺?,身份的轉換表現(xiàn)出自己受到了黃河精神的洗禮。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王之渙、李白描寫黃河的相關詩句,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表現(xiàn)了黃河悠久的歷史,富有文化韻味。
    B.文章寫壺口瀑布時,把黃河水比作一匹咆哮著騰空而起的野馬,有聲有形地繪出黃河在此處的磅礴氣勢。
    C.文章劃線部分句式整散結合,富有節(jié)律感;“強勁”“深邃”用詞精當,優(yōu)美生動地寫出黃土高坡的獨特景觀。
    D.文章以標題“向往黃河”統(tǒng)攝全篇,按“初識黃河-走近黃河-感受黃河”的思路行文,逐層推進,脈絡清晰。
    (3)文章最后為什么要寫與常大爺?shù)呐加??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有人說:“好的散文,其目的是宣傳‘真善美’,是人和自然的調和?!闭垞?jù)此分析本文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組卷:45引用:5難度:0.1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1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東,棄疾為掌書記,即京決策南向。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納之,并以節(jié)使印告召京。會張安國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眾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乃約統(tǒng)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棄疾時年二十三。乾道四年,盜連起湖湘,棄疾悉平之。遂奏疏曰:“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申飭州縣,以惠養(yǎng)元元為意,有違法貪冒者,使諸司各揚其職,徒按舉小吏以應故事,自為文過之地。”詔獎諭之。
          詔委以規(guī)畫,乃起蓋砦柵,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戰(zhàn)馬鐵甲皆備。經(jīng)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斂,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jiān)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概成,違坐軍制。如期落成,上遂釋然。差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詔任責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閉糶者配,強糴者斬?!贝瘟畛龉夜馘X、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舉有干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fā)糶。于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之進一秩棄疾豪爽尚氣節(jié),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知名士。嘗同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棹歌》。熹沒,偽學禁方嚴,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節(jié)選自《宋史?辛棄疾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
    B.于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
    C.于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
    D.于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課內文言文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即勸京決策南向”中“勸”與《勸學》中的“勸”都是“勸說”的意思。
    B.“嘉納之”中“嘉”和《師說》中“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都有“贊賞”之意。
    C.“無徒按舉小吏以應故事”中“無”與《師說》中“無貴無賤”的“無”意思不同。
    D.“議者以聚斂聞”中“聞”與《師說》中“其聞道也故先乎吾”的“聞”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棄疾年輕有為,富有遠見卓識。他深受義軍首領耿京的器重和信任,勸說耿京率軍南下歸宋并代表耿京處理相關事宜;宋高宗召見了辛棄疾,對他表示嘉許。
    B.辛棄疾英勇無畏,敢于伸張正義。他得知耿京被張安國殺害后,挺身而出,只帶很少的人馬沖進金兵大營,生擒叛徒張安國而歸,最終張安國被朝廷公開處決。
    C.辛棄疾勇于擔當,辦事務實高效。他奉皇上詔令籌建軍隊,不顧政敵的攻擊誣陷,積極招兵買馬,千方百計經(jīng)營謀劃,最終在皇上的支持下完成了軍營建設工程。
    D.辛棄疾崇尚氣節(jié),喜與名士交往。他曾經(jīng)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覽,并寫了《九曲棹歌》;朱熹去世后,他寫了一篇祭文,不顧禁令親自前往朱熹家哭泣祭拜。
    (4)將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
    (5)辛棄疾認為導致百姓為盜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樣的建議?請簡要說明。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 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總體而言,蟲和植物的關系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相互受益,比如,昆蟲給植物傳播花粉,而植物為昆蟲提供食物,可謂相得益彰,互利互惠;然而,自然界中更普遍的蟲和植物的關系卻是第二類——①
     
    。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大約存在792000種昆蟲,這些昆蟲中,大約45%以植物為食,我們稱之為植食昆蟲,以下簡稱昆蟲。事實上,所有的植物都會被至少一種蟲類所取食,這就是共進化理論。有化石證據(jù)表明,昆蟲對植物的取食行為最早發(fā)生在大約3.5億年前。那么,②
     
    ?共進化,也叫協(xié)同進化,最初由Ehrlich和Raven在研究粉蝶與其寄主十字花科植物關系時提出。簡要說來就是,植物通過進化,③
     
    ,保護了自身;與此同時,昆蟲種群通過新的進化重新適應產(chǎn)生次生代謝物的植物;成對的交互作用的結果造成昆蟲食性的?;?、形成動植物生態(tài)關系多樣性。

    組卷:3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

  • 9.大作文。
          生活就像旅行。每一次出發(fā),每一種經(jīng)歷,都讓你品嘗生活不同的滋味;路上的每一只昆蟲,每一片樹葉,都可以成為你認知的來源;在旅行中,每一次流淚,每一次流汗,每一次微笑,也都見證了你的成長。讓生命的行囊裝下不同的趣味、觀點和態(tài)度,你才能領略更多的風光。
          一個人的行走自有感悟,不同的生靈各成風景。泰戈爾說:“我們在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世界上?!?br />      上面的話語,引發(fā)了你哪些回憶和思考?請選擇你感悟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梢詳⑹龉适?,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抒發(fā)情感。不少于600字。

    組卷:6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