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部分學校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7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很早就掌握了這虛實相結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的晚周帛畫鳳夔人物、漢石刻人物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閻立本《步輦圖》、宋李公鱗《免宵圖》、元顏輝《鐘旭出獵圖》、明徐渭《驢背吟詩》,這些赫赫名跡都是很好的例子。我們見到一片空虛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現(xiàn)人物行動姿態(tài),刪略了背景的刻畫,正像中國舞臺上的表演一樣。(漢畫上正有不少舞蹈和戲劇表演)
          關于中國繪畫處理空間表現(xiàn)方法的問題,清初畫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畫簽》(這是中國繪畫美學里的一部杰作)里說得很好,而這段論畫面空間的話,也正相通于中國舞臺上空間處理的方式。他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段話扼要地說出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也叫人聯(lián)想到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中國舞臺表演方式是有獨創(chuàng)性的,我們愈來愈見到它的優(yōu)越性。而這種藝術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國獨特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中國舞臺上一般地不設置逼真的布景(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藝人說得好:“戲曲的布景是在演員的身上?!毖輪T結合劇情的發(fā)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動,“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于劇中環(huán)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環(huán)境布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xiàn)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這個“真境遇”是在現(xiàn)實主義的意義里的,不是自然主義里所謂逼真。這是藝術所啟示的真,也就是“無可繪”的精神的體現(xiàn),也就是美?!罢妗薄吧瘛薄懊馈痹谶@里是一體。
          做到了這一點,就會使舞臺上“空景”的“現(xiàn)”,即空間的構成,不須借助于實物的布置來顯示空間,恐怕“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排除了累贅的布景,可使“無景處都成妙境”。例如川劇《刁窗》一場中虛擬的動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時顯示了手勢的“美”,因“虛”得“實”?!肚锝穭±锎桃恢完惷畛5膿u曳的舞姿可令觀眾“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畫一條生動的魚在紙上,別無一物,令人感到滿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宮陳列齊白石畫冊里的一幅畫,畫一枯枝橫出,站立一鳥,別無所有,但用筆的神妙,令人感到環(huán)繞這烏的是一片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群星相接應,真是一片“神境”。
          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chuàng)造了民族的獨特的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形式,使真和美、內(nèi)容和形式高度地統(tǒng)一起來。反映這藝術發(fā)展的美學思想是獨創(chuàng)的寶貴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結合藝術的實踐來深入地理解和汲取,為我們從新的生活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提供借鑒和營養(yǎng)資料。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和實》)材料二:
          在中國的藝術理論中,“虛”與“實”是一對極為重要且內(nèi)涵復雜的范疇,關乎古代的繪畫、書法、小說、詩詞、戲曲等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這一思想可以上溯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論,而歷朝歷代的文藝評論家對此皆有不同的解讀和推進。宗白華先生十分重視這一對范疇,并稱其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而在《美學散步》一書中,更以《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和實》等專文加以著力闡述。今就宗先生及前人之論,對“虛實之辨”在中國古代書畫理論中的脈絡加以梳理,并對啟發(fā)思考之處加以論述,以為讀書之得。
          首先,宗先生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討論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源頭。一派為孔孟,一派為老莊;老莊認為“虛比真實更真實,是一切真實的原因。沒有虛空存在,萬物就不能生長,就沒有生命的活躍”,而孔孟則以“充實之謂美”,并且“不停留于實,而是要從實到虛,發(fā)展到神妙的意境”。雖分兩派,但實際上并不矛盾,“都認為宇宙是虛和實的結合,也就是《易經(jīng)》上的陰陽結合”。正如宗先生所說,虛和實作為相互依存的兩面,不可舍此取彼。這種思路在魏晉玄學便已得到闡述,王弼等人在維持貴“無”的基本思路的同時,亦有條件地肯定了“有”的相對意義。在《老子指略》中,他談到:“然則,四象不形,則大象無以暢;五音不聲,則大音無以至。四象形而物無所主焉,則大象暢矣;五音聲而心無所適焉,則大音至矣?!睕]有具體四象作為物之主,則大道之象亦不能顯現(xiàn)。這就引連至藝術的創(chuàng)作如何體現(xiàn)虛實結合的問題。
          其次,若要討論藝術創(chuàng)作如何虛實結合,則先應明確虛實何謂。具體以書畫藝術而言,宗先生引用清代畫家方士庶《天慵庵隨筆》中的話來說明: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一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蚵室鈸]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
          宗先生引述此語,實則是為了說明,外在的山水是“實”,而引起畫家主觀生命情調(diào)和想象的是“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實”。而“心源”則是“虛”。此說已頗明晰,然而我們?nèi)钥梢郧薪L畫實踐,在其中將“虛”與“實”的含義揭出數(shù)層。每一層次都對應于不同的創(chuàng)作階段,而層層都彰顯了虛實相生的必要性。
    (摘編自劉子琪《由宗白華<美學散步>論中國藝術中的“虛”與“實”》)(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舞臺上的表演和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相似,善于刪略背景,集中表現(xiàn)人物的行動姿態(tài)。
    B.中國畫里處理空間的方法與中國舞臺藝術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問題相通,都充滿詩的意境。
    C.在現(xiàn)實主義的意義里,“真境逼”不是再現(xiàn)場景,而是留出空虛讓人物去充分表現(xiàn)劇情。
    D.宗先生引用清代畫家方士庶《天慵庵隨筆》的話來說明書畫藝術中“虛實何謂”的問題。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藝術理論中,“虛”和“實”是一對重要概念,關乎古代所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B.依據(jù)宗先生觀點,解決了“虛”“實”問題,就可以解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
    C.將“虛”和“實”作為互相依存的兩面這一研究思路,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都存在。
    D.在宗先生看來,不論是老莊還是孔孟,都將虛實問題上升到哲學宇宙觀的高度。
    (3)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宗白華虛實觀的一項是
     

    A.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內(nèi)容上是寫景,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誼。
    B.油畫《父親》借枯黑干瘦布滿皺紋的臉、深陷的眼睛、僅剩一顆門牙的嘴,展現(xiàn)了作者既歌頌又同情的復雜情感。
    C.電影《紅高粱》中色彩飽滿、隨風狂舞的野高粱象征著人性的舒展與釋放,在耀眼的光輝中顯得莊嚴而富有詩意。
    D.中國建筑用朱紅作為屋身的主要顏色,并且用彩色繪畫圖案裝飾梁架、斗拱等,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用色大膽的特點。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宋徽宗出題考繪畫,題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一幅畫只畫了一個老和尚在山腳下的小溪邊挑水。宋徽宗拍案叫絕:“此畫當取第一!”請結合材料觀點分析宋徽宗為何評此畫為第一。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故鄉(xiāng)的炊煙
    周成新
          炊煙是一根繩子,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
          清晨,炊煙是起床的號角。我用它喚醒了整個村子。放水,燒火,下面條。臨走時,我輕推父母的房門,告訴他們,我走了,鍋里的面半掩著,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熱下。隨后,父母起床了,鄰居起床了,整個村子全都醒了。
          中午,炊煙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學路上,我遠遠就能看見自家的炊煙。一陣一陣地突突直冒,裊裊升起。飯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緊接著便是一頓最美好的暢想。飽餐之后,大家又開始“各奔東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煙是勞累的歸宿。我漫不經(jīng)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埂上、碼頭邊、小路旁,鄉(xiāng)親們收起鋤頭、釘耙、扁擔,一個個全都拖著疲憊回到家中。放下農(nóng)具、放下書包,換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圍在桌前,踏實地吃著,美美地聊著。不怕時間,不怕催促,有時很早,有時深夜。最后上床睡個安穩(wěn)。
          風中的炊煙是個姑娘,一位、兩位,一群、兩群,相約著,簇擁著,騰空而躍,妖嬈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無論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從不害羞,從不遮臉,只要你愿意,何時何處都能見著她的舞。
          雨中的炊煙是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他用微笑去接納無情的每一次,敞開自己的寬容和大度。擁雨入懷,化作薄霧,將整個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飄入空中,形成一處醉美的仙境。
          雪中的炊煙是位母親。寒冷裹不住她的熱情,積雪擋不住她的柔嫩。她的愛一點一點地從灶膛升起,沖出煙囪,沖破屋頂。積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內(nèi)心的感動,慢慢地一點一滴開始融化,最終化作淚水順著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個屋頂又恢復了往日。
          鄉(xiāng)下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很長很長、凸出屋頂?shù)幕蚍交驁A的煙囪。為了應對下雨,有的還會用瓦片、磚頭或是鐵皮斗笠半遮著。
          農(nóng)村的孩子放學或放假都要燒飯,尤其是放假。幾個小伙伴玩在一起,功課在一起,燒飯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煙就越大。大家常喜歡一邊燒火,一邊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煙。大家相互約定,比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冒得長、冒得久。誰冒得早,誰就勤快。誰冒得久,誰家的飯菜就多。誰冒得濃,誰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煙結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母回來吃飯。小學至初中階段,我曾很長一段時間在家燒飯。炊煙成了我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總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不同的柴火燒出的煙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還有黑的。稀飯、米飯、面條,炒菜、饅頭、熬湯。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煙。
          離家上學之后,我見炊煙的機會少了。只有在放假時候,我才能與它相伴。再后來,工作了,我再也難以見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時候,我才能看見它,看見灶膛邊坐著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還在,可是祖母沒了,炊煙沒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上二樓的陽臺??醋约业臒焽瑁従拥臒焽?,甚至全村的煙囪。煙囪一個個巍然聳立,可怎么也卻冒不出煙來。我知道,有時它僅是一個擺設,只有在臘月或是紅白喜事的時候,它才會自豪地高昂頭顱,仰天長嘯。而那時,我卻也很難見它。
          長期在外,我一直都很慶幸我所生長的那個小村還在。小村里的民房還在,廚房還在,煙囪還在。雖然偶爾難見幾次炊煙,但我卻還是十分開心。因為,只要它在。我對故鄉(xiāng)就會有種思念。而這種思念,則更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詩句“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巧妙點題,并引發(fā)了下文對故鄉(xiāng)的情思。
    B.文章寫清晨、中午、傍晚的炊煙,記錄了農(nóng)村一天的生活,表現(xiàn)出農(nóng)家生活的忙碌、溫馨而安穩(wěn),表達了“我”對故鄉(xiāng)生活的懷念。
    C.文中寫“我”和小伙伴們放假的時候幫助家里燒飯以及比炊煙的內(nèi)容,既表現(xiàn)了“我”對炊煙的喜愛,又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孩子生活的單調(diào)、乏味。
    D.文章寫雨中的炊煙像個勇士,柔弱中帶著剛強,柔嫩中帶著堅硬,寬容大度,表現(xiàn)了炊煙包含的堅強的精神內(nèi)涵。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將炊煙比喻成繩子,既寫出了炊煙的樣子,又將抽象的感覺化作形象的畫面,讓炊煙承載了豐富情感。
    B.文章第五段將風中的炊煙比喻成姑娘,妖嬈、大方,形象地表現(xiàn)了炊煙給人帶來的視覺上的美感。
    C.文章第七段落將雪中的炊煙比喻成母親,熱情,用愛融化冰冷的積雪,形象地表現(xiàn)了炊煙給人帶來的愛的溫暖。
    D.文章寫到祖母沒了,家里的炊煙沒了,村子里的炊煙也沒了。這與前文寫灶膛邊坐著父母或祖母,比誰家的煙冒得多,形成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之感。
    (3)文章的敘述線索是炊煙,設置這一線索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
    (4)請結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畫線句的作用。

    組卷:6引用:1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月亮之所以為詩人所鐘情,是因為在天體中,①          。它有新殘朔望,它有上弦下弦,它有盈虧圓缺。滿月如盤,彎月如弓。浪漫多姿的月亮,( ?。?,古代描寫月亮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
          出于對月亮的喜愛,人們②          ,比如玉兔、玉盤、素娥、冰輪、玉輪、玉蟾、蟾蜍、嬋娟、玉桂、玉鏡,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將月亮稱作白玉盤的。
          中秋節(jié)的起源③          。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后演變成了以“家庭團圓”為主題的祭祀儀式。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在詩人的眼里
    B.在詩人的眼里,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
    C.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在詩人的眼里,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
    D.在詩人的眼里,月亮總是最為鐘情的題材,引起詩人多少多情的思緒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2引用:5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8.請你以“         的暑假”為題寫一篇文章,寫作時請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有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