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校區(qū)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色彩觀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深遠意義。中華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體系,獨特的“五色體系”成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揚色彩文化,豐富色彩的表現(xiàn)語言,有助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五色體系”形成于兩千年前的西周?!渡袝份^早有關于“五色”文字的記載:“采者,青、黃、赤、白、黑也;言施于繒帛也?!庇纱丝芍^五色,即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五色中的青、黃、赤即現(xiàn)代色彩理論中的藍、黃、紅三原色;在有色物質中,白與黑是通過其它任何顏色混合后難以得到的顏色,白與黑應歸屬為無彩色系的原色。西周時又提出“正色”和“間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間色是正色混合的結果。所謂“正色論”即“五原色論”,亦即赤、黃、青、黑、白五原色構成的“五色體系”。統(tǒng)治者視五色為尊貴和權威的象征,用五色規(guī)范章服等級制度,服務于社會禮制,對社會秩序進行了色彩美學裝飾性的統(tǒng)一,形成獨特的惟五色獨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學發(fā)展史上獨樹一幟是中華民族審美意識和美學思想的反映。
“五色體系”確立,紅色被列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紅服飾為尊貴。幾千年來,中國人延續(xù)了祖先尚紅的喜好,紅色被視為吉祥、喜慶、革命的代名詞,辦喜事、過年節(jié)、慶豐收等都離不開紅色。
“五色體系”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行為規(guī)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卻是間色中地位最高的。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以紫色為章服,大膽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戰(zhàn)五色禮制,以此顯示齊國的實力,色彩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鬃邮恰拔迳w系”的忠實捍衛(wèi)者,他從“禮”的規(guī)范出發(fā),為最終實現(xiàn)“仁”的目的,反對“以紫奪朱”。紫朱之爭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可見一斑。漢唐之后紫色被視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宮則對應稱為紫宮,明清皇宮稱“紫禁城”由此而來。“紫”天、“黃”地、“紅”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從漢唐始一直影響后世。
戰(zhàn)國末期陰陽家鄒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將陰陽與五行結合形成“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說將五行與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屬,色彩自然也被對應配屬于其中。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貴的顏色或說是皇家專用的顏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動,皇帝都要穿黑色的服裝。宋以后,黃色象征帝王之位,成為皇室的專用色彩,是皇權的象征色彩,不可僭越。
(改編自陳向鴻《中國傳統(tǒng)色彩美學觀念探源》)
材料二:
中國色彩觀尤其是“五色體系”理論的形成及發(fā)展,不僅促使了藝術風格的形成,也廣泛影響著當時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宗教、禮儀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東方色彩文化體系。幾千年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色彩觀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色彩觀一直貫穿于中國傳統(tǒng)色彩美學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兩家色彩觀記錄著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的發(fā)展過程。
儒家色彩觀的一大特色是從“禮”的規(guī)范出發(fā),最終實現(xiàn)“仁”的目的,極力維護周朝時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為正色,把其他色定為“間色”,并賦予尊卑、貴賤等級的象征意義,分別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級關系,色彩裝飾不可混淆,更不可顛倒。除了用色彩來規(guī)范“禮”這一特點之外,儒家色彩觀亦推崇其斑斕絢爛的“純粹”美。兩千年來,儒家色彩觀對社會的影響不言而喻,山水畫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養(yǎng)完美的人格。山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人們在江河、亭臺、樓宇之中游玩、捕魚、閑談,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片平和的靜態(tài)之美。
孔子極力提倡中庸哲學,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觀念在色彩上體現(xiàn)為“文質彬彬”的適度的色彩裝飾,體現(xiàn)了“配合適宜”的審美價值標準。儒家色彩觀的另一主要特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國色彩藝術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中國戲劇臉譜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劇中人物性格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紅色表示忠勇,黃色表示剛猛,黑色表示剛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詐陰險。儒家色彩觀把色彩美與“仁”“德”“善”融為一體,在當時是先進的理念,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道家以黑色為道的象征色彩,認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對黑色的選擇本質上是從道家的“自然天道”觀出發(fā)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觀。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毙春冢怯内ぶ?。天色為玄,因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產生萬物的功能,顯然玄(黑)色也自當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筑以及服飾多用黑色。道家對黑色的審美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中國繪畫的色彩美學思想,并奠定了黑色在中國繪畫中的造型地位。
《道德經(jīng)》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繚亂,而趨于無彩色——黑白、玄素、水墨……中國文人畫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會現(xiàn)實,有的學道參禪,避居山林,超然物外,對黑色更為崇拜,主張“黑分五色(即焦、濃、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運用墨色之變化,在濃淡間實現(xiàn)超然的藝術境界,追求以墨造型,達到黑墨虛白的藝術境界。唐代畫家、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最先確認墨的正統(tǒng)地位——“運墨而五色具”,五顏六色無需色料敷染,僅用水墨便可傳神寫意,因而中國水墨山水畫整體呈現(xiàn)深邃卻也荒寒淡遠之境。中國水墨山水畫色彩是哲學色彩觀,在宇宙論的深處,飄然出塵、靜默如禪、空靈如水的中國畫色彩開辟了中國文人畫家的心靈世界。
(改編自王志惠《論美輪美奐的中國傳統(tǒng)色彩美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色彩體系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作為重要的文化因子,“五色體系”對民族文化的影響意義深遠。
B.起初,“五色體系”中的黃色并非皇家首選,宋以后,黃色象征帝王之位,成為皇室專用色彩,不可僭越。
C.儒家色彩觀和道家色彩觀的出發(fā)點不同,前者從“禮”的規(guī)范出發(fā),后者從“自然天道”觀出發(fā)。
D.中國水墨山水畫有著獨特的藝術境界,體現(xiàn)了道家傳統(tǒng)的哲學色彩觀,開辟了中國文人畫家的心靈世界。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周時提出了“正色”和“間色”的色彩概念,統(tǒng)治者利用五色服務于社會禮制,形成獨特的惟五色獨尊的色彩文化。
B.歷史上,孔子反對齊桓公“以紫奪朱”,認為間色“紫”奪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奪正為不“仁”,違背了“禮”的規(guī)范。
C.中國傳統(tǒng)色彩觀由儒家和道家兩種色彩觀組成,這種東方色彩文化體系促使了傳統(tǒng)藝術風格的形成,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D.儒家色彩觀把色彩美與“仁”“德”“善”融為一體,顯示了色彩“比德”的特色,有利于當時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符合“五色體系”理論的一項是
A.《禮記》:“木盈,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土黃圭?!?br />B.《周禮》:“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br />C.《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并衣黃?!?br />D.《布經(jīng)》:“業(yè)染者云,青、黃、赤諸色隨人而變,亦隨天氣燥濕、技手巧拙而變。”
(4)色彩觀對中華民族文化有哪些影響?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
(5)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結合材料簡要分析郭靖、黃蓉的色彩觀。
只見數(shù)十丈外一葉扁舟停在湖中,一個漁人坐在船頭垂釣,船尾有個小童。
黃蓉指著那漁舟道:“煙波浩渺,一竿獨釣,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惫竼柕溃骸笆裁唇兴剿??”黃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著顏色的圖畫?!?br /> 郭靖放眼,但見山青水綠,天藍云蒼、夕陽橙黃、晚霞桃紅,就只沒有黑墨般的顏色,搖了搖頭,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十三回)組卷:34引用:18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藍袍先生(節(jié)選)
陳忠實
我爺爺徐敬儒,是清帝的最末一茬秀才,因為科舉制度的廢止而不能中舉高升,爺爺只好穿上藍袍在楊徐村坐館執(zhí)教,教的是他的“四書五經(jīng)”。我爺爺把門樓上那副“耕讀傳家”的題匾挖掉了,換上一副“讀耕傳家”的題匾,把“耕”和“讀”的位置做了調換。我父親初看時,還以為我爺爺筆下失誤,問時,爺爺一拂袖子,瞪了父親一眼,沒有回答。我父親不敢再問,卻明白了是有意調換而不屬于筆誤,該當慢慢地去體味,低下頭小心翼翼地鑿刻起來。
爺爺瞑目前,選定我父親做他的接班人,父親穿上了爺爺留下的藍袍去私塾坐館執(zhí)教。后來因為家庭內部變化,在我剛滿十六歲的時候,父親讓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館執(zhí)教……
過罷正月十五,私塾又開學了。我也穿上了藍布長袍,第一次去坐館,心里怎么也穩(wěn)實不下來。走出我家那幢雕刻著“讀耕傳家”字樣的門樓,似乎這村巷一夜之間變得十分陌生了,街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樹木,一摟抱粗的古槐,端直的白楊,夏天結出像蒜墨一樣的長英的楸樹,現(xiàn)在好像都在瞅著我,看我這個十六歲的先生會不會像先生那樣走路!那些擁擁擠擠的一家一戶的門樓里,有人在窺視我的可笑的走路的姿勢吧?不管怎樣,我已經(jīng)走出街門了,沒有再退回去的余地了,只有朝前走。這時候,像面對一個十分面熟而又確實讀不出字音的生字時順手掀開字典,我想到了父親走路的姿勢。我多少次看見父親來去學堂時走在村巷里的身姿,而他訓導我的如何走路的條文倒模糊了。
我抬起頭,像父親那樣,既不仰高,也不低垂,兩目平視,梗直脖根,絕不左顧右盼,努力做到不緊不慢,朝前走過去。
走進學堂的黑漆大門了,三間敞通的瓦房里,學生們已經(jīng)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滿了學生自己從家里搬來的方桌和條凳,排列整齊,桌子四周圍坐著年齡差別很大的生,在哇啦哇啦背書。除了新添的幾個啟蒙生,教室里坐著的全是那些春節(jié)以前和我同窗的本村的熟人、同伴、同學,有的個子比我長得還高還壯實,我今天看見他們,心里膽怯了。我完全知道他們和我父親搗蛋的故伎,尤其是楊馬娃和徐拴拴兩人,念書笨得很,卻盡鬼點子搗蛋。我一進門就瞅見他倆的詭秘的臉相,倒有點怯場了,那些不懷好意的臉相!
我立即走向那張四方教桌,偏不注意那幾個扮著怪相的臉。我在父親坐過的那把直背黑漆木椅上坐下來,腰似乎自然地挺直了,父親就是這樣挺著身坐。桌子角上壓著一送打好了格子的空影格紙,那是學生們遞上來的,等待我在那些空格里寫上正楷字,他們再領回去,鋪在仿紙下照描,我取下一張空格紙,從銅筆帽里拔出毛筆,蘸了墨,剛寫下一個字,忽然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
“藍袍先生——”
我的腦子里轟然一聲爆響,耳朵里傳來學堂里恣意放肆地哄笑的聲浪。我轉過頭,看見一張傻乎乎愣笑著的臉,這是村子里一個半傻的大孩子。他的嘴角吊著涎水,一只手在背后抓撓著屁股,得意地傻笑著,我立即追問:“誰叫你這么稱呼我?”
教室里的笑聲戛然而止,靜默中潛伏著許多期待。
我從桌上摸過板子,那塊被父親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讓地說:“伸出手來!”
傻子臉色立時大變,眼里掠過驚恐的陰影,把雙手藏到背后去了。
我從他的背后拉過一只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當下就彎下腰去,用右手護住左手嚎啕起來:“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藍袍先生’,讓我挨打……嗚嗚嗚嗚……”
我立即站起,一下子揪住楊馬娃,這個暗中專門出鬼點子搗亂的“壞頭頭”。不壓住這個楊馬娃,我日后就難得在這張椅子上坐安穩(wěn)。我命令:“楊馬娃,到前頭來!”
楊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腦袋,走到前頭來了。他個子雖不高,年歲不小了,也是個老學生。他應付差事似的朝我草草鞠了一躬,就站住了。
我早已不能忍耐這種惡作劇還在繼續(xù)往下演,“伸出手——”
楊馬娃伸出手來。他的眼里滑過一縷冤枉的無可奈何的神色,既不看我,也不看任何人,漫不經(jīng)心地瞅著對面的墻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閃了一下,又自動閃上來,沒有躲避,也聽不到挨打者的呻喚,更聽不到求饒聲了,我突然覺得那只手在向我示威,甚至蔑視我。教室里很靜,聽不到一絲聲響。我感到了兩方的對峙在繼續(xù),我不能有絲毫的動搖,不然就會被壓倒,難得起來。我也不吭氣,誰也不看,只看著那只要擊中的手。我記得父親打板子的時候就是這樣,從來不看被打者的臉,更不聽他們的呻喚和求饒,只是打夠要打的數(shù)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說:“先……先先先生!馬娃叫我叫你‘藍袍先生’,我說你要打手的,他說不會,你和俺倆都是在一塊念下書的,不會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藍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覺得胳膊有點沉,抬不起來了,再一想,如果馬娃一直不開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嗎?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機會,正好下臺,不失威風也不失體面。
傻瓜先爬起來,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楊馬娃則不慌不忙,文質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我重新坐好,提起毛筆,題寫那張未寫完的影格兒,手卻在抖。我第一次執(zhí)板打人,心里卻沒有享受打人的暢快,反倒添加了一縷說不清的滋味……
就這樣,我穿著藍袍,像爺爺,像父親,做起了先生……人說,我活脫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樣兒!連脾氣也跟我爸一模一樣了。
楊徐村解放了,人民政府廢止了我的課程,讓我到城南的師范學校去進修。我來到了師范學校,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我脫掉藍袍,穿上了“列寧裝”,無論如何,我感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輕松,我像卸下了鋼鑄鐵澆的鎧甲,頓時感到渾身舒展了。我挺直了脊背,向前走去……
(選自《藍袍先生》,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偏不注意那幾個扮著怪相的臉”里的“偏”有“故意”的意思,掩飾“我”第一次執(zhí)教內心的不安和膽怯。
B.小說中“他的眼里滑過一縷無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經(jīng)心地瞅著對面的墻壁”,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楊馬娃對挨打的詫異。
C.小說中“從來不看被打者的臉,更不聽他們的呻喚和求饒,只是打夠要打的數(shù)字”這一句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父親的冷酷。
D.在小說中,傻瓜“深深地鞠了一躬”,楊馬娃“文質彬彬地鞠了躬”表現(xiàn)出他們對于“我”的懲罰的信服。
(2)下列對本文的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介紹門樓雕刻著“讀耕傳家”字樣,體現(xiàn)出爺爺對“讀”,對知識的重視,同時也為下文塑造“我”的形象做了鋪墊。
B.小說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主要是“我”在赴學館途中的所見,在寫樹木古槐時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意在表現(xiàn)“我”初次去學堂途中的敏感與忐忑。
C.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敘述親切自然,既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令人信服,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引起讀者共情。
D.小說心理描寫細膩,從赴學館途中的不自信到進入學堂后的膽怯,再到與楊馬娃沖突后的暴怒,最后懲戒學生后的滿足,讓讀者看到了“我”的成熟。
(3)請結合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試比較“套子”與本文“藍袍”內涵的異同點。
(4)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兒子“我”,但行文中卻多次提到父親,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組卷:51引用:13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9月23日,農歷秋分,我國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這一天,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萬千人家載歌載舞,共慶豐收。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終點,①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既是對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這種古人智慧結晶的致敬與傳承,同時更加能夠表現(xiàn)當代中國人知曉自然更替,順應自然規(guī)律和適應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發(fā)展觀。
“農民豐收節(jié)”的設立,不僅具有當代意義,② 。一方面,對于有著數(shù)千年農業(yè)文明的古老中國而言,這個節(jié)日的設立極具一種儀式感;春種秋收,春華秋實,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時節(jié)碩果累累,最能體現(xiàn)出豐收的喜悅。另一方面更是當代人準確把握住時節(jié)規(guī)律,用現(xiàn)代思維點綴傳統(tǒng)文明的一種上佳表現(xiàn)。節(jié)氣時令“搖身一變”,成了具有鮮活現(xiàn)代感的重要節(jié)日,這從某種程度上,恰是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入現(xiàn)代生活的一種契機與自然而然。
“農民豐收節(jié)”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jié)日。它的設立是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舉措,可以激勵廣大農民投身鄉(xiāng)村振興。農民既是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主體,③ 。舉辦豐收節(jié)可以讓廣大農民參與進來、投身進來,充分發(fā)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
辦這個節(jié),可以激發(fā)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對農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必將在精神層面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xiāng)村的信心。
(1)下列句子中的“人家”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人家”,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這是個勤儉人家,五口人男耕女織,早出晚歸,精打細算,小口子過得挺紅火。
B.小劉暗下決心:人家是人,我也是人,我就不信我學不好語文!
C.無功不受祿。你快把這一兜子水果給人家送回去,咱可不能收。
D.“您快別說了,人家還小呢,還不想找對象呢?!比绢^說著,臉早就紅了。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10引用:7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請結合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學習與生活的認識,對時代和社會的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組卷:19引用:6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