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12/2 22:30:1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0分)

  • 1.“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去年世界球日主題。下列說法不符合此主題的是( ?。?/h2>

    組卷:33引用:1難度:0.7
  • 2.下列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用途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h2>

    組卷:34引用:2難度:0.6
  • 3.“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對下列事實或做法的解釋正確的是( ?。?/h2>

    組卷:626引用:34難度:0.9
  • 4.下列實驗操作符合規(guī)范的是( ?。?/h2>

    組卷:29引用:3難度:0.7
  • 5.以甲、乙為原料合成葡萄糖及釀酒的微觀過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組卷:54引用:2難度:0.6

二、第Ⅱ卷共5小題,共40分。答案請按要求書寫在答題卡上。

  • 14.甲同學在進行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到生銹的鐵架臺上,與鐵銹接觸的部分迅速產(chǎn)生大量氣泡。據(jù)此,他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方案】
    編號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或數(shù)據(jù)
    實驗1 在試管中加入5mL 5%的H2O2溶液,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 木條不復燃
    實驗2 在實驗1的試管中加入2g氧化鐵,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 木條復燃
    實驗3 待實驗2試管中無氣泡時,再加入H2O2溶液,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并反復多次上述操作 木條復燃
    實驗4 待實驗3結(jié)束后,將試管中物質(zhì)過濾、洗滌、
     
    、稱量
    濾渣質(zhì)量2g
    【實驗分析】
    (1)甲同學進行上述實驗的目的是
     
    。
    (2)寫出實驗2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反思】氧化鐵與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果哪個更好?
    (3)乙同學設計了圖1實驗,通過對比實驗中
     
    ,可比較氧化鐵與二氧化錳的催化效果。

    【實驗拓展】丙同學利用實驗4中的濾渣進行如圖2實驗(固定裝置略)。報告如下:
    裝置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 濾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 紅色固體變黑 生成了鐵
     
    B 石灰水變渾濁 生成了二氧化碳
    【實驗探究】裝置A中剩余黑色固體的成分一定是鐵嗎?
    【查閱資料】CO與氧化鐵反應后的剩余固體可能由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鐵粉和未反應的氧化鐵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上述幾種物質(zhì)的部分性質(zhì)如表:
    鐵粉 氧化亞鐵 氧化鐵 四氧化三鐵
    顏色 黑色 黑色 紅色 黑色
    磁性
    與硫酸銅溶液 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初步分析】小明認為剩余固體不可能是氧化鐵的理由是
     
    。
    【設計實驗】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和解釋
    1 用磁鐵吸引剩余固體
     
    剩余固體中沒有氧化亞鐵
    2 向剩余固體中加入足量硫酸銅溶液 黑色固體全部變成紅色
     

    組卷:122引用:4難度:0.5
  • 15.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hù)可有效降低柴油發(fā)動機在空氣過量條件下的NO2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注:尿素[CO(NH22]水溶液受熱生成NH3和CO2,CO(NH22+H2O
    CO2↑+2NH3↑)
    (1)CO(NH22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
     
    。
    (2)反應器中與NO2的發(fā)生反應的物質(zhì)為
     
    (填化學式)。
    (3)尿素溶液中尿素含量會影響NO2的轉(zhuǎn)化,測定溶液中尿素含量的方法如下:取100g尿素溶液,將所含氮完全轉(zhuǎn)化為NH3,所得NH3用49g硫酸溶液完全吸收,得到55.8g硫酸銨溶液,則尿素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已知:2NH3+H2SO4═(NH42SO4。

    組卷:54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