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蓮教研共同體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11/10 0: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以下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
1.下列物體中,受到平衡力的是( ?。?/h2>
A.正在騰空而起的火箭 B.自由豎直下落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下滑的木塊 D.在平直軌道上勻速直線行駛的火車 組卷:869引用:22難度:0.8 -
2.讓滑塊從斜面滑下,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滑塊在水平面上的運動距離,探究“運動物體如果不受其他物體的作用,會一直運動下去嗎”。下列做法能獲得結(jié)論的是( ?。?/h2>
A.堅持不懈進行多次實驗探究 B.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推理 C.改進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探究 D.調(diào)整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組卷:116引用:11難度:0.6 -
3.生活中利用大氣壓的實例很多。下列現(xiàn)象不是利用大氣壓的是( )
A.
紙托水杯B.
吸盤貼在墻面上C.用
吸管吸飲料D.
乳牛自動喂水器組卷:46引用:2難度:0.6 -
4.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和使用來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 ?。?/h2>
A.腳踏凹凸不平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積來增大摩擦的 B.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 C.輪胎上制有花紋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的 D.在轉(zhuǎn)動的部分加潤滑油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 組卷:105引用:8難度:0.9 -
5.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代《墨經(jīng)》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有關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A.“標”、“本”表示力,“權”、“重”表示力臂 B.圖中的B點為杠桿的支點 C.當“權”和“重”減小相同質(zhì)量時,A端上揚 D.增大“重”時,應把“權”向提紐端移動 組卷:92引用:2難度:0.8 -
6.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A、B中分別盛有兩種不同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別放入兩燒杯中,當兩小球靜止時所處位置如圖所示,且兩燒杯中的液面相平。兩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h2>
A.pA>pB B.pA<pB C.pA=pB D.無法確定 組卷:754引用:8難度:0.5 -
7.人體上的杠桿有很多,如手握拳向上運動時前臂骨骼就是一個杠桿(如圖),下列生活用具正常使用時也是杠桿,其中與前臂骨骼同類的是( ?。?br />
A.核桃夾 B.水龍頭 C.筷子 D.手動壓蒜器 組卷:55引用:1難度:0.9 -
8.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三幅圖中均是完全相同的木塊和木板,圖甲、圖乙中木板靜止,木塊、鐵塊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圖丙中電動裝置D帶動木板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水平拴在豎直墻上,木塊相對地面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106/371/ff96930a.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若圖丙中木板做加速運動,則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一定不等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B.利用甲、乙兩圖,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是否有關 C.圖甲與圖丙相比,甲中彈簧測力計指針位置更穩(wěn)定,讀數(shù)更準確 D.利用甲、乙兩圖,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是否有關 組卷:1150引用:14難度:0.7 -
9.用相同的滑輪和相同的繩子組成如圖所示的四個滑輪裝置,用它們提起相同的貨物,貨物被提升了相同高度,不計繩重以及各種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h2>
A. B. C. D. 組卷:154引用: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60分)
-
26.小華同學用下面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具體操作如下:
(1)如圖甲所示,用直徑略小于滑輪孔徑的鐵釘把三個滑輪A、B、C分別釘在木板上,木板豎直掛起待用,用大號縫衣針把細線沿輕質(zhì)塑料塊的中心軸線穿過,并在緊靠塑料塊的兩側(cè)各打一線結(jié),使塑料塊與細線固定在一起,且塑料塊不與木板接觸。將塑料塊由靜止開始運動,實驗表明,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但 不相等,則這兩個力不平衡。
(2)按住塑料塊,把跨過B輪的細線移到C輪上,在兩線端掛上相同質(zhì)量的鉤碼,松手后塑料塊由靜止開始轉(zhuǎn)動,如圖乙所示。按住塑料塊,把跨過C輪的細線移到B輪上,把塑料塊轉(zhuǎn)過90°,發(fā)現(xiàn)松手后塑料塊 ,如圖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僅僅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或方向相反但 ,這兩個力不平衡。
(3)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另一同學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yōu)于此實驗,其主要原因是 。
A.塑料塊容易扭轉(zhuǎn)
B.塑料塊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減少了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組卷:158引用:2難度:0.6 -
27.2020年11月10日,“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chuàng)造了10909m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激發(fā)了小楊同學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興趣,實驗如圖所示。
(1)圖甲是U形管壓強計,小明用手指輕按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如果發(fā)現(xiàn)U形管兩側(cè)液面發(fā)生靈活變化,說明該壓強計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應該選用 (選填“薄”或“厚”)一些的較好,從結(jié)構來看,壓強計 (選填“是”或“不是”)連通器。
(2)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可知:同種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比較乙、丁兩次實驗可初步判斷: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密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在圖乙的實驗中,保持金屬盒位置不變,在容器中加入適量清水與其均勻混合后(液體不溢出),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無法判斷”)。
(3)若圖丁的實驗中U形管左右兩側(cè)水面的高度差為5cm,則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 管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組卷:48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