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西玉林市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6/25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禮記》記載:“殷人稱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敝苋藙t提出“天命靡(無)常,惟德是輔”;周公曾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焙鸵笊虝r期相比,西周統(tǒng)治者的治國理念是(  )

    組卷:2引用:5難度:0.6
  • 2.漢武帝時在西南地區(qū)置犍為郡,封夜郎侯為夜郎王,領諸部,“使其子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縣,除都尉外,其縣令也按“從其俗以長之”的慣例,由本地區(qū)王之子或王的嫡親充任。這些措施( ?。?/h2>

    組卷:8引用:5難度:0.5
  • 3.唐朝中后期,長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輻輳,遂傾兩市,晝夜喧呼,燈火不絕”,甚至出現(xiàn)“侵街打墻,接檐造舍”的情況。為此,皇帝多次下令禁止。這說明當時( ?。?/h2>

    組卷:3引用:3難度:0.5
  • 4.宋仁宗說:“措置天下事,正不欲專從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則可,有一不然,難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議,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為便,則臺諫公言其失,改之則易”。該舉措有利于( ?。?/h2>

    組卷:4引用:2難度:0.5
  • 5.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不斷來華傳教。他們自己以儒家教條為標準處世,由此吸引了徐光啟等一批儒家知識分子接受天主教;同時帶來天文、地理、數(shù)學等方面的新知識,《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被譯介到中國。他們的活動客觀上( ?。?/h2>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6.1843年,中英條約規(guī)定“各國既與英人無異,……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之后西方列強與中國訂立條約時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簽訂條約時,清廷代表李鴻章則首次取消了“一體均沾”的條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時,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辦理,務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兩不相妨”。這反映出(  )

    組卷:4引用:6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共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社會具有高度的異質性,缺乏社會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質性因素。英國占領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當?shù)孛癖?。為了開發(fā)新加坡,英國殖民當局把新加坡定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運行機制和制度,實行總督制,并從東南亞地區(qū)招攬大量勞動力。華僑從1830年占總人口的30%到1860年超過65%。它還一直都是東南亞移民的中轉站,人口流動性較大。受民族獨立浪潮沖擊,1959年,新加坡在英聯(lián)邦范圍內實行自治,1963年,成為馬來西亞聯(lián)邦內的一個州,1965年8月,退出馬來西亞聯(lián)邦,建立了獨立的新加坡共和國。獨立后的新加坡是一個具有明顯移民特征的城市國家,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為新加坡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摘編自鄭維川《新加坡治國之道》等材料二 二戰(zhàn)后,美國的全面崛起是其文化傳統(tǒng)潛能大爆發(fā)的表現(xiàn)。大批外來科技人才讓美國政府嘗盡甜頭,《1952年移民法》規(guī)定“全部移民限額中的50%用于引進美國急需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類人才”。如今,美國人口除了有各種族土著外,還包括歐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亞洲移民,不同種族的移民體現(xiàn)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團體,并由小團體之間的交流、碰撞而創(chuàng)造出更繁榮的經(jīng)濟文化景象。移民帶來的多元文化讓美國社會呈現(xiàn)多樣性和注重平等、民主。越來越多的有色人種不斷涌入美國,這些移民所獲得的成就,逐漸打破了白人在美國社會中的霸權。
    ——摘編自朱學敏《淺析美國多元化文化對美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加坡社會“高度異質性”形成的歷史背景,并指出獨立后的新加坡政府為此在文化上采取的對策。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zhàn)后移民對美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即已出現(xiàn),魏晉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為佛教東傳的重要方式。宋元時代指南針等遠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貿(mào)易達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鄭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等,記錄海行見聞,反映當時東南亞、印度以及阿拉伯、東非等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明后期,鄭若曾針對倭寇等問題,在《籌海圖編》中明確提出“海防”的主張:“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戰(zhàn)勝于大洋?!?br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材料二 2023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目前已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當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
    時間 提出
    2013年9月 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重要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倡議。
    2013年10月 習近平出訪東南亞期間發(fā)表《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講話,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4年6月 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帶一路”的提法,并對絲綢之路精神和“一帶一路”建設應該堅持的原則作出系統(tǒng)闡述。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海上絲綢之路”對古代中國的重要意義。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提出和實施“一帶一路”設想的可行性條件,并指出21世紀中國政府倡導“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所體現(xiàn)出的絲綢之路精神的時代特征。

    組卷:3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