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 偉大的悲劇》2017年同步練習卷(8)

發(fā)布:2024/12/11 7:30:1

第一部分:

  • 1.本文《偉大的悲劇》作者
     
     
    作家。

    組卷:22引用:2難度:0.8
  •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組卷:17引用:1難度:0.9
  • 3.根據(jù)意思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2)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3)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語。
     

    (4)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組卷:31引用:1難度:0.9

第二部分:(一)

  • 10.戈壁風骨
    馮文超
          那一年冬天,酷冷奇寒。我沿著長長的鐵軌,追逐著冰冷的日光走進青藏高原深處,聽風在空蕩蕩的大戈壁灘上嘬出尖厲的哨音,看到獨行俠般突隱突滅的黃旋風,真是悲壯又蒼涼……
          在我的朋友、養(yǎng)路工沙海的小屋里,喝著墨汁般濃釅又滾燙的茯茶,那溫暖一下融化了我……
          沙海忙碌著給爐子添火,添的不是煤,而是一個奇特的樹根。我從未見過這種東西,它與一般樹根不同,呈淡黃色,光滑又豐腴,使人極想觸摸。它的木紋絲絲縷縷,如整齊的鋼絲,又如大山的斷層皺褶,仿佛沉淀了許多年的滄桑歲月……墩在地上,它竟發(fā)出山石落地一樣訇然的沉重聲響,我試著提了提,頓覺臉手都被拉長,聯(lián)想起鋼和鐵來。
          沙海說:“這家伙就是硬,斧子劈不開,只能用錘子砸斷,真是寧折不彎。燒過后也不成灰,像炭一樣敲著當當響?!?br />      我驚愕了半晌,突然喊叫起來:“這是個根雕呀!你看,多像一頭剛鉆出水的海獅,正仰頭嘯叫?”
          沙海見我狂喜,就一指院里:“外邊多著呢!”
          果然,在養(yǎng)路工堆放煤塊的矮墻邊,擠滿了密密匝匝的樹根。我很快又尋到“雞蛇相搏”“仙鶴”“烏龜”“摔跤的勇士”等象形根雕,這些造型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簡直不需人工修飾加工。一時,我覺得如置身于貯放珍寶的櫥窗,又如在動物園內(nèi)欣賞珍禽異獸了。
          沙海聽著我的指點,也咧嘴笑著說:“我們也覺得像這像那,只是說不出來?!?br />      我問:“這是什么樹根?”
          他向不遠處的戈壁灘一指:“白刺!”
          這四周都是廣袤的戈壁灘,除了沙土、卵石,能生長的僅是駱駝草、芨芨草和白刺,而白刺是這里最大的旺族了,走馬觀花的詩人,曾經(jīng)寫過不少贊美它頑強生存的詩句,可沒有想到,它的埋在沙土里的根竟然是這樣美麗絕倫,令人叫絕呀!
          木浮于水,這是常規(guī)??墒撬鼈兊囊恍∑拘纪队谒枰矔刂叵鲁?,砸得盆底一聲脆響。比如磨鋼磨鐵的砂輪,可以說是無堅不摧,可是用來磨這樹根,竟沒有木屑飛濺,只是燃起一股濃烈的青煙,嗆得人涕淚并流!
          在戈壁灘上,一坨一坨的白刺,在茫茫黃沙之中如浮于濁浪的島嶼。它愜意地舒展著銀白修長的枝條,笑迎春天的到來。到夏天時,它披一身小小綠葉,結(jié)出一串串紫紅圓潤的小果實,酸甜可口,有“沙漠櫻桃”之美稱。受人青睞的“沙棘鮮漿”就是用它制成的。聽著不遠處的百靈鳥婉囀如滴清露的歌喉,讓人聯(lián)想是不是用“沙棘鮮漿”潤了百靈的歌喉?
          沙海選定一棵白刺,用鐵锨挖開根部的沙土,掏了很大很深的一個坑,才看見它裸露的根:曲屈盤旋,豐隆如健美運動員凸起的腱肉。如果挖出來,肯定又是一個精美絕倫的根雕。
          沙海憐惜地用土又把它掩好,解釋說:“白刺具有防沙作用,不能亂挖。工區(qū)里那些根是修這條沙漠中的公路時,沒辦法才挖出的。”
          沙漠里一片寂靜,望著這坨坨白刺,想著它靠著稀少的雨雪水分滋養(yǎng),抵御著狂風和沙暴,年年月月,日日夜夜,終于鎖起一個個沙的墳丘。又如森嚴壁壘的碉堡,鎮(zhèn)守和封鎖住這一片肆虐。它搖曳的枝條,似手臂在呼喚春天,似演奏最美妙的天籟之音,有穿透天穹的強力。而最美的還是它的根,如鐵錨深深扎進沙土里,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完成最優(yōu)美的造型。像一匹倘佯在古道西風里的老馬,在漫漫跋涉之中倒下了,它的皮肉可能被兀鷹等猛禽所食,但是它袒露的錚錚白骨,是怎樣震撼你的心靈呵!
          哦,戈壁的風骨!
    (1)作者描寫茫茫沙漠深處一坨坨白刺,靠稀少雨水的滋養(yǎng),舒展著銀白修長的枝條,不僅抵御著狂風沙暴,鎖起一個個沙丘,鎮(zhèn)守和封鎖住這一片肆虐,還以小小綠葉呼喚春天,奉獻片片綠色,營造一份清涼,并以串串小果實,美了人們的口舌,潤了百靈的歌喉。這樣寫,實則在贊美白刺根的什么精神?
    (2)“風骨”是什么意思?作者僅僅是贊美白刺根嗎?
    (3)第1自然段,作者描寫戈壁沙漠的悲壯蒼涼,是為了展現(xiàn)什么?
    (4)閱讀第2至第12自然段,作者是從哪方面描述白刺的?
    (5)“最美的還是它的根,如鐵錨深深扎進沙土里,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完成最優(yōu)美的造型?!闭?wù)勀銓@段話的理解。

    組卷:6引用:2難度:0.9
  • 11.閱讀文段,完成下列各題。
          探險家終于倒在了羅布泊。正如他預言的,倒下時面對著東方,面對著上海。
          此時此刻,我正在聽他的一個錄音,那是一個月前他與上海大學生的談話。他分明在說:歐洲近代的發(fā)展,與一大批探險家分不開,他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被中世紀埋沒的文明。在中國,則漢有張騫,唐有玄奘……現(xiàn)在,世界上走得最遠的是阿根廷的托馬斯先生,而他已經(jīng)年老。中國人應(yīng)該超過這個紀錄,這個任務(wù)由我來完成?!咴谟械穆范危糠昼姸伎赡芩劳?,但死亡不算什么,8年前的我早已死亡,走了8年,倒是從無知走向
     
    ,從浮躁走向
     
    ,從淺薄走向
     
    。重要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因此,在那遠天之下,有我遲早要去的地方……
          聽著這些語言我十分驚訝,一個長年孤獨地跋涉在荒漠野嶺間的靈魂,怎么會馱載著這般見識、這般情懷!他究竟應(yīng)該算是什么樣的人呢?
          大地自有公論。據(jù)我所知,他早已獲得了一個尊稱。不管在哪兒,他聽到最多的聲音是:“請停一停,壯士!”直到沙丘上那塊紀念木牌,仍然毫不猶豫地重復了這個古老的稱呼:壯士。
          壯士,能被素昧平生的遠近同胞齊聲呼喊的壯士,久違矣。
          與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壯士絕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種精神追求。以街市間的慣性眼光去看,他們的行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邏輯常規(guī),但正因為如此,他們也就以一種強烈的稀有方式提醒著人類超越尋常、體驗生命、回歸本真。奧運健兒的極限性拼搏也是一種提醒,而始終無視生死邊界的探險壯士則更是提醒我們作為一個人有可能達到的從肢體到心靈的雙重強健,強健到超塵脫俗,強健到無牽無掛,強健到無愧于緲緲祖先,茫茫山川。壯士不必多,也不會多,他們無意叫人追隨,卻總是讓人震動。正如電視上那位新疆女司機說的:看著這個上海人的背影,心想,以前自己遇到的困難都不能叫困難了。
          但是,“這個上海人”也有一點小小的苦惱:“一路上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上海人,甚至硬要我說一句上海話作為測試,因為上海話很難冒充?!薄獮榇?,上海人很難說什么,大家只記得紀錄片里他與上海電視臺的記者告別,彼此用的是上海話。余音剛剛散盡,背影已飄浮進沙海,不再回歸。
          好在探險家留下了許多作品,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他的發(fā)現(xiàn),他的驚喜,他急于要把眼前的罕見景象留下來呈示給人們的熱忱,都能在這些作品中找到。這是一個寂寞者寄給喧鬧世界的一份厚禮,這是一個遠行者交給自己家鄉(xiāng)的一筆遺產(chǎn),當然,這也是今天的探險家遠比張騫、玄奘們幸運的地方,是壯士的另一種回歸。不久前當他的攝影作品在上海展出的時候,展覽館中曾出現(xiàn)過空前的轟動,成千上萬的上海人摩肩接踵,瞻仰著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同鄉(xiāng)人遺留在遙遠異鄉(xiāng)的風采,這個熱鬧景象實在讓人欣慰。本文前部分文字,曾作為那個展覽的序言刊出,現(xiàn)在他的遺著即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且略加數(shù)語,移作該書序言,再一次表達我對探險家的景仰。
    (1)在此篇序言中,余秋雨先生除了介紹成書的作者及作品的有關(guān)情況,還表達了自己對探險家
     
    的感情。
    (2)文章的開頭“倒下時面對著東方,面對著上海”讓我們一個成語,這表達了探險家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個成語是
     

    A.兔死狗烹  B.狐假虎威  C.狐死首丘  D.狡兔三窟
    (3)第2段摘用探險家與大學生談話錄音的內(nèi)容,其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探險家。
    (4)第2段空格處依次所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高尚 穩(wěn)重 充實
    B.充實 高尚 穩(wěn)重
    C.充實 穩(wěn)重 高尚
    D.穩(wěn)重 高尚 充實
    (5)第6段寫探險家的精神追求對人類精神生活的重大啟示是: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6)文章許多地方運用了對比手法,請找出兩組對比的句子。(或找出對比的雙方)
     

     

    (7)作者把探險家稱作“壯士”,原因是:(請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A.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信念。
    B.能夠無視生死世界,把生命置之度外。
    C.能夠拋開繁華長期忍受孤獨,將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種精神追求。
    D.能夠?qū)⒆约旱淖髌樊斪鬟z產(chǎn)交給家鄉(xiāng),并引起轟動。

    組卷:3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