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光正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23 12:0:8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變化,其中均屬于化學變化的一組是( ?。?/h2>

    組卷:9難度:0.5
  • 2.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并制定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h2>

    組卷:29引用:12難度:0.9
  • 3.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 4.2022年廣東全省空氣質量總體優(yōu)良,AQI達標率為91.3%。下列舉措不利于改善空氣質量的是( ?。?/h2>

    組卷:6難度:0.9
  • 5.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研究和發(fā)展化學學科的基礎是( ?。?/h2>

    組卷:73引用:14難度:0.9
  • 6.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h2>

    組卷:193引用:9難度:0.8
  • 7.下列實驗操作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6-21小題。

  • 20.(1)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fā)現(xiàn):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而蠟燭在氧氣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①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如圖1所示)。
    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的。
    探究二:物質燃燒產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質 熔點/℃ 沸點/℃ 燃燒時溫度/℃
    石蠟 50~70 300~550 約600
    1535 2750 約1800
    97.8 883 約1400
    ②由如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通過如表中石蠟、鐵的數據對比,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
    ③根據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請推測硫沸點
     
    硫燃燒時的溫度(填“>”或“<”或“=”)。由此可知,氣態(tài)物質燃燒一般有火焰,但木材燃燒有黑煙出現(xiàn),原因是木材不完全燃燒產生
     
    。
    ④熄滅蠟燭,并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發(fā)現(xiàn)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熄滅蠟燭,并立即用燃著的木條伸到白煙處(不接觸燭芯),發(fā)現(xiàn)蠟燭重新被點燃,這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同時可排除假設白煙是蠟燭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蠟燭燃燒產生白煙是
     
    變化。
    菁優(yōu)網
    (2)如圖2所示是我校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的“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實驗,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實驗1得出的結論是
     
    ;
    ②實驗2對比得出的結論是
     
    ;
    ③實驗3中對著哈氣的鏡片上的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
     
    。

    組卷:21難度:0.6
  • 21.(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經探究,生成氧氣的質量約是高錳酸鉀質量的
    1
    10
    。
    ①現(xiàn)有高錳酸鉀32g,大約能生成氧氣的質量是
     

    ②小明同學從與醫(yī)生的交談中獲悉:正常人每分鐘的呼吸30次,每次約吸入0.4L空氣。請問一個人一天吸入人體內的氧氣約為多少升?(寫出計算過程,氧氣體積分數用分數表示,計算結果取整數)
    (2)寫出下列化學符號:
    氮:
     
    ;鋁:
     
    ;碳:
     
    ;二氧化硫:
     
    ;氧氣:
     
    。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