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新疆塔城地區(qū)烏蘇一中高一(下)入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①什么東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獨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時期的積累與沉淀,往往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
②詩人艾青有句名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家國情懷是一種源自內(nèi)心的質(zhì)樸情感,也可說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對于當代青年來說,只有常懷感恩之心、砥礪家國情懷,才能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社會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③家國情懷深深植根于我們的靈魂之中,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銘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國情懷既體現(xiàn)為一種民族大義,也是賡續(xù)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戚繼光抗倭保家衛(wèi)國……回溯既往,從神話故事到歷史典故,濃濃的家國情懷之中,都體現(xiàn)著民族大義。《禮記?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家國情懷世代相傳,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基因。事實證明,沒有偉大的國家和民族,就難言個人的尊嚴。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應(yīng)將家國情懷牢記在心。
④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家國情懷突出體現(xiàn)為愛國奉獻的精神,堪稱一種精神坐標。鄧小平同志曾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闭鎿吹脑捳Z,飽含著愛與真情,這正是濃厚家國情懷的寫照。“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愛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yīng)體現(xiàn)在行動之中。西藏玉麥鄉(xiāng)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跡為什么感動了億萬人?就在于她們以行動詮釋愛國情感,為祖國守護神圣土地。對于個體而言,要關(guān)注國家為我們做了些什么,更要多問問自己為國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梢哉f,家國情懷需要我們愛國、奉獻、擔當、作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斷升華愛國奮斗精神。
⑤今天,家國情懷更體現(xiàn)為一種時代責任。奮進在新時代,亟待我們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強則中國強,只有青年肩負起時代重任,我們未來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對于年輕人來說,“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決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平臺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決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現(xiàn)狀;“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動永遠是個失敗者”,決不能踟躕不前、不思進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激揚青春、崇尚奮斗,當代青年才能不負使命擔當,在愛國奉獻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
⑥“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笔裁礀|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獨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時期的積累與沉淀,往往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而不是用來虛度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更為青年提供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成長成才的廣闊舞臺。厚積薄發(fā)、久久為功,當代青年必將在奮斗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
(摘自周德睿《青年當永葆家國情懷》)(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年只要常懷感恩之心、砥礪家國情懷,就能自覺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B.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應(yīng)將家國情懷牢記在心,因為,沒有個人的尊嚴,就很難說有偉大的國家和民族。
C.“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奔覈閼淹怀鲶w現(xiàn)為愛國奉獻的精神,可以稱為一種精神坐標。
D.家國情懷在今天更體現(xiàn)為一種時代責任,只有青年擔起時代重任,未來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艾青的詩句引出了家國情懷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種質(zhì)樸的情感。
B.作者舉大禹治水、戚繼光抗倭的例子說明家國情懷體現(xiàn)為一種民族大義。
C.第⑤段作者論述今天的年輕人應(yīng)該承擔時代責任,在愛國奉獻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
D.文章整體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傳統(tǒng)到當代實踐,逐層深入,呈現(xiàn)總分總結(jié)構(gòu)。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家國情懷深植于我們的靈魂,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既體現(xiàn)為民族大義,又是賡續(xù)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
B.對于個體而言,不是要關(guān)注國家為我們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問問自己為國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對于每個人來說,決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現(xiàn)狀;更不能踟躕不前、不思進取。
D.新時代為青年提供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成長成才的廣闊舞臺,因此當代青年必定能在奮斗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組卷:6引用:4難度:0.7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秋風桐槐說項羽
梁 衡 這里今屬江蘇省宿遷市,我原本以為故里者只是一古樸草房,或農(nóng)家小院,不想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與項羽有關(guān)的舊物也只有這兩棵樹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
中國人知道項羽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一篇《項羽本紀》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樹起了一個英雄,從此國人心中就有了一個永遠抹不去的楚霸王。斯人遠去,舊物難尋,今天要想觸摸一下他的“體溫”,體會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來憑吊這兩棵樹了。那棵青桐,樹上專門掛了牌,名“項里桐”。據(jù)說,項羽出生后,家人將他的胞衣(胎盤)埋于這棵樹下,這桐樹就特別的茂盛,青枝綠葉,直沖云天。項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現(xiàn)在已有兩千二百多年了。梧桐這個樹種不可能有這么長的壽命。但是,這棵“項里桐”卻怪,每當將要老死之時,樹根處就又生出一株小桐,這樣接續(xù)不斷,代代相傳?,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國神話中梧桐是鳳凰的棲身之地。有桐有鳳的人家貴不可言,項羽在此樹下出生蓋有天意?,F(xiàn)在這棵九代“項里桐”正少年得志,蓬勃向上,挺拔的樹身帶著一團翠綠的披掛,輕掃著藍天白云。
桐樹之東不遠處,有一棵巨大的中國槐,說是項羽手植。它體型龐大,巍然如山,又壽命極長。由于此地是黃河故道,歷史上黃河幾次決口。這故里曾被淹沒、推平,唯有這棵槐樹不死。其樹身已被淤沒六米多深,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其實是它探出淤泥的樹頭,而這樹頭又已長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歲月滄桑,英雄多難,這個從淤泥中掙扎而出的樹頭某年又遭雷電劈為兩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還有電火燒過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樹洞,怒目圓睜,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質(zhì)部分,只剩下半圓形的黑色樹皮,活像霸王剛剛卸落的鎧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綠葉如云,濃蔭潑地。兩千年的風雨,手植槐修成了黃河槐;黃河槐又煉成了雷公槐。這攝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靈的古槐,日修月煉,水淹不沒,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壯哉項羽!
項羽是一面歷史的多棱鏡,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譜,滿足人們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紛紛從不同角度褒貶他,評點他,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唐代詩人杜牧抱怨項羽臉皮太?。骸皠贁”沂虏黄冢呷虗u是男兒?!彼未睦钋逭諈s推崇他的這種剛烈:“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毛澤東則借他來詮釋政治:“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br /> 這個旅游城的設(shè)計是以游樂為主,所以強調(diào)互動,游人可以上去乘車騎馬,可以與雕像擁抱照相,可以出入項羽的臥房、大帳。但是有兩個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樹下和古槐樹旁。兩棵樹周都圍了齊腰的欄桿,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再嬉鬧的游人到了樹下也立即肅穆而立,禮敬有加。他們輕手輕腳,給圍欄系上一條條紅色的綢帶,表達對項王的敬仰并為自己祈福。于是這兩個紅色的圍欄便成了園子里最顯眼的、在綠地上與樓閣殿宇間飄動著的方舟。秋風乍起,紅色的方舟上托著兩棵蒼翠的古樹。
站在項羽城里,我想,我們現(xiàn)在還能知道項羽,甚至還可以開發(fā)項羽,第一要感謝司馬遷,第二要感謝這兩棵青桐和古槐。幸虧有這青桐、古槐為項羽故里存了一脈魂,為我們存了一條漢文化的根。我以為要記錄歷史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文字,如《史記》;一種是文物,如長城、金字塔;第三種就是古樹。因為世間比人的壽命更長,又與人類長相廝守的活著的生命就只有樹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輪在默默地幫人類記錄歷史。
秋風梧桐,黃河古槐,塑造了一個觸手可摸的項羽。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提到項羽故里被設(shè)計成以游樂為目的的旅游城,作者對此種將項羽故里商業(yè)化的做法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
B.作者去憑吊古樹,不僅是因為兩棵樹有足夠長的樹齡,更因為古樹寄托著游人對項羽的敬仰。
C.文中的青桐和古槐就像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用年輪無聲地敘述著歷史,用挺拔的身姿迎接美好的未來。
D.作者認為青桐樹和司馬遷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同等的價值,為我們存了一條中華文化的根。
(2)本文題為“秋風桐槐說項羽”,作者借桐槐塑造出項羽怎樣的英雄形象?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3)請簡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組卷:2引用:2難度:0.4
三、語言文字運用(9分)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對聯(lián),是我國一種獨有的文學藝術(shù)形式。對聯(lián)歷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筆寶貴財富。對聯(lián)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fā)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 關(guān)系。對聯(lián)要求對仗工整,平仄_______,上聯(lián)尾字仄聲,下聯(lián)尾字平聲。這些特點,都和律 詩有某些相似之處,( )但對聯(lián)又不同于詩,它只有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一般說來 較詩更為_______,句式也較靈活,可長可短,伸縮自如。對聯(lián)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幾十言。無論是對聯(lián)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要求作者 都有較高的概括力與駕御文字的本領(lǐng),才可能以寥寥數(shù)語,做到文情并茂,_______,給人 以思想的啟迪和藝術(shù)美的感受。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相提并論 和諧 凝練 繪聲繪色 B.同日而語 協(xié)調(diào) 凝練 神形兼?zhèn)?/td> C.同日而語 和諧 精練 繪聲繪色 D.相提并論 協(xié)調(diào) 精練 神形兼?zhèn)?/td>
A.對聯(lián)也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詩
B.所以對聯(lián)又被稱為張貼的詩
C.所以詩的簡化形式就是對聯(lián)
D.對聯(lián)就是張貼的詩,有人如此認為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對聯(lián)無論是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較高的概括力與駕御文字的本領(lǐng)
B.無論是對聯(lián)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較高的駕馭文字的本領(lǐng)和概括力
C.對聯(lián)無論是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作者都要求有較高的駕馭文字的本領(lǐng)和概括力
D.無論是對聯(lián)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作者都要求有較高的概括力與駕御文字的本領(lǐng)組卷:5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內(nèi)容”部分明確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語文學習任務(wù)群之一,并列出了詳細的學習目標與教學提示。“整本書閱讀”已受到廣泛關(guān)注與重視,各校紛紛開展相應(yīng)的實踐活動。
為此,我校高一年級語文組在寒假期間指導學生讀完《大衛(wèi)?科波菲爾》《家》整本書后,計劃開學初期在各班開展一次“讀書報告會”活動。
請你寫一份讀書報告,在活動上分享你關(guān)于其中一本書的閱讀內(nèi)容及思考。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