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22課 夢回繁華》2023年同步練習卷(12)

發(fā)布:2024/9/7 0:0:8

一、選擇題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62引用:4難度:0.8
  • 2.下列句子去掉加點詞語后意思變化最小的一項是( ?。?/h2>

    組卷:34引用:2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組卷:77引用:3難度:0.9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 8.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清明上河圖》中埋藏的科技秘密(節(jié)選)
    曾筱琳
          ①看過《清明上河圖》的人對畫面正中的一座拱橋都不會陌生。橋上接踵的人流,橋下暢通的船只,一派熱鬧非凡的城市生活圖景撲面而來。
          ②在古代,大多數(shù)拱橋都是石頭做的。這個原理不難理解,因為橋面所受的壓力會轉(zhuǎn)化分散到橋身兩側(cè),最后作用到兩邊的地基上,所以,這就要求拱橋兩邊的基礎非常扎實,材料的抗壓能力強,而石頭剛好可以滿足這個條件。
          ③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除了石頭之外,木材也是建造橋梁最原始的材料之一。相比石頭,木材擁有重量輕、抗震性能好、加工方便等優(yōu)勢。最早的木橋是以獨木橋的形式出現(xiàn)的,即在水上或峽谷兩端搭設一根簡單的木頭,如今,在許多小河上我們還能著到這種形式簡易的橋梁。
          ④那么,能不能效仿石拱橋,也用木頭造出這種形態(tài)美觀的木拱橋呢?顯然,如果按照建石拱橋的原理修建木拱橋,那橋估計剛建好沒多久就塌了。畢竟,要比結(jié)實和抗壓能力,木實實在沒什么競爭優(yōu)勢。可是,《清明上河圖》中這座拱橋恰恰就是用木頭做的。難道這是張擇端自己憑空臆想出來的嗎?
          ⑤據(jù)歷史資料記載,中國的第一座木拱橋起源于北宋。最早的文獻記載如《宋會要》中所說的“北宋天禧元年正月,罷修汴河無腳橋”?!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也記載:“橋柱壞舟,遂獻無腳橋式,編木為之,釘貫其中。”
          ⑥而文中所描述的中國第一座“編木為之”的“無腳橋”,也正是《清明上河圖》中展示的這座造型獨特,猶如一彎長虹的汴河虹橋!
          ⑦那么,汴河木拱橋又是如何建造的呢?《澠水燕談錄》中用“取大木數(shù)十相貫,架為飛橋”簡單描述了虹橋的橋梁結(jié)構。而后來通過建筑學家和橋梁學家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汴河虹橋的營造技藝非??茖W,其結(jié)構精密而巧妙。從整體上看,虹橋的主拱由兩個系統(tǒng)組成,它們通過橫梁交叉搭置、相互承托,形成了拱形的整體結(jié)構,并通過拱上建筑的傳遞,承擔橋面?zhèn)飨聛淼暮奢d。為了增強整體穩(wěn)定性,兩個系統(tǒng)之間還設置了五處橫梁,以此加強其橫向連接,形成整體,共同承擔橋面負荷。簡單地說,工匠們充分利用了木材的抗壓、抗彎以及抗拉等性能,將木頭有組織地編制在一起,形成拱形結(jié)構,并實現(xiàn)了較大跨度和承重能力??磥?,張擇端不僅沒有憑空“捏造”,在《清明上河圖》中,他對虹橋的寫實描繪幾乎將虹橋的結(jié)構完全還原了出來!
    (有刪改)(1)與石拱橋相比,木拱橋的優(yōu)勢和劣勢各是什么?
    (2)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明上河圖》中的科技秘密藏在汴河木拱橋里。
    B.“所以,就要求拱橋兩邊的基礎非常扎實,材料的抗壓能力強,而石頭剛好可以滿足這個條件”一句中,加點字“這”具體指的是“橋面所受的壓力會轉(zhuǎn)化分散到橋身兩側(cè),最后作用到兩邊的地基上”。
    C.“據(jù)歷史資料記載,中國的第一座木拱橋起源于北宋”一句中,加點字刪掉后不影響文意,因為有確切的文獻記載就能證實“中國的第一座木拱橋起源于北宋”。
    D.汴河未拱橋能實現(xiàn)較大跨度和承重能力是因為工匠們巧妙地將木頭有組織地編制在一起,形成了整體穩(wěn)定的拱形結(jié)構。
    (3)下列關于第⑤段畫線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運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說明《清明上河圖》中的未拱橋并非張擇端杜撰,古人是可以效仿石拱橋用本頭造出木拱橋的。
    B.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清明上河圖》中的木拱橋并非張擇端杜撰,古人是可以效仿石拱橋用木頭造出木拱橋的。
    C.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真實地說明了《清明上河圖》中的木拱橋起源于北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D.運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具體真實地說明了《清明上河圖》中的木拱橋起源于北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組卷:11引用:3難度:0.7

四、作文

  • 9.【學以致用】
          生活中,你接觸到很多事物,選擇你感興趣的一種,以“××的自白”為題,寫一篇說明文,不少于500字。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