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十六中、英才學校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6 8:0:9
一、本卷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
-
1.可用來判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某處古人類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的直接證據(jù)是( ?。?/h2>
組卷:119引用:7難度:0.8 -
2.蘇州唯亭草鞋山遺址馬家浜文化層有距今約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體系遺跡,考古學家還在該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我國目前最早的粳稻遺跡。大致與這些遺跡同時的稻作文明,我們還可以在下列哪個遺址中看到( ?。?/h2>
組卷:162引用:18難度:0.7 -
3.通過分封制度,“周人終于建立了一個擁有廣袤領土的強大國家”,使西周王朝的統(tǒng)治觸角伸向了遙遠的地方。據(jù)此可知,分封制( ?。?/h2>
組卷:357引用:104難度:0.7 -
4.有人曾經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yè)”。這一評價旨在說明( ?。?/h2>
組卷:53引用:48難度:0.8 -
5.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體現(xiàn)的共同思想是( ?。?br />
?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吳兢《貞觀政要》卷1《君道》組卷:51引用:23難度:0.7 -
6.秦始皇下令全國“車同軌”并修建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長約700千米,僅用兩年半時間即修通。這主要得益于( )
組卷:231引用:50難度:0.7 -
7.《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tǒng)治者實行了( ?。?/h2>
組卷:103引用:20難度:0.7 -
8.為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漢武帝針對封國勢力強大的狀況(如表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br />
人口(萬) 郡(個) 中央 450 15 封國 850 39 組卷:253引用:12難度:0.3 -
9.東漢中期以后,朝政紊亂、腐敗,社會動蕩不安。東漢末年,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土壤。據(jù)此,我們可以了解道教興起的( ?。?/h2>
組卷:50引用:6難度:0.7 -
10.研究發(fā)現(xiàn),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慕容部從遼西主動遷到中原地區(qū)。后來,慕容鮮卑便從歷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詞作為一個姓氏而存在。這一現(xiàn)象表明南北朝時期( ?。?/h2>
組卷:320引用:24難度:0.7
二、本卷共4題,第29題8分,第30題13分,第31題11分,第32題12分,共44分。
-
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時經濟很繁榮,從縱向比較,超過漢唐。漢代人口峰值五千萬,唐代人口峰值八千萬,而乾隆時人口達三億,顯然清朝的農業(yè)養(yǎng)活了幾倍于漢唐時的人口;從橫向比較,十八世紀全世界人口為九億,清朝養(yǎng)活了三分之一人口。
——戴逸《清史三百年》材料二:乾隆晚年,人口壓力越來越重,社會矛盾和危機越積越深。而官僚體系百務廢弛,國家陷入半癱瘓狀態(tài),恰恰給矛盾危機提供了迅速發(fā)育的機會,其中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游民的大量出現(xiàn)和形成組織…南方沿海海盜越來越猖獗…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的前奏已經緩緩奏響。
——《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材料三:馬戛爾尼認為:“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一個專制帝國,幾百年都沒有什么進步,一個國家不進則退,最終它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狀態(tài)。清朝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br />——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1)根據(jù)材料一,簡述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顯著特征。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乾隆晚年的社會狀況。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嘎爾尼認為清朝“幾百年都沒有什么進步”的原因。(選一個角度展開分析)
(4)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歸納清朝的時代特征。組卷:9引用:1難度:0.5 -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部編版七年級《中國歷史》目錄(摘編)時期 單元主題 重要史事及人物(部分) 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 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都江堰、扁鵲提出“四診法” 秦漢時期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秦設置丞相、陳勝吳廣起義、《傷寒雜病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時期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隋統(tǒng)一中國、大運河的開通、三省六部制、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 遼宋夏金元時期 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 遼宋西夏并立、重文輕武政策、經濟重心的南移、元的統(tǒng)一、行省制、回族產生、宣政院的設立 明清時期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 明長城、《本草綱目》、軍機處的設置、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建制、駐藏大臣的設置、李自成起義、閉關鎖國
(2)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史發(fā)展的多條線索,請從中提煉出兩條不同的發(fā)展線索,任選其中的一條線索,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①不能選用示例的線索和論述。②要求線索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要有小結。)
示例:線索:我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論述:元朝時期,在西藏設置宣政院,對西藏實行有效管理,標志著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管轄。組卷:1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