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青海省西寧市海湖中學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史 記
吳智勇 翻開中國兩千余年文明史冊,歷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馬遷這顆亮星最為璀璨、最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國文學與史學的基礎,一部《史記》千秋留芳,一代文豪萬世欽仰!司馬遷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他的巨著《史記》,以及他的正直品格與不屈精神,都成為歷代文學家和史學家的典范。司馬遷將自己的心血、靈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澆鑄在了《史記》之中,在二十五史里,這樣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它既是歷史的“實錄”,同時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司馬遷在藝術上精心構思,巧于安排,運用多種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古代廣闊的生活畫面。如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起義軍領袖陳涉;叱咤風云、有古之勇士氣概的項羽;不畏強暴、機智謙遜的藺相如;愛國仗義、禮賢下士的信陵君……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闊,人物形象之豐富,對后世的傳記文學、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司馬遷是漢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憑借一部《史記》足以傲世,他那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揮灑自如的神來之筆,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載之下依然可見其雄風?!妒酚洝匪鶟B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積極入世精神,忍辱含垢、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舍生取義、赴湯蹈火勇于犧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喚世間真情的人道主義精神,立志高遠、義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記》這部經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豐滿的歷史人物,也從不同側面成為這些高尚人格的再現(xiàn),許多人物成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對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啟迪。司馬遷已遠去兩千年了,卻以一部《史記》而永久。兩千年來,萬千讀者與長眠的司馬遷“相看兩不厭”,交合注入著一股股歷史血脈。
司馬遷的《史記》是古代第一部由個人獨力完成,具有完整體系的史學著作。不但在中國史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開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為中國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豐碑。近人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
(選自哈爾濱出版社《中國城市口水戰(zhàn)》,有刪改)
(1)下列關于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憑借他的淵博學識、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揮灑自如的神來之筆,讓后世文人仰慕不已。
B.《史記》開我國紀傳體文學的先河,既“實錄”歷史,又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
C.《史記》對后世的傳記文學、小說、戲劇創(chuàng)作有深遠影響與它所寫的磅礴氣勢、壯闊場面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有關。
D.《史記》是司馬遷一人的著作,因為它所寫的歷史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所以后世認為它是純文學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選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司馬遷僅憑《史記》,就足以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成為歷代文學家和史學家的典范。
B.《史記》融入了司馬遷的心血、靈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記》是唯一的一部。
C.《史記》在藝術上的特點是精心構思,巧于安排,運用多種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
D.司馬遷盡管遠去了兩千年,但《史記》至今還依然存在,所以梁啟超稱贊其為“千古之絕作”。
(3)根據(jù)選文內容,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作為史學著作,具有完整體系;作為文學著作,其影響深遠。
B.司馬遷憑借其正直品格與不屈精神,創(chuàng)作了《史記》,這部書中蘊涵了他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揮灑自如的神來之筆。
C.司馬遷是漢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載之下依然可見其雄風,成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對象,給人以鼓舞啟迪。
D.《史記》滲透著積極入世、自強不息、舍生取義、呼喚真情、義不受辱等人文精神。這些精神熔鑄在作品刻畫的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之中。組卷:19引用:9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現(xiàn)在,中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采取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找到“貧根”,對癥下藥,把向治療。我們堅持中國制度的優(yōu)勢,構建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我們注重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摘自習近平《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fā)展——在2015年減貧與發(fā)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 材料二:
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國際社會和各個國家或地區(qū)面臨的共同責任,隨著對貧困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反貧困實踐的有效推進,貧困概念和反貧困的理論不斷發(fā)展。精準扶貧是對世界反貧困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賦權提能、參與合作的反貧困思想,并將該思想具體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精準扶貧理論體系。
(摘編自王介勇等《我國精準扶貧政策及其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 材料三:
貴州省江口縣通過發(fā)掘本地資源與特色文化,尋求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高水平保護,探索了一條利于形成脫貧長效機制的新路。江口縣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申遺為契機,創(chuàng)建區(qū)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梵凈山地理標識。梵凈山周邊的自然村落風景優(yōu)美,少數(shù)民族居多,這里保留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因此江口縣引進多家旅游企業(yè)創(chuàng)建景區(qū)、中國傳統(tǒng)古村落和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形成了旅游產業(yè)群。另一方面,江口縣發(fā)展規(guī)模化生態(tài)農業(yè),重點扶持生態(tài)茶和冷水魚等項目。江口縣引進了專業(yè)的企業(yè),由企業(yè)負責研發(fā)、技術指導標準認證、茶葉深加工和市場開拓,同時在景區(qū)周邊山區(qū)開發(fā)茶園,實現(xiàn)“茶旅”互動,促進產業(yè)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
(摘編自謝玉梅《脫貧攻堅背景下的設計參與扶貧——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報》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國際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地之一。發(fā)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的瀾滄江在云南省境內長達1200多公里,這條大河流經云南兩岸的山區(qū)正是云南茶葉的主產區(qū),這里擁有成片的古茶園,其中不乏樹齡在數(shù)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樹。居住在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諾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數(shù)民族世代以茶為生,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豐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來,云南省把茶產業(yè)作為重點產業(yè)來抓,對以普洱茶為代表的茶產業(yè)引導扶持,將其視為促進農村脫貧攻堅、茶農增收的重要途徑。在政策扶持方面,重點茶產區(qū)各級政府對茶產業(yè)發(fā)展給予政策傾斜,各級財政加大對茶產業(yè)的投入扶持力度,重點打造區(qū)域品牌,做大做強普洱茶、滇紅茶、滇綠茶三個品牌。與此同時,為解決云南茶葉銷路不暢、困擾茶農與消費者的賣難買難問題,云南從省里到市、縣都在努力搭建多種銷售平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助力茶產業(yè)成長壯大。
(摘編自《茶產業(yè)托起云南民族地區(qū)脫貧致富夢》,《光明日報》2020年2月21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準扶貧方略是我國目前扶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舉措,它通過對貧困對象的精準幫扶,爭取拔除“貧根”,實現(xiàn)脫貧致富。
B.貴州省江口縣把產品研發(fā)、標準認證等工作交給專業(yè)的企業(yè)進行運作,這種做法推進了產業(yè)規(guī)模化,促進了產業(yè)良性發(fā)展。
C.近年來,云南省充分發(fā)揮其生態(tài)資源、地理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交通資源的優(yōu)勢,把茶產業(yè)作為當?shù)刂攸c產業(yè)來抓。
D.云南省古茶園區(qū)域擁有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結合這兩種資源可以設計出更為精準的扶貧方案。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紹了精準扶貧的具體內容、作用和價值,據(jù)此可知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是解決我國當前貧困問題的有效途徑。
B.材料三中,貴州省江口縣通過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梵凈山地理標識兩項舉措,探索出了一條利于形成脫貧長效機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yè)、推進精準扶貧、帶動茶農增收,云南省各級財政加大了對茶產業(yè)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過材料三、四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云南古茶園如果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做“茶旅”互動的文章,可能會進一步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
(3)貴州省江口縣與云南省民族地區(qū)的精準扶貧工作內容有哪些共通之處?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組卷:10引用:17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今又重陽
李國文 ①每當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jié),就會想起那首耳熟能詳?shù)摹恫缮W?重陽》,涌到口邊的便是“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精彩詩句。
②黃花,即菊花,是古往今來寫重陽的詩詞中必不可少的景物。以唐朝為例,如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陽節(jié),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比缋畎椎摹毒旁率占词隆罚骸白蛉盏歉吡T,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薄磥恚苍S因為佳節(jié)重陽已是一年節(jié)令之晚,也許因為綻放菊花的盛事已在百花開盡之后,這“之晚”與“之后”的契合,焉能不讓詩人浮想聯(lián)翩?于是,重陽唯有菊可賞,黃花伴我度重陽,在詩詞中聯(lián)袂出現(xiàn),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③值此佳節(jié),插數(shù)枝黃菊,作案頭清供,既秀色可餐,又幽香襲人,這份相看不厭的重陽景色,該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
④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飲酒》詩,人皆知之,但是否為重陽節(jié)那天的事,則誰也說不上來。采菊應在秋季,當無疑義。老先生在花期已過的秋天,無別的什么花可摘,偏要躬身東籬下采菊,我想,這是他對一年花事最晚的菊花情有獨鐘的緣故。很顯然,當百花姹紫嫣紅、爭奇斗艷時,唯菊花默默;當百花凋零謝盡、葉萎枝枯時,唯菊花獨秀,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詩人一生的自況吧?所以,陶淵明以菊寓人,以人擬菊,不求聞達,甘于清貧,得以有一個生活上很平實,精神上卻很充實的晚年。
⑤重陽節(jié)又稱老人節(jié)、敬老節(jié),其淵源,恐怕就是這個節(jié)令在秋冬之故。在中國最古老的啟蒙讀物中,有一句“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放大為人之一生,也存在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運行時序。如果說食端午粽的仲夏天氣,譬如人之青年,那么龍舟競渡,自然是屬于年輕人的專利,因為那需要揮汗如雨的力氣;如果說食月餅的中秋佳節(jié),譬如人之中年,那么賞月不眠,應該是中年人才會有的雅興,因為那需要堅守等待的情致;所以,食糕點的九九重陽,譬如人之老年自然是毫無疑問的了。桑榆晚景,也是每個上了年紀的人,期期然必至的歸宿,這就需要一份平和,一份安詳,一份清凈,還有一份難能可貴的淡泊。白居易所贊:“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痹∷潱骸安皇腔ㄖ衅珢劬眨嘶ㄩ_盡更無花?!贝藭r唯一綻放的菊花,成為老年人的象征,是再恰當不過的。
⑥重陽賞花,更要著重于菊之精神:一是其傲霜而不頹靡的志節(jié),二是其堅貞而不阿附的品格,三是其高尚而不庸俗的境界,四是其淡雅而不華奢的意趣……這一切,也應該是人到老年以后,要爭取做到或者盡量做到的。所以,那些精神矍鑠的老者、頭腦清醒的前輩,總是令我們高山仰止,肅然起敬——他們走到生命途程的最后階段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成熟練達,豁然睿智,世事洞明,超凡脫俗,真有如怒放于寒野中的菊花,雖霜重露濃,但精神抖擻;雖秋風蕭瑟,但生機盎然啊。
⑦人總是要老的,正如端午過后中秋,中秋過后重陽,這是誰也不可違背的運行規(guī)律。退出機制,是新陳代謝法則的必然產物,若是老而不識大勢,老而老驥自居,老而指手畫腳,那就屬于老而不知老,老而總是不想退出的為人詬病之處了。因此,重陽登高,極目遠眺,那些已經走過的路,于挫折中的進步,于困惑中的前行,跌跌撞撞,酸甜苦辣,自是值得回味,但也不必成為包袱;即將要走的路,會有曲折,更有光明,會有困難,更有前景,那才更加值得憧憬。
⑧正如那首《采桑子?重陽》所寫:“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敝仃柕歉?,菊花神韻,雖不似春光,但心胸中也洋溢著春光了。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A.作者第一段寫每到重陽節(jié),就會想起《采桑子?重陽》,寫出了作者對這首詩的喜歡,目的是點明作者對菊花的態(tài)度。
B.在重陽佳節(jié),作者禁不住要在案頭插數(shù)枝黃菊,正是因為重陽乃節(jié)令“之晚”與菊花在百花開盡“之后”相契合,“重陽唯有菊可賞,黃花伴我度重陽”。
C.在第⑤段中,作者用端午、中秋與重陽進行比較,從食物的角度強調食糕點的重陽節(jié)更適合老年人過。
D.作者認為人到老年之后,也應該有菊花那樣的精神,這樣才能讓人肅然起敬。
E.文章由“今又重陽”談起,寫到重陽賞菊,由菊及人,抒發(fā)了作者坦然面對年老,追求淡泊的崇高情懷。
(2)文章第④段寫到陶淵明與菊花的關系,試分析作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文章最后說“重陽登高,菊花神韻,雖不似春光,但心胸中也洋溢著春光了”,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你認為這樣寫好嗎?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陳情表》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B.除臣洗馬 除:革除 C.則劉病日篤 篤:病重 D.以劉日薄西山 ?。浩冉?/td>
A.這段文字敘述了朝廷屢次征召催逼,自己辭不赴命,進退兩難的處境,提出了“愿乞終養(yǎng)”的要求。
B.“逮奉圣朝……實為狼狽”一段分別以“逮”“尋”兩個時間副詞領起,連續(xù)兩次征召,一次“辭不赴命”,一次“辭不就職”,原因都是祖母“供養(yǎng)無主”,與全文首段呼應。
C.本段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到“責臣”“催臣”,不僅文法錯落,顯出由弛而張、逐步緊迫的情勢,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先恭維皇恩浩蕩,后申訴委屈矛盾的心理層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兩個年齡數(shù)字的對比,說明報國日長,盡孝日短,表明忠孝難以兩全,有力地證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擇的正確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準他的請求。
(3)對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
③謹拜表以聞
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⑤以八千歲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⑦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給
⑨諸侯以惠愛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4)把文中的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組卷:1引用:1難度:0.7
八、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11分)
-
11.隨著空氣質量日益引發(fā)公眾的廣泛關注,自行車又備受人們青睞,“無煙出行”“綠色出行”等成為時尚,請你以志愿者的身份,為宣傳自行車出行的好處擬寫兩條宣傳語。要求語言得體,語氣親切,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每條不超過20個字。
組卷:17引用:19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庇娙思s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br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薄巴瑲膺B枝,共盼春來?!薄?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薄跋О桑谝?!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托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fā)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fā)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29引用:19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