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6課 阿房宮賦 六國論》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2)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chǔ)知識

  • 1.下列加點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102引用:6難度:0.8
  • 2.下列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68引用:13難度:0.9
  • 3.下面對課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51引用:5難度:0.9
  • 4.下列語句,從修辭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12引用:11難度:0.8

二、課內(nèi)閱讀

  •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①六 國 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蛉眨毫鶉?,率賂秦耶?日: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太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秦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②六 國 論(節(jié)選)
    蘇轍
          夫秦之所以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夫韓、魏不能獨當(dāng)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dāng)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dāng)秦兵。若此,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有刪減)
    ③阿房宮賦(節(jié)選)
    杜牧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④諫逐客書(節(jié)選)
    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fēng)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fù)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zé)o強大之名也。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暴秦之欲無  厭:滿足
    B.贏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近
    C.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禮:禮儀
    D.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故事:舊事
    (2)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
    韓國、魏國阻擋在秦國(向東進攻)的要道上,掩護著崤山以東的國家
    B.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
    (秦國)沒有對韓魏兩國的顧慮,因為韓魏兩國在秦國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
    就能夠在秦與韓魏之間保全自己的國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并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3)選出下列對課文《六國論》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論點。在闡述這一論點的過程中,作者先用雙重否定摒除了人們在分析戰(zhàn)爭成敗時強調(diào)客觀因素(“兵不利,戰(zhàn)不善”)的淺陋之見,既而又運用設(shè)問,針對“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的論調(diào)進行了有力的駁解,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B.第二段大量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秦之得、諸侯之失,祖父之艱難、子孫之不甚惜,秦之欲無厭、諸侯之地有限皆是對比論證。
    C.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chǔ)上,巧妙引用戰(zhàn)國時期蘇代(蘇秦之弟)勸阻魏王時的一段話“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擊中了秦欲難填的要害,形象地說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論點。
    D.第三段總結(jié)齊國、燕國、趙國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賄賂秦國,并假設(shè)這三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他們?nèi)龂鴦贁〈嫱龅拿\就不能被輕易判定了。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②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5)完成下面小問。
    ①蘇洵、蘇轍、杜牧認(rèn)為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滅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②六國滅亡的原因還可能與秦國實力大增有關(guān)。請結(jié)合《諫逐客書》內(nèi)容分析秦國實力大增的原因。

    組卷:4引用:4難度:0.6

三、對接高考

  •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秦且滅六國,兵已臨易水??制涞溨粒?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太子丹患之。
          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樊將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dāng)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碧拥ぴ唬骸胺蚍畬④娎ЦF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愿太傅更慮之?!本衔湓唬骸把嘤刑锕庀壬?,可與之謀也?!?br />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碧锕庠唬骸敖裉勇劰鈮咽⒅畷r,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碧釉唬骸霸敢蛳壬媒挥谇G軻,可乎?”田光曰:“敬諾?!?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曰:“謹(jǐn)奉教?!碧锕庠唬骸霸缸阆录边^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后言曰:“丹所請?zhí)锵壬鸁o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死,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愿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于外,而內(nèi)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荊卿留意焉?!本弥?,荊軻曰:“此國之大事,臣駑下,恐不足任使?!碧忧邦D首,固請無讓。然后許諾。于是尊荊軻為上卿。
    (選自《戰(zhàn)國策 燕三》,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B.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C.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D.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自秦朝開始,只有皇位的繼承者,才能稱太子或皇太子,而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繼承人只能稱“世子”。封建社會的太子,其地位僅次于皇帝,并擁有類似于朝廷的東宮。
    B.避席,是古代交往禮節(jié),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遜,都要離開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C.足下,是對對方的稱呼。一般用于上稱下或同輩相稱,含有瞧不起的意思。
    D.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在秦將滅六國,兵臨易水之際,太子請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見荊軻都是為了消除秦滅燕國之患。
    B.樊將軍從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為收留他對燕國很不利,建議急遣樊將軍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來殺掉樊將軍。
    C.太子向田光請教如何緩解燕、秦兩國緊張局勢之后,叮囑他不要泄露談話內(nèi)容;為此,田光“自剄而死”。
    D.太子重用荊軻,是想讓他脅迫秦王返還諸侯土地;或者刺殺秦王使秦大亂,六國趁機合縱破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以委肉當(dāng)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②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

    組卷:4引用:1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