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天津市培杰中學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近年來,“文學式微”頻頻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發(fā)出“優(yōu)秀文學作品難覓”的感嘆。與此同時,形形色色的文學獎卻日漸成為______的話題,人們不僅津津樂道什么樣的作品可以獲得殊榮,更是密切關注其中是否存在“貓膩兒”。當文學靠文學獎中的爭議話題來引起公眾關注度時,不得不說是一個“黑色幽默”。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式微”之所以成為公共話題,文學作品與大眾閱讀之間的割裂不無關系。一方面,公眾抱怨“好書難覓”;另一方面,作家喟嘆“______”。( ?。ㄟ^公井、公正、透明的評獎過程,不僅可以向讀者推薦優(yōu)秀作品,而且可以幫助公眾提高鑒別和欣賞能力,從而帶動全民閱讀的興趣與能力。反之,文學獎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賞,不僅與大眾閱讀______,其自身也難免淪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溫床。文學獎的核心在于“文學”,“獎”應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______的收益。如果文學獎能多一些專業(yè)和純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灑脫,公眾也不必將寶貴的想象力浪費在文學之外的細枝末節(jié)。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炙手可熱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慘淡經營 B.街談巷議 高山流水 形同陌路 慘淡經營 C.炙手可熱 高山流水 漸行漸遠 苦心經營 D.街談巷議 曲高和寡 漸行漸遠 苦心經營
A.當文學靠文學獎中的爭議話題來贏得公眾關注度時,不得不說是一個“黑色幽默”。
B.當靠文學獎中的爭議話題來增強公眾關注度時,文學不得不說是一個“黑色幽默”。
C.當文學靠文學獎中的爭議話題來提高公眾關注度時,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黑色幽默”。
D.當靠文學獎中的爭議話題來提高公眾關注度時,文學不得不說是一個“黑色幽默”。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本應成為聯系讀寫關系紐帶的文學獎,卻進一步加劇雙方的隔閡。
B.文學獎本身應成為聯系讀寫關系的紐帶,而不應進一步加劇雙方的隔閡。
C.本應成為聯系讀寫關系紐帶的文學獎,卻成為加劇雙方隔閡的罪魁禍首。
D.文學獎本身不僅應成為聯系讀寫關系的紐帶,而且不應進一步加劇雙方的隔閡。組卷:56引用: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2022春晚,創(chuàng)意音舞詩畫節(jié)目《憶江南》如潑墨山水畫般古韻淡然,中國水墨山水的_______《富春山居圖》結合現代科技詩意合璧團圓再現。這幅畫的深意不僅在于黃公望高超的筆墨技法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更在于畫中富春江兩岸山清水秀、寧靜祥和的景象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心中向往的家園。
蘇軾、陸游等千古文人俯仰在富春山水間,吟詠胸懷;漁夫、樵夫舟行在筆墨畫卷里,歌吟唱答,或高雅,或曠達,或灑脫,或高邁,詩、書、畫、印、歌盡在山水長卷中,好一派唐風宋韻,好一派盛世景象!
借詩抒懷,華夏風骨今猶在,東方風來滿眼春。蘇軾的“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币还P一墨_______我們的文化血脈,一字一句誦千年風雅。
婉轉動聽的歌曲喚人耳目一新,古典樂器的伴奏妙音飛花,古詩詞的吟詠賡續(xù)文脈……悠久醇厚的文化傳承凝結數千年的歲月_______,( ?。?。
(1)依次填入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A.發(fā)軔之作 糅進 積淀 B.扛鼎之作 寫進 心血 C.發(fā)軔之作 寫進 心血 D.扛鼎之作 糅進 積淀
A.讓這個節(jié)目所觸動的靈魂,是對往日時光的銘記與懷念,是華夏兒女融于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獨有的家國情懷,更是對民族血脈的眷戀與歸屬。
B.被這個節(jié)目所觸動的靈魂,是對往日時光的銘記與懷念,是對民族血脈的眷戀與歸屬,更是華夏兒女融于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獨有的家國情懷。
C.被這個節(jié)目所觸動的靈魂,是對民族血脈的眷戀與歸屬,是對往日時光的銘記與懷念,更是華夏兒女融于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獨有的家國情懷。
D.讓這個節(jié)目所觸動的靈魂,是對華夏兒女融于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獨有的家國情懷,是對往日時光的銘記與懷念,更是對民族血脈的眷戀與歸屬。
(3)下列有關“山水”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孔子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到蘇子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山水間蘊含著古人深沉的宇宙觀和自然觀,唯美地傳承了傳統文化的精神。
B.晉代陶淵明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彼纳硇亩伎释鴼w依青山。自然山水成為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園。
C.富春山水,名揚天下,如同學們初中學過的南朝梁代吳均《與宋元思書》所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D.在傳統文化中,“國家”的概念經常用“山河”“江山”來表述,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組卷:38難度:0.6 -
3.為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某中學文學社團準備舉辦以某位作家為專題的展覽。以下是該展覽的版塊標題:①家道中落國勢危 ②別求新聲于異邦 ③橫眉冷對千夫指 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⑤萬眾同仰“民族魂”
下列語句也可以作為該展覽版塊標題的一項是( )組卷:189引用:12難度:0.6 -
4.“趙科長又戒煙了?!庇蛇@句話我們不可能得出的結論是( ?。?/h2>
組卷:15引用:1難度:0.6 -
5.找出下列選項中和例句的修辭相同的一項( ?。?br />例: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組卷:33引用:1難度:0.6 -
6.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組卷:47引用:1難度:0.6
五、默寫
-
19.名句默寫。
(1)非禮勿視,
(2)子曰:“
(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6)
(7)己所不欲,組卷:3引用:1難度:0.6 -
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題。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這故事開場時是頗為平淡的,只是后來,馬車快要進梨花屯,而兩個乘客也沉默時,回過頭來看一看,興許才有一點故事的意味……
一輛馬車從白楊壩出來,車夫是個老人家。在一座石橋旁,他把一個中年人讓到車上來??吹贸?,這是位下鄉(xiāng)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還沒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長得十分青蔥,初夏的山野,透露著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馬路拐彎了,爬坡了,又拐彎了,又爬坡了。不時有布谷在啼叫,車上的人似乎打起盹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馬車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頭,看見有人正上到車上來。
“啊,謝主任?”來人猶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趙同志?”謝主任囁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車抖了一下,從橫過路面的小小水溝上駛過。
謝主任把香煙掏出來,遞一支給老趙:“去梨花屯?”語氣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趙謹慎地回答:“是。”
“去包隊嗎?
“是。勝利大隊?!?br />“我也是!”謝主任和藹地笑起來,“我們都是十回下鄉(xiāng)九回在,老走梨花這一方!”
笑顏使氣氛松動起來。三只白鶴高高飛過,不慌不忙扇動著長長的翅膀,在藍天里顯得又白又亮……
“老趙,”謝主任開誠布公地談起來,“我一直想找機會和你談談呢!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條溝,你怕還對我有些意見吶!”
“謝主任,你說到哪里去了!”
“實事求是嘛!當時我是工作隊的負責人,瞎指揮是我搞的,該由我負責!有人把責任歸到你頭上,當然不應當!”
“我……”
“我也明知那條溝不該挖,一氣就占了四十畝良田。但當時壓力大啊;上邊決定要挖,社員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態(tài):我叫挖的,我負責!”
“這種表態(tài),”老趙想了一想,“我也表過……”
“那是因為我先表嘛!”謝主任接過話頭,“老趙,去年報上有篇報道,你讀過沒有?”
“哪一篇?”
“談得真好!”謝主任不勝感慨地說,“是基層干部座談??偨Y說:上面是‘嘴巴硬’,基層干部是‘肩膀硬’!基層干部負責任。像是報道的安徽……”
路轉了一個大彎——在一座杉樹土崗前好像到了盡頭,接著又一下子在馬車前重新展現出來,一直延伸到老遠的山埡口……
“正是這樣嘛!”謝主任點頭,“那條溝,責任由我負!”
“我也有責任!那是分派給我的任務。如果不是我催得緊,態(tài)度那樣硬,說不定就挖不成!責任歸我負!”
雙方都有誠懇的態(tài)度,氣氛十分親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現了一條水溝,水歡快地流淌著,發(fā)出叫人喜悅的響聲……
他們無拘無束地談下去了。談形勢,談這次去梨花屯糾正“定產到組”中出現的種種偏差,等等。后來,拉起家常來了……
越近梨花屯,地勢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暢。突然,謝主任拍了拍趕車老漢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韁收住了。
“兩年多沒到梨花,看看那條溝怎樣了!”
壩子上水田一塊接著一塊,已經犁過了。帶著鏵印的泥土靜靜地橫陳著,吸收著陽光,像剛切開的梨子一樣新鮮,透著沁人心脾的氣息……
看不見那條溝。
謝主任問車夫:“老同志,那條溝是不是在這一帶?”
“咹?”老人家聽不清。
老趙大聲說:“溝——挖過一條溝?。 ?br />“嗯,”老人家聽懂了,點點頭,“是挖過一條溝。唔,大前年的事嘍,立冬后開挖的。分給我們六個生產隊,每個勞力攤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頂上頭一段,是紅星隊……”
看來老人家說起話來是絮絮不休的。老趙終于打斷了他:“現在溝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搖著頭,“后來填了嘛,去年,開春過后……”
謝主任問:“哪個喊填的?”
“哪個?”老人家認真地想了一回,“沒有哪個。是我們六個隊的人商量的??偛怀删妥屗鼣[在那里,溝不溝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頭。論挑抬活路,這一帶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們在鄉(xiāng)下會碰到的許多老人家一樣,這位老人也有著對往事的驚人記憶。也許平時不大有機會說話,一旦有人聽,他們就會把點點滴滴說得詳詳細細,有幾分像自言自語,牽連不斷地說下去。說下去,平平靜靜的,像是在敘述別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瀾都化為了涓涓細流,想當初雖未必如此簡單,而今卻盡掩在老人家略帶沙啞的嗓音里了。
后來,老趙提醒他:“老人家,我們走吧!”
老趙的聲音,柔和得有些異樣。而且不知為什么,這以后不論是老趙還是謝主任,都沒再說一句話。
啊,前面,雜樹的碧綠和磚瓦的青灰看得見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的“包隊”“定產到組”等詞語,以及關于“安徽”的報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現實,在今天又使小說具有記錄歷史的意味。
B.謝主任感慨報道中基層干部的“肩膀硬”,而趕車老人隨后提及這一帶做挑抬活路的農民們“肩膀最硬”,對謝主任予以嘲諷與回擊。
C.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兩個下鄉(xiāng)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溝曾產生的隔閡,后半部分轉而描寫趕車老人講述填溝等往事,進一步深化了時代主題。
D.小說多次寫到路,“拐彎”“爬坡”“重新展現”“越來越平坦”等,既是寫實,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傳達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2)小說中有多處景物描寫,請分析其功能。
(3)兩個乘客為什么沉默?小說為什么首尾均有這一細節(jié)?請結合全文分析。組卷:677引用:4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