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161中學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11 6:0:10
一、文言文閱讀理解。(共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偃虹堤記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1]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予發(fā)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問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眴柶涫甲髦\,曰:“州以事上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而又上于朝廷,決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痹唬骸按司又饕?,可以書矣?!?br /> 蓋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shù)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常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
慶歷六年某月某日記。
(取材于《歐陽文忠公集》)注釋:【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屢遭貶黜,其時被貶,任岳州知州。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愿有所記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顯用之 常:曾經(jīng) A.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 而不逾時以成 B.問其作而名者 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 C.吾滕侯之所為也 為其民捍患興利 D.昔舟之往來湖中者 轉(zhuǎn)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
A.予發(fā)書按圖。
我打開書信并查看洞庭之圖。
B.問其所以作之利害。
問滕侯的建堤動機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
(各級官員)都不能輕視滕侯的具體策劃。
D.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這就是滕侯思慮并想記錄下來傳告后世的。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文章認為,滕侯對偃虹堤的周密策劃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對百姓深切的關(guān)懷和熱愛。
B.古代不少利國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維護,往往成了廢棄的遺跡,令人遺憾。
C.滕子京請歐陽修作《偃虹堤記》,是為了記載岳州面貌的改變和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情景。
D.《偃虹堤記》是一篇應邀之作,歐陽修在文中借贊美滕侯表達了心中理想的為官之道。
(5)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組卷:8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①神農(nóng)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勾踐師范蠡、大夫種。圣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
②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不若狂。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
③子張【1】,魯之鄙家也;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于孔子。段干木,晉國之大駔【2】也,學于子夏。高何、縣子石,齊國之暴者也,指于鄉(xiāng)曲,學于子墨子。索盧參,東方之巨狡也,學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以終其壽,王公大人從而禮之,此得之于學也。
④君于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聽從不盡力,命之曰背;說義不稱師,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賢主弗內(nèi)之于朝,君子不與交友。
⑤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學。身成則為人子弗使而孝矣,為人臣弗令而忠矣,為人君弗強而平矣,有大勢可以為天下正矣。故子貢問孔子曰:“后世將何以稱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學祭先圣,則齒[2]嘗為師者弗臣,所以見敬學與尊師也。
(取材于《呂氏春秋?尊師》)注釋:【1】子張、顏涿聚、段千木、高何、縣子石、索盧參、禽滑黎等,皆為人名?!?】駔(zǎng),市場經(jīng)紀人?!?】齒:排列。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言不若爽 爽:明白、明智 B.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 顯:有名聲地位 C.王公大人從而禮之 禮:以禮相待 D.吾何足以稱哉 稱:稱贊、贊揚 A.而使其耳可以聞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B.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C.說義必稱師以論道 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D.身成則為人子弗使而孝矣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
A.不學,其聞不若聾
(如果)不學習,人耳朵能聽見還不如耳聾(聽不見)
B.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聽從(教誨)一定盡心竭力來發(fā)揚光大
C.為人臣弗令而忠矣
作臣子的不必命令(他)忠誠
D.所以見敬學與尊師也
這是用來表示敬重學習和尊重老師(的做法)啊
(4)請把第②段中畫曲線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
(5)“師法”,指老師傳授的學問和技藝。下面【甲】【乙】兩則材料中的人物因?qū)Υ皫煼ā睉B(tài)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仕途經(jīng)歷。請結(jié)合選文第④段中的觀點,談?wù)勀銓@兩則材料的看法。
【甲】 諸儒薦(張)禹,有詔太子太傅蕭望之問。禹對《易》及《論語》大義,望之善焉,奏禹經(jīng)學精習,有師法,可試事。(選自《漢書?匡張孔馬傳》)【乙】 (盂)喜舉孝廉為郎,為丞相掾。博士缺,眾人薦喜,上聞喜改師法,遂不用喜。
(選自《漢書?儒林傳》)組卷:5引用:1難度:0.6
二、《論語》閱讀與理解。(共12分)
-
3.《論語》閱讀與理解。
A組:①子曰:“
②子曰:“
B組:①子曰:“君子
②子曰:“君子
以上是《論語》中有關(guān)“仁”和“君子”的兩組語錄,橫線處均是耳熟能詳?shù)某烧Z,請根據(jù)原文將其填寫完整,并結(jié)合兩組語錄簡析孔子對“仁”和“君子”分別有怎樣的思考。組卷:4引用:1難度:0.5
六、語言運用與寫作。(共65分)
-
10.在你讀過的作家中,總有一個作家是自己心儀的,請以“致”為題(如“致魯迅”),給他(她)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情感真摯,語言生動,150字左右。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11.作文。
“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還有磨練、磨礪的意思。有時候,“磨”能帶來精致;有時候,“磨”代表一種慢生活;有時候,“磨”意味著沒有效率……
請以“磨”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確,內(nèi)容充實;語言流暢,書寫清晰。組卷: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