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部分學校高考語文檢測試卷(4月份)
發(fā)布:2024/6/15 8:0:9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已成成語的“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由恩格斯在《致瑪?哈克納斯》中首次提出的: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認為《城市姑娘》還不完全是現實主義的,因為作者對其中人物在消極被動方面的描繪,雖說是夠典型的,“但是環(huán)繞著這些人物并促使他們行動的環(huán)境也許就不是那樣典型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在一八八七年左右,當時工人運動己在蓬勃發(fā)展,而《城市姑娘》卻把當時工人階級描寫成一群消極被動的、等待“來自上面”恩施的人,這就不符合歷史發(fā)展的真實情況,也就是說,環(huán)境不夠典型。環(huán)境是“環(huán)繞著書中人物而促使他們行動的”,環(huán)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恩格斯與人為善,話往往說得很委婉,在肯定她的人物夠典型之前加上一句“在他們的限度之內”。這封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把“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是現實主義的主要因素。典型既然這樣與現實主義聯系起來,雙方都因此獲得一個新的更明確的涵義,就是符合歷史發(fā)展的真實情況。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推尊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也正是因為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八一六——一八四八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一些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最能說明典型須符合歷史發(fā)展真實情況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分別答復拉薩爾的兩封信。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指責拉薩爾所謂“革命悲劇”《佛朗茨?封?濟金根》里把一個已沒落而仍力圖維護特權的封建騎士,寫成一個要求宗教自由和民族統(tǒng)一的新興資產階級代言人,向羅馬教廷和封建領主進行斗爭。拉薩爾沒有看到當時革命勢力是閡澤爾所領導的農民和城市平民。他這個機會主義者竟歪曲了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情況和趨勢。更荒謬的是他把十七世紀的德國封建騎士的內訌的失敗說成是“革命悲劇”,而且認為后來的法國革命和一八四八年的歐洲各國革命的失敗也都是復演那次騎士內訌的悲劇,并預言將來的革命也會復演那次悲劇,理由是革命者“目的無限而手段有限”,不得不?!巴饨皇滞蟆边M行欺騙。這就不但根本否定了革命,也否定了歷史發(fā)展和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甚至揚言農民起義比起騎士內訌還更反動。馬克思看出他不可救藥,便不再回他的信,于是轟動一時的“濟金根論戰(zhàn)”便告結束。
從上文所引的兩封信來看,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都把典型環(huán)境看作決定人物性格的因素,而典型環(huán)境的內容首先是當時階級力量的對比。他們的態(tài)度始終是朝前看的,他們的同情始終是寄托在前進的革命的一方。他們賦予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以一種嶄新的意義:典型環(huán)境是革命形勢中的環(huán)境,典型人物也是站在革命方面的人物。我們研究劇本和小說,如果經常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觀,對環(huán)境和人物性格都進行認真的分析,對文學作品和美學理論的理解就會比較深透些,今后不妨多在這方面下功夫。
(摘編自朱光潛《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材料二:
恩格斯說“您的人物,就他們本身而言,是夠典型的;但是環(huán)繞著這些人物并促使他們行動的環(huán)境,也許就不是那樣典型了”。這就意味著,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用“細節(jié)的真實”堆砌起來的“典型人物”一旦脫離了“典型環(huán)境”,其人物的典型性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換言之,“典型環(huán)境”的真實性是“典型人物”塑造成功的前提。
是的,在我們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不乏那種有著鮮活生命力的“典型人物”,但是,他們始終無法成為文學史長廊中最為突出的“典型人物”形象,因為他們無法上升到“典型性格”的高度,進不到具有“國民性”的集體無意識和個體無意識的人物雕塑的藝術殿堂之中。只有寥若晨星的《阿Q正傳》中的人物形象屹立在那里,成為僅有的少數幾個上升到“典型性格”的人物譜系。究其原因,是我們對“典型環(huán)境”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對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本質特征尚未吃透到骨髓當中去,沒有把“典型環(huán)境”作為現實主義,尤其是從批判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靈魂來看,因為所有的現實主義的作品最終都要揭示一個時代的本質特征。作家筆下的“典型人物”都是那個“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高度濃縮的概括,是那個時代“異化的產兒”。即便像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那樣的作品,也是作者為了達到讓那個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成為他抨擊那個“典型環(huán)境”的目的,而塑造出一個被時代異化了的畸形形象,進而使《了不起的蓋茨比》成為美國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
如果一個作家離開了對“典型環(huán)境”的注視,那么即便他有十二分的才華,并被自己筆下栩栩如生、生動無比的人物描寫技巧所陶醉,他描寫出來的人物也仍然是一具行尸走肉,永遠不會成為留在文學史長廊中的“典型性格”形象,因為一個沒有打上時代紋印標識的人物是沒有來路和譜系的泥坯,人們無法對其進行歷史的鑒別——這與跨越任何時代的“典型性格”雕塑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魯迅的《阿Q正傳》是有著鮮明時代標識的作品,作家把那個時代的“典型環(huán)境”高度凝練在這些“典型人物”身上,才使他們成為跨越時代、跨越國族的“典型人物”雕像。
(摘編自丁帆《重樹“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現實主義大纛》)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恩格斯推尊《人間喜劇》是因為它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否定《城市姑娘》是因為它所寫環(huán)境不夠典型。
B.馬克思和恩格斯批評拉薩爾是機會主義者,是因為他在創(chuàng)作中看不清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情況和趨勢,否定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C.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很少有文學形象能夠成為文學史長廊中最為突出的“典型人物”形象,這和作家對“典型環(huán)境”的認識不足有關。
D.《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典型人物”是對那個時代的“典型性格”高度濃縮的概括,實現了作者對那個“典型環(huán)境”進行抨擊的目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引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關觀點,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觀”,為現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評提出方向。
B.材料二的立論依據是恩格斯在《致瑪?哈克納斯》中首次提出的關于“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論,說服力強。
C.恩格斯之所以把“典型”和“現實主義”聯系起來,主要因為現實主義除要求細節(jié)真實外,還要求環(huán)境和人物真實。
D.材料二末段運用假設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具體闡述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視“典型環(huán)境”的重要性。
(3)下列各項中,最能證明材料二中關于“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人物”二者關系的一項是
A.針對“真正的社會主義”文藝在工人運動中產生的消極影響,恩格斯在《詩歌》中第一次提出文藝要承擔起“歌頌倔強的叱咤風云的革命的無產者”的根本任務。
B.恩格斯說:“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正如老黑格爾所說的,是一個‘這個’,而且是應當如此。”
C.吳承恩《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成為機智、勇敢的化身。
D.曹雪芹《紅樓夢》里,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就是由她長期寄人籬下的典型環(huán)境造成的。
(4)材料一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現實主義的“典型環(huán)境”有怎樣的理解?請簡要分析。
(5)作家如何才能創(chuàng)作出跨越時代、跨越國族的“典型人物”?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組卷:5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黃水劫李準 大家急忙跑到村頭去看,只見東北邊天空,黃霧茫茫,亂云飛滾,“嗚——嗚——嗚”的凄厲響聲,把腳底下的土地都震得直晃動。①它像是幾千只老虎在咆哮,幾萬只野狼在嚷叫,又像是一個大戰(zhàn)場上兩軍在吶喊廝殺。
春義說:“莫不是日本鬼子過來了吧?”
李麥說:“不像是……沒有槍炮響聲?。 彼终f:“怎么這么大灰氣?什么也看不清!”話音還沒落地,②只見從東北方向,齊陡陡,一丈多高的黃河水頭,像墻一樣壓了過來。
李麥還當是云彩,天亮眼尖,他看到幾個大麥垛漂在半空,就急忙大聲喊:“水!黃河水下來了!”
小馬莊在赤楊崗東邊,離赤楊崗只有五六里地。人們看到那渾濁的黃河水,像幾萬頭兇猛野獸一樣沖了過來。只一轉眼工夫,一個三十來戶人家的小馬莊,只剩下幾棵楊樹梢,其他什么也看不見了。
這時大伙全嚇懵了。他們像瘋了似地跑著、叫著、哭著、喊著。光知道往村里跑,也不知道往哪兒跑。他們好像已經淹沒在萬丈波濤之中,有的還跑到家關上大門,有的一家人抱在一塊,一動也不動地在哭。
徐秋齋在自己的木筏上站著,他看見李麥喊著說:“天亮他娘,你們怎么都懵了?趕快叫人上沙崗。”這時李麥才清醒過來,她在街上扯著嗓子喊著:
“上沙崗?。《嫉酱逦魃硩徤习。 ?br /> “把老年人、小孩,趕快先送到沙崗上!”
她這么一喊,大家都圍過來了,可是都瞪著驚惶的眼睛,并不往沙崗上跑。好像他們不知道沙崗在什么地方似的。
李麥喊著:“跟我來!”她帶著頭向沙崗上跑,后邊的人群才像一股水似地跟著往沙崗上跑。
③那渾濁的黃河水,呼嘯著,嚎叫著朝赤楊崗沖過來了。
赤楊崗和小馬莊村中間有一條大狼溝,原來是條老河道。往日,黃河水在流過這條老河道時,繞著赤楊崗村東轉了個圈,向南踅走了??墒沁@次不行,④黃河水鋪天蓋地地卷過來,當李麥站在沙崗上朝村里看時,只見家家戶戶的房子都像矮了半截似地泡在水里,街上已經成了河,篩子、笸籮、門板、柴禾漂了一層,有幾間瓦房房坡上擠滿了沒有跑出來的人。在黃河水的呼嘯聲里,夾雜著凄慘的哭叫聲和撕裂人心的呼救聲。
李麥看著沙崗上的人,北街的幾十家,大部分都跑上來了。
沒多大一會兒,藍五拉著一只木筏過來了,筏上坐著徐秋齋。徐秋齋的筏上不光放著行李、家具,連鍋碗瓢勺都放上了,筏后邊還放了一堆劈好的干柴。
李麥把他拉上岸來,他嘆著氣說:“天亮他娘,不得了啊!大災大劫??!蔣介石這個龜孫不會有好下場!對老百姓太狠了?!彼f著用一條繩子親自把他那只筏綁在一棵柏樹上,系了三個死結。
天亮又拉過來個大木筏,把房坡上的人也救了下來。他和春義又蹚著水到了長松家大門口,天亮推了推門,門從里邊上著。天亮一急,“嘩”地一聲把大門踹開了。院子里早進了水,一個破木桶從門里漂了出來。
天上黑下來了,李麥突然想起了申奶奶。她說:“天亮,怎么沒看見你申奶奶?”天亮說:“我也沒看見?!彼{五說:“她沒出來,她一個孤寡老婆子怎么出來?”李麥一急就想蹚水回村,藍五說:“天這么黑,街上水又那么深,你去怎么行?”
天亮說:“媽,我去!”說著“撲嗵”一聲跳到水里。徐秋齋喊著他,從腰里掏出來一盒火柴給了他。
天亮蹚著水摸著黑進了街。街上黑洞洞的,有幾只餓貓在房子上叫著。水里漂著的一些木板、檁條不斷地碰在他的腿上。
摸到申奶奶家的小草屋門口,門開著,天亮叫著:“申奶奶!申奶奶!”里邊沒人答應。天亮大著膽子走了進去。他劃了根火柴,只見申奶奶穿著一身新衣裳,盤著腿閉著眼坐在自己的床上。
天亮摸了摸她的鼻子,鼻子里還有熱氣。天亮拉住她一只胳膊背上就走。申奶奶這時忽然哭喊起來:“不要管我!不要管我!我就死在我這屋里!我就死在我這屋里!”一邊哭喊著,一邊還用手打著天亮的頭。
天亮不管申奶奶怎樣叫喊,背著她只管跑,一口氣跑到了沙崗上。天亮把她放在地上,她還是趕著打天亮。天亮只好笑著含著淚由她打。
李麥看著這個瘋老婆子,心里像刀割一樣,她又心疼老人,又心疼自己的孩子。她隨手在地下拾了一根小柳枝,遞給申奶奶說:“嬸子,你用這打他!用這打手不疼。”
申奶奶聽見是李麥的聲音,才住了手。她說:“天亮他娘,你們不要管我,我不想活了!”
李麥把她扶坐在地上,勸著她說:“為啥不想活?嬸子!是條命都得活!”
申奶奶說:“怎么活?這一次大水逃不了這條命了?!?br /> 李麥說:“咱出去逃荒,咱出去要飯。等光景好了,水退了再回來?!?br /> 申奶奶說:“天亮他娘,你是好人,你的心我知道??晌椰F在不是年輕時候了。逃荒,路走不動了;要飯,連只狗也打不動了!……”
李麥擦著淚說:“嬸子,走不動路,我們背著你;要不動飯,我們給你要!”
她們兩個人在哭著說著,沙崗上幾百口子人,沒有一個不掉眼淚的。他們飲泣的聲音和黃河波浪的嗚咽聲混合在一起。
(選自《黃河東流去》,有刪改)【注】《黃河東流去》以1938年日本侵略軍進入中原,國民黨軍隊為阻滯日軍南下,炸開河南境內黃河花園口大壩,造成一千多萬黃泛區(qū)難民流離失所為主要情節(jié),以赤楊崗村的李麥、王跑、藍五等7個家庭的主要成員的流亡逃荒為敘事線索,形象地描繪了赤楊崗村難民在洪災中背井離鄉(xiāng),歷時8年從失去家園到重建家園的血淚史、抗爭史和奮斗史,以及洪災中其他不同階級和階層人物命運的變遷史。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通過春義、李麥和天亮的觀察與不同反應,形象地再現了洪水到來的情景,為下文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
B.文章描繪眾人在洪水到來之際慌亂的場面,生動表現了人們在災難面前的手足無措,突出李麥主心骨的作用。
C.李麥拾了一根小柳枝遞給申奶奶是出于她對自己孩子被打的心疼,也包含著她對老人的理解和寬容。
D.結尾處人們的飲泣聲和黃河的嗚咽聲增強了悲劇氛圍,揭示了國民黨軍隊炸毀黃河大壩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2)文中畫線句子都是對黃河水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①連用三個比喻構成排比句,從聽覺角度描繪出黃河決堤時的巨大聲響,富有氣勢。
B.句②中,“齊陡陡”“一丈多高”和“壓”等詞的精準運用,形象地表現黃河水來勢之兇猛。
C.句③寫黃河水逼近赤楊崗,動詞“沖”字突出了黃河水的威力,表明形勢已經萬分危急。
D.句④寫黃河水已經侵入村莊,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泡在水里,直接表現人們受災的嚴重。
(3)《黃河東流去》中的徐秋齋以“睿智”著稱。請從選文中找出三處細節(jié)加以分析。
(4)作者在《黃河東流去》一書的結尾說:“每一個民族都有它偉大的潛在的生命力,我寫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意圖,就在于這一點”。請結合選文對這句話加以分析。組卷:5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生產1度電要消耗多少資源?要弄明白上述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1度電。眾所周知,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①_____。1度電又稱為1千瓦時的電,即一個功率為1千瓦的用電器連續(xù)滿負荷工作1個小時消耗的能量就是1千瓦時,也就是1度電。
雖然1度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但是②_____。1度電足夠讓家用LED燈工作20—70小時,讓家用電風扇連續(xù)吹20個小時左右。另外,從熱量的角度來看,1度電對應的能量約等于860千卡。
從生產方面看,發(fā)出1度電需要消耗多少資源呢?目前主流發(fā)電方式主要有火力發(fā)電、水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核能發(fā)電等。以現行火力發(fā)電耗煤標準為例,生產1度電需要燃燒200—400克標準煤……總之,每1度電都意味著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我們在享受電氣時代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③_____?!鞍虢z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珍惜日常使用的每1度電。正是這不起眼卻又無比重要的1度電,支撐起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隨手熄滅的1盞燈,可能正是點亮我們未來的一束光。
(1)下列句子中的“有”和文中加點處的“有”,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向陽河有一丈多深,十丈來寬,它自北向南緩緩流去。
B.小王有《三國演義》《紅樓夢》《紅與黑》等中外名著。
C.新冠病毒疫情有變化:致病性逐漸減弱而傳染性增強。
D.中共中央直屬工作部門、辦事機構有中共中央辦公廳等。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1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人習慣過節(jié)。節(jié)者,接也。節(jié)是一個運動著的概念。
歲月輪回有節(jié)。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制定出二十四節(jié)氣。從立春到大寒,每月兩個節(jié)氣,節(jié)節(jié)遞進,一年就這樣走過。
植物的生長也有節(jié)。最典型的是竹子,竹管中空外直,每隔尺許必得有一停頓,然后接著長,是為一節(jié)。一棵竹子,如果一直到頂,沒有節(jié),就不能成材,不堪為用。務過農的人都知道玉米拔節(jié)。夏季的夜晚澆過一場透水,你就在玉米地旁聽吧。劈啪作響,那是田野里生命生長的交響曲。
人的成長其實也有節(jié)。這節(jié)中蘊含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記載著我們的成敗得失,伴隨著我們生命的動態(tài)過程……
上述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以“節(ji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人生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