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3 0: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3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國文人的審美取向,主導和塑造著中國茶藝美學的走向。我們說,中國茶藝的哲學基礎是由儒釋道融合構成的。但是,中國茶藝美學的走向卻又是由中國文人所主導和塑造的。這樣說,并不排除老莊、佛道對中國茶藝美學的影響,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動茶藝美學成型的,除了小時在寺院生活、后又成為學者的陸羽外,還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現(xiàn)代的說法,是有一個“文人集團”或“文人群體”。當時,一些剛正率直并深存抱負和學識的人,諸如顏真卿、皇甫冉、劉長卿、張志和、耿諱、孟郊、戴叔倫等,都對茶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大詩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詩名作問世,特別是盧全以一首吟頌“七碗茶”的詩句光耀千古。
          作為具有超凡脫俗的高尚情懷的群體,文人墨客和士大夫們有意識地把品茶作為一種能夠顯示高雅素養(yǎng)、寄托感情、表現(xiàn)自我的藝術活動刻意追求、創(chuàng)造和鑒賞,飲茶走向藝術化,而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也紛紛把飲茶作為自己的表現(xiàn)對象加以描述和品評,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茶寄詩情,品鑒名泉,精研茶藝,推廣茶學,創(chuàng)立茶室,墨寫茶事,終于成就了茶藝美學的構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兩極:民間的普及、簡易化,宮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兩極中間的文人,依然崇尚風雅和自然。與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隱士、僧人領導茶文化的時代;而宋代則各領風騷,文人保持著獨有的率真并與自然契合。所以,宋代雖以貢茶名世,但真正領導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謂從“一杯茶中看世界”。
          與煥然一新的茶的生產(chǎn)和加工方式相適應,明代飲茶風尚發(fā)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與此同時,士大夫階層對飲茶藝術的追求和審美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閑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別有一番懷抱。著《茶譜》的朱權就明確表示,飲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棲物外”,表達志向的一種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藝風尚和美學追求又是一變。自萬歷、天啟到崇禎末年,以小品為代表的文學,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達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飲,風流倜儻,有錢有閑,閑情雅致。這種在表現(xiàn)個性中追求物趣雅韻的飲茶風尚,明亡后又延續(xù)了半個世紀,直到康熙中期。當時,一些文人清士意絕仕宦,卻又飽受亡國破家之痛,只好在風雅藝術中顯示其才俊、能力、品位。所以,講求至精至美,成為這一時期文人飲茶的風尚。
          總之,明代文人所強調(diào)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體,清幽淡雅、超越塵世的理想境界,適應了明中葉以后心學熾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閑雅、端莊、質(zhì)樸、自然、溫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還不斷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飲中,將品茗與歌舞、彈琴、棋弈、書法、賞畫、讀書、作詩、撰聯(lián)、賞玩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多種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為一種集哲學、史學、美學、文藝學、宗教學以及音樂舞蹈、琴棋書畫于一體的龐大而深廣的文化體系,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茶藝美學的縱深發(fā)展??梢哉f,是文人的直接參與,使中國茶藝美學終于成為了一種體系。
    (摘編自余悅《中國茶藝的美學品格》)材料二:
          在數(shù)千年文化積淀的基礎上,融匯了儒釋道三教美學思想的中國古典美學理論,讓茶事活動具備了美學的特點。在宋代這個中國文化最燦爛的時代,點茶藝術成為了無數(shù)文人寄托身心、抒懷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僅追求點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對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極高的追求。宋代點茶審美追求道家的“虛靜”,借由“物我觀照”“妙悟自然”等審美方法,讓文人們得以超然物外,獲得自由;儒家思想賦予茶藝倫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讓點茶活動變得重禮尚仁,行止有度,茶香遠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質(zhì)讓宋人在茶中尋找到塑造心靈品格的君子之味,體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讓宋代文人以“真味”“真香”為茶的審美標準;“禪茶一味”,品茗如參禪,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人在點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進而尋求到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見性,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教合一的美學思想對宋代文人的審美起到了導向作用,“清”“正”“和”的思想,貫穿在宋代點茶美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
          茶所包含的雋永、高潔、清凈的特質(zhì),在點茶的碾、羅、點、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曠達,使人超脫。無論是點茶還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享,集物質(zhì)美與精神美于一體的。茶鐘山川之靈秀,大雅而又大俗。對于兩宋這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點茶藝術的繁榮具有其獨特的時代性與社會性,融匯了儒釋道思想的宋代文化展現(xiàn)出一種精神婉約而又落拓曠達的氣質(zhì),并且糅進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謙讓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人格,清靈、潔凈的特質(zhì)象征了傳統(tǒng)文人“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淳然淡泊、寧靜致遠的品行,蘊含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將之與人的道德修養(yǎng)、生活情操聯(lián)系起來,就能夠探尋到點茶法所蘊含的審美意蘊。
    (摘編自卓力《宋代點茶法的審美意蘊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文人對品茶藝術的追求,推動了茶藝美學的成型,搭建了茶藝美學的構架。
    B.明朝前期士大夫階層以茶雅志,明代飲茶風尚發(fā)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
    C.宋代點茶藝術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人的性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現(xiàn)。
    D.明清文人將品茗與歌舞、琴棋等多種雅事有機結(jié)合,構建了三教合一的中華文化體系。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茶藝美學體系由文人參與構建,材料二認為三教合一思想、社會時代特點都影響著茶藝美學。
    B.中國茶藝美學的哲學基礎是由儒道釋融合構成的,但它們對中國茶藝美學的影響是沒有主次之分的。
    C.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與材料二中的“禪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藝美學與文人精神的契合。
    D.兩則材料雖然論述的側(cè)重點不同,但都闡釋了中國品茗藝術的重要特點,即寄托身心,抒懷遣意。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最能體現(xiàn)儒家思想對茶文化影響的一項是
     

    A.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B.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C.書如香色倦猶愛,茶似苦言終有情。慎勿教渠紈绔識,珠槽碎釜浪相輕。
    D.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jīng)。疏香皓齒有余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4)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下面選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藝美學特點。
          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得了這一盞?”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泵钣裥Φ溃骸澳汶m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盞便成什么?”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積)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h2>

    組卷:4引用:4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歲寒三友汪曾祺      這三個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開絨線店,陶虎臣開炮仗店,靳彝甫是個畫畫的。他們是從小一塊長大的。這是三個說上不上,說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縉紳先生,也不是引車賣漿者流。他們的日子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桌上有兩個菜,一葷一素,還能燙二兩酒;壞的時候,喝粥,甚至斷炊。三個人的名聲倒都是好的。
          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條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誰家的火滅了,孩子拿了一塊劈柴,就能從另一家引了火來。他家很好認,門口釘著一塊鐵皮的牌子,紅地黑字:“靳彝甫畫寓”。
          這城里畫畫的,有三種人。
          一種是畫家。這種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畫只是自己消遣,或作為應酬的工具。他們的畫是不賣錢的。求畫的人只是送幾件很高雅的禮物。或一壇紹興花雕,或火腿、鰣魚、白沙枇杷,或一套講究的宜興紫砂茶具,或兩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蘭。他們的畫,多半是大寫意,或半工半寫。工筆畫他們是不耐煩畫的,也不會。
          一種是畫匠。他們所畫的,是神像。畫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薩?!边@“家神菩薩”是一個大家族:頭一層是南海觀音的一伙,第二層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層是關帝老爺和周倉、關平,最下一層是財神爺。他們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畫福祿壽三星,作插屏,他們是在制造一種商品,不是作畫。而且是流水作業(yè),描花紋的是一個人,“開臉”的是一個人,著色的是另一個人。他們的作坊,叫做“畫匠店”。
          靳彝甫兩者都不是。也可以說是介乎兩者之間的那么一種人比較貼切些,應該稱之為“畫師”,不過本地無此說法,只是說“畫畫的”。他是靠賣畫吃飯的,但不像畫匠店那樣在門口設攤或批發(fā)給賣門神“歡樂”的紙店,他是等人登門求畫的(所以掛“畫寓”的招牌)。他的畫按尺論價,大青大綠另加,可以點題。來求畫的,多半是茶館酒肆、茶葉店、錢莊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閑錢不多,送不起重禮,攀不上高門第的畫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就欣然對客揮毫。主客雙方,都很滿意。他的畫署名(畫匠的作品是從不署名的),但都不題上款,因為不好稱呼,深了不是,淺了不是,題了人家也未必高興,所以只是簡單地寫四個字:“彝甫新銘”。若是佛像,則題“靳銘沫手敬繪”。
          靳家三代都是畫畫的。家里積存的畫稿很多。因為要投合不同的興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畫。工筆、寫意、淺絳、重彩不拘。
          他家家傳會寫真,都能畫行樂圖(生活像)和喜神圖(遺像)。中國的畫像是有訣竅的。畫師家都藏有一套歷代相傳的“百臉圖”。把人的頭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種類型。畫時端詳著對象,確定屬于哪一類,然后在此基礎上加減,畫出來總是有幾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畫喜神了。因為畫這種像,經(jīng)常是在死人剛剛斷氣時,被請了去,在床前對著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親好友,這種活計,一概不應。有來求的,就說不會。行樂圖,自從有了照相館之后,也很少有人來要畫了。
          靳彝甫自己喜歡畫的,是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青綠山水、工筆人物,一年能收幾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畫幾十張各式各樣的鐘馗,掛在巷口如意樓酒館標價出售,能夠有較多的收入,其余的時候,全家都是半饑半飽。
          雖然是半饑半飽,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上書“四時佳興”。畫室前有一個很小的天井??繅ΨN了幾竿玉屏簫竹。石條上擺著茶花、月季。一個很大的鈞窯平盤里養(yǎng)著一塊玲瓏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綠苔,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冬天,他總要養(yǎng)幾頭單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長的碧綠的葉子,開著白玉一樣的繁花。春天,放風箏。他會那樣耐煩地用一個稱金子用的小戥子約著蜈蚣風箏兩邊腳上的雞毛(雞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會打滾)。夏天,用蓮子種出荷花。不大的荷葉,直徑三寸的花,下面養(yǎng)了一二分長的小魚。秋天,養(yǎng)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賈似道撰寫的《秋蟲譜》。養(yǎng)蟋蟀的泥罐還是他祖父留下來的舊物。每天晚上,他點一個燈籠,到陰城去掏蟋蟀。財神廟的那個侉子,常常一邊喝酒、吃狗肉,一邊看這位大膽的畫師的燈籠走走,停停,忽上,忽下。
          他有一盒愛若性命的東西,是三塊田黃石章。這三塊田黃都不大,可是跟三塊雞油一樣!一塊是方的,一塊略長,還有一塊不成形,數(shù)這塊不成形的值錢,它有文三橋刻的邊款(篆文不知叫一個什么無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橋呀,可著全中國,你能找出幾塊?有一次,鄰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沒拿,只搶了這三塊圖章往外走,吃不飽的時候,只要把這三塊圖章拿出來看看,他就覺得對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節(jié)選自《歲寒三友》,有刪改)【注】①文三橋:文彭,明代大書畫家文征明長子,號三橋。工書畫,善詩文,尤精篆刻。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介紹“畫家”與“畫匠”,主要是為了引出對“畫師”靳彝甫的介紹,并與之形成對比,突顯后者的形象。
    B.“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就欣然對客揮毫”這句話從正面描寫了靳彝甫繪畫技藝的高超及其自信。
    C.歲寒三友”原指松、竹、梅,文章喻指生活在艱難時世里的三個人,寄寓著作者對于他們高尚情操的贊揚和推崇。
    D.“文三橋呀,可著全中國,你能找出幾塊”中“可著”為“盡著”之意,適當運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韻味。
    (2)關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時佳興”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半饑半飽”承上,“有滋有味”啟下,下文即通過記敘、描寫生動展示了其生活趣味。
    B.“春天,放風箏”,“秋天,養(yǎng)蟋蟀”語言極其簡潔,卻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C.種荷花、養(yǎng)小魚,從中或許能看出《愛蓮說》《小石潭記》對舊時文人畫士的深遠影響。
    D.燈籠無法走走停停,若改為“看這位大膽的畫師提著燈籠走走,停?!本透锨槔?。
    (3)小說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試加以分析。
    (4)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說的一種趨勢?!边@一說法也適用于本文。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這篇小說的“散文化”特征。

    組卷:12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3分)(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陳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挺身間行,歸漢王于修武,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與語而說之,是日,即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勸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長者!
          周勃等言于漢王曰:“臣聞平事魏不容,亡歸楚,不中,又亡歸漢。平,反覆亂臣也,愿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勝負之數(shù),陛下何暇用之乎!”漢王召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雖有奇士不能用。聞漢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睗h王乃謝,拜為護軍中尉。
          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昧之,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nèi)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平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王果意不信鐘離昧等。
          四月,漢王請和。項羽使使至漢,陳平使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睆统秩ィ詯翰菥哌M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將盡勸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長者
    B.諸將盡勸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長者
    C.諸將盡勸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長者
    D.諸將盡勸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長者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參乘,是指古時候乘車,站在車右擔任警衛(wèi)的人,與《鴻門宴》中“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中的“參乘”意思相同。
    B.屬,指類,和《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中的“族”,《桃花源記》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中的“屬”意思相同。
    C.文中“漢王召讓平曰”的“讓”,和《諫逐客書》中“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中的“讓”意思相同。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文中“太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備的飯食,屬待客的最高禮節(ji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平奔漢王而來,在和漢王交談后,得到了漢王認可,但是卻受到了漢王部下的懷疑,認為他是一個反復無常的亂臣賊子。
    B.魏無知更看重陳平的能力,他覺得陳平有品行上的小問題,但無關緊要,所以他才極力舉薦陳平給漢王,覺得他對漢王取勝有益。
    C.漢王善于識人用人,聽從了陳平的建議,調(diào)撥重金,聽憑陳平用度,讓陳平在楚軍中實施反間計,致使楚君臣離心。
    D.項羽有剛正忠直的部下,可惜生性猜忌多疑,被陳平抓住這個弱點,致使他懷疑輔佐自己的部下,失去了有力的支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而挺身間行,歸漢王于修武,因魏無知求見漢王。
    ②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組卷:3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Ⅱ(9分)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高中階段,能夠清晰地說明事理尤為重要。想要把事理說明清楚,需要在認識事理上和說清關鍵要素上多下些功夫。
          要清晰地說明事理,①
     
    。梁思成用“文法”作比來說明中國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說“木葉”背后的“暗示性”。②
     
    ,是因為他們對這些內(nèi)容有深入的認識。一般而言,對事理的認識越到位,就越容易將其解說清楚。
          在說明事理時,要著重說清其中的關鍵要素。重要概念、因果關系、事物間的聯(lián)系等,都是說明的重點。把它們闡說清楚,才能綱舉目張,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證。梁思成分九個方面說明“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從整體布局、建筑結(jié)構寫到重要構件、裝飾風格,重點突出,層次清楚,即使是非專業(yè)讀者也會覺得條理分明,易于理解。
          說明事理,既可在歸納的基礎上說明其中的道理,③
     
    。例如,《說“木葉》從對眾多詩句的解讀中抽繹出創(chuàng)作、欣賞的規(guī)律,《中國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對比中解說建筑語匯的“可譯性”。這兩種思路都值得我們借鑒。
    (1)下列句子中的“背后”和文中加點的“背后”,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忽見紫鵑從背后走來,說道:“姑娘吃藥去罷,開水又冷了?!?br />B.臺上一套,臺下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有數(shù)就是了。
    C.秦王悟,依其言,把劍推在背后,前邊便短,容易拔出。
    D.我們應學會分析意象背后的情感,從而準確地理解詩歌主旨。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17引用:5難度:0.7

四、作文(60分)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二十多年前,中國申請加入研制國際空間站,被拒之門外。二十多年后,中國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升空,十七個國家向中國申請入駐空間站。
          從被“拒之門外”到如今“敞開大門”,正如共青團中央發(fā)文中所說,這是最燃的逆襲!
          發(fā)射、入軌、著陸,九天探夢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中國航天人在一次次飛天逐夢中,把一個個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中國航天向著星辰大海勇敢前行!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