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惠州市博羅中學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9/30 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僅僅憑歷史學家在研究工作中離不開時間這一事實,還不足以斷言歷史學就是時間的科學。只有當我們認識到,不論在歷史學者身上,還是在歷史研究的對象、方法和手段上,時間在歷史研究過程中無處不在的時候,歷史學才真正稱得上是時間的科學。
社會中的任何存在都是歷史性的存在,這為歷史研究規(guī)定了時間界限。歷史學研究人類文明的演變,文明有起源,僅就此而言,歷史必然有一個時間上的開端。同時,自有人類以來,世界上有無數(shù)的文明起起落落,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列舉了21個具有文明發(fā)展過程的社會,而在他那個時代,已知的原始社會的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了650個。因此,凡歷史性的存在,都有一個時間的終點。不論是文明,還是更加具體的歷史事件和進程,在時間上都有開端和終結,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就意味著時間。所以,歷史年代學就成為歷史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輔助學科,它的作用就是把歷史事件根據(jù)一定的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目前流行的公元紀年方法,是在中世紀到近代初期逐漸地創(chuàng)立、完善和推廣的。有了這樣一種方法,歷史上所發(fā)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條地被安放在這條可以向前和向后無限伸展的時間之線上。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經(jīng)使用過的各種紀年法上的歷史事件,都可以轉換到這一線性的時序中。
這種以數(shù)字標記的線性時間,看起來客觀、中性,其實不然。雖然每個以數(shù)字表現(xiàn)出來的年代,原本并沒有什么意義,但是,當歷史學家在這些年代上開始編排歷史事件的時候,這些年代就被賦予一定的意義。例如,476年,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年,這在西方的歷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這一年被認為對近代歷史發(fā)展有深遠意義。這種被賦予了重要意義的年代,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幾乎到處存在。歷史學家對歷史事件的選擇和傾向性,使一些數(shù)字化的時間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歷史時間承載著意義這一事實說明,歷史學家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給歷史時間確定性質,歷史上的年代標記、時代和時期的劃分,是歷史學家有意識的活動所引起的結果。
(摘自俞金堯《歷史學:時間的科學》)材料二:
在歐洲,有人曾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歷史學家的時間是否不是連續(xù)時間,而是“分段時間”?
這可能是一種偏見。的確,單純的紀年法,比如奧林匹克紀年或者公元紀年,都沒有在中國自發(fā)產(chǎn)生。中國以朝代和統(tǒng)治紀年,自公元前140年左右以來朝代中又有年號。但中國的歷史學家又想出了一套關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貫的“單軌”理論,努力把同時代的小王朝、王國和蠻族的紀年法與所采用的主要時間標度關聯(lián)起來。年代學領域的天文學家劉羲叟在他的《劉氏輯歷》中確認了干支周期、閏月、冬至夏至等,體現(xiàn)了其“長術”(調和長期數(shù)據(jù)之術)的成果。
此外,中國的歷史編纂絕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形式的“通史”發(fā)展起來,以處理包括若干個朝代興亡在內的長時間歷史。司馬遷本人為通史的寫作樹立了典范,因為他的《史記》從遠古一直講到公元前100年左右的西漢時代,但他并沒有提出很多理論來討論歷史學家的工作。從唐代劉知幾的《史通》開始,歷史哲學才得到了精彩的研究。《史通》是世界上第一部討論歷史編纂方法的著作,很值得與八個半世紀以后的歐洲史學先驅博丹和拉波普利尼埃爾的著作相比較。劉知幾的兒子劉秩與另一位唐代學者杜佑發(fā)明了一種全面的新型制度通史,劉秩作了《政典》,杜佑作了著名的《通典》。但直到1322年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出版,這種類型的著作才達到高峰。
司馬光于1084年主持完成了中國最偉大的通史著作——《資治通鑒》,由此書又產(chǎn)生了另一種體裁,即“紀事本末”。1190年左右,袁樞考慮到《資治通鑒》材料過于龐雜,遂選出239個論題,在其《通鑒紀事本末》中分別論述,這又給接下來幾個世紀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歷史體裁。這樣中國人便克服了時間的“分段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司馬光巨著的標題——“資治”。歷史服務于一項重要的道德目的,即“資治”,指導行政工作,抑惡揚善。這便是中國歷史編纂基本的“褒貶”理論,它是人類精神的一種崇高努力,盡管會使一些西方現(xiàn)代歷史學家感到不快。由這導致的任何看似悖謬的東西,都可以通過深藏于一代代中國歷史作家心中的一種深刻信念將其化解,那便是社會的顯露和發(fā)展過程的一種內在邏輯,一種內在的道,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終究會得到社會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則會導致無法挽回的罪惡。人們感到這種歸納有非常充分的經(jīng)驗依據(jù)。于是,歷史是道的顯現(xiàn)。怎么會有人以為中國人的時間意識不如歐洲人呢?我們甚至可以說,是歐洲人的時間意識不如中國人,因為道在歷史中的化現(xiàn)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連續(xù)過程。
(摘自英國李約瑟《時間、年代學和中國的歷史編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史年代學以歷史時間為研究對象,可幫助歷史研究者用時間線排序不同時空的歷史事件。
B.1492年以數(shù)字來標記,本身是客觀、中性的,但因與哥倫布到達美洲關聯(lián)而具有歷史意義。
C.中國沒有自發(fā)產(chǎn)生單純的紀年法,緣于古代以朝代和統(tǒng)治紀年能夠融貫王朝的合法性。
D.材料二中認為《史通》可以與歐洲史學家的著作相比較,這樣讓西方讀者更容易理解。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我們沒能認識到時間在歷史學中已充分滲透、在歷史研究過程中無處不在這一事實,歷史學就不是時間的科學。
B.在湯因比生活的時代,已知的原始社會數(shù)量超過650個,但其中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走向時間的終點,僅剩21個得以接續(xù)發(fā)展。
C.《史記》以創(chuàng)作實踐樹立通史典范,《文獻通考》達到制度通史寫作的高峰,這都說明一些中國史學家極具時間意識。
D.紀事本末體以歷史論題為中心,以時間先后為順序,體現(xiàn)了連續(xù)時間,能讓人清晰了解具體歷史事件的開端和終點。
(3)依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的舉例與相關概念,不相符合的一項是選項 概念 舉例 A 線性時間 梁啟超主張中國歷史應以孔子紀年,將孔子生年作為紀年的開始,以此確立時間之線,方便考古。 B 分段時間 深知年號繁多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后規(guī)定,從他以后的皇帝只能制定一個年號,并且以此作為祖訓。 C “單軌”理論 《漢書》中用漢武帝元朔二年與匈奴的紀年時間進行關聯(lián),《新唐書》中用唐朝年號紀年為沙陀國作列傳。 D “褒貶”理論 孔子修改了魯國史書中不合微言大義的部分,刪除了無關治道人倫的內容,最后編定了《春秋》。
(5)材料一說“歷史時間承載著意義”,材料二說“歷史是道的顯現(xiàn)”,這兩句話側重表達的內涵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組卷:11引用: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看不見的珍藏
茨威格 ①這個故事是我從事藝術品買賣的這37個年頭里所經(jīng)歷過的最不尋常的事情。自從我們鈔票的價值就像逸散的煤氣蕩然無存以來,古玩交易市場那些暴發(fā)戶們突然對古舊的版畫及畫像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斷地進新“貨”。
②我不由想到把過去的舊賬本拿出來翻一翻,興許能找出幾個昔日的老主顧,從他們那兒弄回幾件副本呢。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們最早的老主顧寫來的信件。這位滑稽可笑、節(jié)約成癖的老兵,作為一位古代版畫藝術的收藏家卻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聰明才智、極其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高雅不俗的藝術品味。我將其近60年的訂單慢慢地加以整理,發(fā)現(xiàn)他的收藏品早就價值連城了。盡管如此,自從1914年以來,他再也沒有寄來過訂單了。
③我毫不費勁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簡陋的鄉(xiāng)村樓房的三層樓上,告訴老人恰好路過這里,順便拜訪一下他——我們這個字號的多年老主顧、德國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約定下午三點以后來看藏畫。
④午飯過后,一個衣著樸素的姑娘找到我,說是我的老主顧赫爾瓦特的女兒。她漲紅著臉,顯得十分局促與尷尬。她斷斷續(xù)續(xù)地告訴我來意:原來在大戰(zhàn)過后,老人已經(jīng)完全失明。當時物價飛漲,單憑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無法應付一家人的日常開銷,甚至溫飽都不夠。不得已,母女倆只好背著老人把他的藏品賣掉。而為了不被這可憐的失明老人知道,為了讓他繼續(xù)維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費幾小時的“看”畫的樂趣,也為了老人能夠不知曉真情繼續(xù)快樂地活下去,她們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頁來填充畫框,瞞過老人。老人女兒的話使我感動萬分,我決定對老人守口如瓶,并盡力配合他。
⑤我們于是一起到她家去?!昂諣柾咛亟裉煲粋€中午根本睡不著,為了急于要把他的寶貝給您看?!崩先说钠拮游⑿χ鴮ξ艺f。她女兒的一個眼色已經(jīng)使她明白我的態(tài)度,并讓她放下心來了。桌上一大堆畫夾已經(jīng)攤開,等著人去看。
⑥他輕輕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從畫夾子里取出一個硬紙框,里面嵌著一張發(fā)黃的空白的紙。他熱情洋溢地把這張廢紙舉到面前,細細地看了幾分鐘之久,可是實際上什么也沒看見,他那瞳仁僵死、目光發(fā)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紙上的反光,還是來自內心的喜悅——突然發(fā)亮,閃爍著一種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樣,”他頗為得意地說道,“您曾看見過比這幅更加精美的復印畫嗎?每個細部的線條印得多么清晰,輪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來歷!瞧這兒”——他把畫頁翻了過來,用指甲極為精確地指著這張白紙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兒是不是真的還蓋著圖章——“您看,這兒是那格勒藏畫的圖章,這兒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圖章?!?br /> ⑧聽到這位老人這樣熱情奔放地夸耀一張空空如也的白紙,看見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著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見的收藏家的圖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厲害,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亂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兩個女人,又看見老太太渾身哆嗦,十分激動地舉起雙手,向我懇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開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簡直叫人拍案叫絕!”我終于結結巴巴地說道。老人的臉上馬上現(xiàn)出得意的神氣,“不過,這還根本算不了什么?!彼瓦@樣滔滔不絕、洋洋得意地邊說邊讓我看畫夾,足足忙了兩個小時。我和他一起共看這一百來張空白的廢紙或蹩腳的仿制品,而這些在這個可悲的絲毫沒起疑心的盲人的記憶里還是真實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無差錯、按照準確無誤的順序精確入微地夸獎并且描繪每一幅畫。只有一次,他似乎覺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熱情洋溢地說下去。他拿起一張《安提俄珀》,他那已經(jīng)訓練得十分敏感的觸覺神經(jīng)在這張陌生的紙上沒有摸到那些凹紋,于是他突然皺起眉頭,聲音也慌亂了:“這不是……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語,神情有些狼狽。我馬上采取行動,急忙從他手里把這幅畫取過來,熱情洋溢地大事描繪我也熟悉的這幅畫刻畫的一切可能有的細節(jié)。盲人的那張已經(jīng)變得頗為尷尬的臉松弛了下來?!翱偹阏业搅艘粋€識貨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轉臉去沖著他的妻女歡呼起來,“總算找到一個懂行的,你們也聽聽?!?br /> ⑩他說著,用手指溫柔地撫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畫夾,就像撫摩一些有生命的東西似的。這是一個既可怕又動人的場面,因為在進行大戰(zhàn)的這些年里,我還從來沒有在一個德國人的臉上看到過這樣純凈的幸福的表情。
?我們開始握別的時候,他的聲音變得非常柔和?!拔医K于又能和一個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愛的藏畫,這對我來說真是個幸福。我在這兒答應您,在我的遺囑里加上一條,您應該得到管理這批不為人所知的寶藏的榮譽。請您答應我一件事:請您印個漂亮的藏畫目錄,這將成為我的墓碑?!蔽疑钍芨袆拥卮饝マk這件實際上我永遠無法照辦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為之一亮。
?兩個女人送我到門口。她們一面望著我,一面流淚,她們的眼光是多么溫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著走下樓梯,心里其實十分羞愧:我像童話里的天使似的降臨到一個窮人家里,使一個瞎子在一小時內重見光明,我用的辦法是幫人進行了一次虔誠的欺騙,極為放肆地大撒其謊,而我自己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卑鄙的商人跑來,想狡猾地從別人手里騙走幾件珍貴的東西的??墒俏业玫降?,遠遠不止這些:在這陰暗遲鈍、郁郁寡歡的時代,我又一次生動地感覺到純粹的熱情,一種純粹是對藝術而發(fā)的精神上的快感,這種感情我們這些人似乎早已忘懷了。我心里充滿敬畏之情——我無法用別的方式來表達——雖然我不知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慚。
?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頭卻看見一個令人難忘的情景:樓上的窗口露出一張白發(fā)老人的高高興興的笑臉,凌駕于大街上愁眉苦臉、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覺的白云托著,遠遠脫離了我們這個嚴酷的現(xiàn)實世界。我不覺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話——我記得好像是歌德說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看不見的珍藏”,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見藏品,同時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純粹與善良。
B.老人急切地期盼“我”的到來,得意地展示他的珍藏,這種興奮源于傾吐自己藝術愛好的渴望,遇到知己的喜悅。
C.失明老人發(fā)現(xiàn)《安提俄珀》畫紙的異常這一情節(jié)展現(xiàn)了他敏感的藝術鑒賞力,暗示了老人內心的懷疑。
D.老人的妻子和女兒在戰(zhàn)后一邊艱難維持家庭的生計,一邊依然小心翼翼、盡力地呵護著老人心中的藝術世界。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戰(zhàn)過后通貨膨脹導致的物價飛漲和老人再沒給“我”寄來過訂單,為后文老人藏品的蕩然無存埋下伏筆。
B.小說中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多種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刻畫出失明老人的形象,表現(xiàn)他對自己藏品的狂熱喜愛。
C.結尾窗口老人“高高興興的笑臉”與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臉”形成對比,反映對藝術的追求能消解現(xiàn)實的嚴酷。
D.小說截取了一個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控訴了戰(zhàn)爭,也謳歌了黑暗年代中人性的光芒。
(3)“我”的心理隨著老人鑒賞名畫的過程逐步發(fā)生變化,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我”不同階段的心理表現(xiàn)。
(4)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歌德說的一句話,“收藏家是幸福的人!”你認為老人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請結合文章內容從不同角度談談你的理解。組卷:42引用:1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棗花太不起眼了,它既沒有桃花的艷、梨花的自,更沒有牡丹的國色天香。它的長相貌似桂花,但沒有桂花迷人的香氣。它總是無聲無息地開放,似乎生怕驚動了誰。它給人們的驚喜,就是那累累碩果。在月明晴朗的夜晚,滿樹的棗子就像琳瑯滿目的明珠。
棗花開得晚。一般在桃花艷、梨花白、杏花鬧嚷嚷時,棗樹還是一葉未發(fā)。只有百花吐艷,萬木爭春之后,棗樹才悄悄地發(fā)芽抽葉,孕育自己的花蕾。棗花開時,是棗葉最美之時,綠油油的帶著點嫩黃,猶如剛剛長成的少女,不施粉黛也美麗動人。而棗花,卻隱藏著自己,任由棗葉出盡風頭。①它知道,癡心的小蜜蜂終究會找到它,用它的花粉釀造出香甜的蜜。棗花花期很短,它們竭盡全力地孕育果實,沒有幾天便結出一個個尖尖的小青棗。等到秋風乍起,顆顆紅瑪瑙般的果子便會掛滿枝頭。
在北方,棗花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過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蒸一種有著各種漂亮造型、以紅棗裝飾的面食,叫“棗花”,象征著吉祥如意。一籠“棗花”出鍋,②花團錦簇,面白棗紅,香氣四溢,讓人們在濃濃的喜慶氣氛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
(1)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悄悄、油油、尖尖”,說說它們和“悄、油、尖”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文中有兩處畫橫線部分,請任選一處,分析其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
(3)文中畫波浪線部分如果寫成“它既不艷麗、潔白,更談不上國色天香”,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組卷:11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以上這則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8引用:1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