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北省石家莊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11/29 14:30:2

一、選擇題,每題1.5分

  • 1.據(jù)考古發(fā)掘證實商周時期雖然繼續(xù)使用石、骨、蚌、木等工具,但同時也使用了青銅臿和青銅镈 (鏟)。這兩種青銅農(nóng)具,在湖北黃陂盤龍城早商遺址、河南安陽殷墟晚商遺址、山西曲沃曲村西周遺址和河南洛陽西周墓葬中都有發(fā)現(xiàn)。由此可知商周時期(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5
  • 2.西周金文資料康簋銘文提供了有關西周井田制和在宗法關系之下以井田分封子弟的重要資料?!抖Y記禮運》篇說“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這說明了( ?。?/h2>

    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3.“國人”是西周至春秋時期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他們是當時社會統(tǒng)治宗族的成員,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擁有廣泛影響力。西周時期“國人”勢力開始形成,春秋時期社會影響力達到全盛,戰(zhàn)國時期逐漸退出政治歷史舞臺?!皣恕鄙鐣绊懥Φ淖兓?,反映了(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4.“畏天命”、“敬天命”是周人的傳統(tǒng)觀念,到幽厲時代(前877年-前771年)卻出現(xiàn)懷疑、批判上帝權威的思想。《詩經(jīng)》中“昊天不惠”、“旻天疾威,弗慮弗圖”、“浩浩昊天,不駿其德”等怨天、恨天、罵天的言論很多。這種變化( ?。?/h2>

    組卷:5引用:2難度:0.5
  • 5.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西周貴族所鑄青銅器的銘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稱頌先輩之德的語句,如在陜西出上的西周晚期梁其鐘,其銘文內(nèi)容為頌揚先輩功德,忠心服事天子……這反映了( ?。?/h2>

    組卷:14引用:2難度:0.5
  • 6.如表所示為老子、孟子和墨子的部分言論。這些言論共同體現(xiàn)了( ?。?br />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道德經(jīng)》老子
    “鰥、寡、獨、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 《墨子?兼愛中》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7.春秋末年,儒家提倡“仁”,道家主張“慈”,《管子》中有“齊國百姓,公之本也”,邾國國君邾文公說“無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這反映出(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8.如表為戰(zhàn)國時期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張,以下思想主張( ?。?br />
    思想主張 出處
    凡明主之治國也,任其勢。……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威勢者,人主之筋力也。 《韓非子》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義者能愛于人,而不能使人愛。是以知仁義之不足以治天下也。 《商君書》

    組卷:25引用:6難度:0.5
  • 9.據(jù)文獻記載,春秋時期卿大夫婚禮中存在反馬之禮,意即女方家在送女時要留馬于夫家,男方對女方不滿,可以將女方休掉,被休女子則可乘馬回娘家;女方得到男方認可,則將馬送還女家。該禮反映出當時(  )

    組卷:29引用:3難度:0.5
  • 10.孟子和荀子為戰(zhàn)國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說“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荀子說:“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睋?jù)此可知,二者都( ?。?/h2>

    組卷:17引用:2難度:0.6
  • 11.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接受了鄒衍的五行學說,認為周屬火德,秦代周,應當屬克火的水德;因五色中和水相配的是黑色,于是把禮服和旌旗皆用黑色。據(jù)此可知,秦始皇( ?。?/h2>

    組卷:24引用:5難度:0.5
  • 1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上會稽山,祭大禹,命李斯立《會稽刻石》。刻石上有:禁止寡婦改嫁,提倡寡婦守節(jié),男女都要潔身自好,保護一夫一妻制等內(nèi)容。這反映出秦朝( ?。?/h2>

    組卷:23引用:7難度:0.5
  • 13.漢初頒布的《二年律令》規(guī)定,關中人員、物資、馬匹等出入關津(關中與關外的水陸交通要津)要嚴格登記審查,嚴禁關中人、財、物流入諸侯王國,在漢與“諸侯”,即諸侯王國的邊境線上設亭障,駐士卒,嚴防死守,防止“諸侯”侵犯漢境和漢人外逃。這些規(guī)定( ?。?/h2>

    組卷:17引用:4難度:0.5
  • 14.漢代對地方的監(jiān)察主要由各部刺史負責,他們依據(jù)《六條問事》行使監(jiān)察權,其實際監(jiān)察對象僅針對二千石以上長吏和地方豪強,低于二千石以下的地方官和“六條”以外的事項,均一概不問,而由地方長官去處理。這體現(xiàn)出漢代地方監(jiān)察制度( ?。?/h2>

    組卷:8引用: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

  • 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傳黃帝族與炎帝族相爭相匯,組合成炎黃聯(lián)盟,繼而戰(zhàn)勝并融合蚩尤族。炎、黃兩族胄裔(子孫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繼建立王朝,并與黃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華夏”族。與華夏對稱的“夷”,從大、從弓,意為持大弓之人,本指東方(今山東、江蘇一帶)諸族,后演變?yōu)橹性A夏之外諸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
    ——摘編自馮天瑜《中國文化生成史》菁優(yōu)網(wǎng)
    材料二 十六國北朝時期,匈奴、鮮卑、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后,不同程度上都面臨著如何處理族群關系的考驗。天興元年(398年),鮮卑貴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積極推進改革,改鮮卑姓氏為漢姓,并將隨魏南遷的鮮卑人改為洛陽戶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詔祀唐堯于平陽,虞舜于廣寧,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陽”。
    ——摘編自馬溢澳《拓跋鮮卑的“中國”認同》(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先秦時期“華夏”族界域的演變趨勢,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其演變的相關因素。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北魏統(tǒng)治者強化“中國認同”的措施,并從“中華民族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其歷史意義。

    組卷:18引用:15難度:0.4
  • 42.中國古代婚姻制度。
    材料一:漢代統(tǒng)治者重視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禮的調(diào)整作用,注重引禮入法。漢代不僅遵循一夫一妾制度,還強調(diào)和倡導女子從一而終。其中,漢代的“三綱五?!笔莻惱淼赖聹蕜t,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則,其中“夫為妻綱”為婚姻關系中夫妻要雙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妻子必須遵循丈夫的想法和決定,以丈夫為尊。在結(jié)婚要求中,漢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禮”;漢朝從人性出發(fā),認為男女年齡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勵晚婚。
    材料二:唐代,由于當時社會風氣開化,社會理念開放,以及受到少數(shù)民族婚姻習俗的影響,唐代的禮俗具有了與眾不同的變化。例如:離婚比較自由:婦女地位較高。在婚姻成立上,《唐律疏議?戶婚》記載“為婚之法,必有行媒”,說明“媒妁”的介紹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條件。另外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親屬不婚、良賤禁婚以及家教民族等一系列結(jié)婚的禁止性條件。
    (1)閱讀材料一,結(jié)合所學分析漢代婚姻制度注重“引禮入法”的原因。
    (2)閱讀材料二,概括唐朝時期婚姻制度的主要特點。

    組卷:5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