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安徽省池州市青陽一中高二(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2分,共48分)

  • 1.半坡遺址屬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遺存,考古學家在此發(fā)現房基40多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個、陶窯6座、墓葬200多座、生產生活用品1萬多件,以及粟類作物的種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這表明,當時( ?。?/h2>

    組卷:16引用:9難度:0.6
  • 2.古埃及某歷史時期保留了大量帶有象形文字銘文的石碑,其中之一記載了阿蒙神廟的僧人以神的名義宣布把他購買來的556斯塔特(約合150公頃)土地轉讓給他的兒子,這些土地的賣主多數是農民、士兵和市民。這說明古埃及( ?。?/h2>

    組卷:8難度:0.7
  • 3.有學者認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首先需要依靠各國自身努力,加大農業(yè)生產投入,提高農業(yè)技術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產量。”下列選項中有助于提高糧食產量的是( ?。?/h2>

    組卷:14難度:0.6
  • 4.2020年,東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三國蝗蟲數量達數千億只,而此前該地區(qū)已有超過2000萬人遭遇干旱、洪水等災害,蝗災無疑將使局勢進一步惡化。這一災難的直接影響是( ?。?/h2>

    組卷:6難度:0.7
  • 5.筒車出現前,我國利用水力推動機械運轉的技術日趨成熟。筒車立輪的設計顯然受魏晉南北朝以來水碓、水碾磨的影響。筒車的挹水筒利用了竹材的中空特性,而我國南方很早就有利用竹材作提水桶、飯盒的傳統(tǒng)。由此可知,筒車的出現( ?。?/h2>

    組卷:40引用:13難度:0.6
  • 6.中國古代,一鋤一鐮,一個主要勞動力加上一些輔助勞力,一旦和土地結合,就可以到處組織起簡單再生產,且遭破壞后極易復活和再生。這種頑強的再生產機制造成的主要影響是( ?。?/h2>

    組卷:19引用:20難度:0.7
  • 7.2014年11月24日,慈溪市聯盛廣場一家餐廳里,最吸引眼球的是“萌萌噠”的機器人代替了服務員,在為顧客迎賓、送菜、跳舞。這表明人工智能(  )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8.如表所示為近代以來西方各國技術成果占世界技術成果的比例(%)。據此可確立的主題是( ?。?br />
    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 其他
    蒸汽時代 39.4 16.8 9.2 24.3 10.3
    電氣時代 15.8 9.1 17.7 40.4 17
    電子時代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時代 4.3 4 10 64.3 17.4

    組卷:12引用:15難度:0.6
  • 9.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戰(zhàn)國自由商人崛起,秦漢國內外貿易的發(fā)展,隋唐柜坊與飛錢的出現,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與營業(yè)時間限制的突破、紙幣的產生,明清出現地域性商人群體。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商業(yè)( ?。?/h2>

    組卷:25引用:12難度:0.9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其中第25小題25分,第26小題12分,第27小題15分,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勞作方式的變化及人類社會的主要改變一覽表
    階段 勞作方式的變化 人類社會的主要改變
    古代 人類的農業(yè)生產工具經歷了從石器、木器到鐵器的演講 ①勞動工具變得多樣化和精細化,人們開墾的耕地越來越多,人口數量也隨之增加
    ②在農耕時代,人們開始借助畜力、機械力、自然力來提高生產能力
    近代 工業(yè)革命中大機器生產的廣泛應用 ①機器大生產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占據主導地位
    ②工廠制度普遍實施
    ③社會日益形成兩大對立的階級
    ④工業(yè)化給民眾生產帶來消極影響
    現代 新科技革命以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①網上就醫(yī)、授課、會議、購物、娛樂等
    ②人工智能技術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③現代科技應用不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如表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具體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組卷:7引用:3難度:0.4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文獻記載:“荊楚之俗,自古信師巫,然而近世為尤盛?!薄皫X南風俗,病者禱神不服藥,病不求醫(yī),殺人祭鬼?!庇懈腥疽卟≌撸钕炔扇〉拇胧┦?,“使人請命于五通仙人。”咸淳七年,兩浙東路溫州永嘉瘟疫,民眾恐慌,亂服藥物。聽說圣散子方有效,于是爭相服用。
    宋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社會防治疫病的核心力量,歷朝皇帝重視醫(yī)學,積極發(fā)展醫(yī)學,乾道年間,宋孝宗發(fā)布敕令,嚴厲禁止“同居親疾病輒相棄絕”,違者“杖一百”。蘇軾在杭州防治疫病時設立的“病坊”,因成效卓著而被保留了下來,后被更名為“安樂坊”。宋代醫(yī)學家、宗教人士和地方鄉(xiāng)紳是疫病防治的重要基層力量,他們或施舍粥藥,或捐獻家資以及編撰方書等。
    ——摘編自韓毅《瘟疫來了:宋朝如何應對流行病》(1)根據材料,概括宋代普通民眾對疫病的應對。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宋代防治疫病的特點及啟示。

    組卷: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