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課 齊桓晉文之事》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1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chǔ)演練]

  • 1.下列對各句中加粗的古今異義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2引用:2難度:0.8
  • 2.下列各項中的加點詞,不全是通假字的一組是( ?。?/h2>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228引用:9難度:0.9

二、[課內(nèi)精讀]

  • 10.閱讀文段,完成各題。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民,則無恒產(chǎn),無恒心。 因:就、隨之。
    B.放辟邪,無不為已。 侈:奢侈。
    C.明君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規(guī)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禮義哉? 贍:足。
    (2)通假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放辟邪侈,無不為
    已:通“矣”,語氣助詞。
    B.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為也?
    罔:通“網(wǎng)”,張網(wǎng)以伺,猶言陷害。
    C.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黑白相間。
    D.則反其本矣!
    盍:通“蓋”,“何不”的合音字。
    (3)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A.放辟邪侈,無不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B.及陷于罪,然后而刑之
    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之也輕
    C.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則反其本矣
    D.今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
    (4)對本段內(nèi)容層次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
     

    A.開頭至“罔民而可為也?”為第一層,論無恒產(chǎn)導(dǎo)致民亂政暴,反面論證“制民之產(chǎn)”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奚暇治禮義哉!”為第二層,古今對比論證“制民之產(chǎn)”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第三層,正面闡述怎樣“制民之產(chǎn)”。
    D.這一段從治理百姓、鞏固統(tǒng)治進(jìn)而統(tǒng)一天下的角度來論證,因此,對作為統(tǒng)治者的齊王來說,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樂土圖客觀上也有利于百姓。

    組卷:5引用:1難度:0.7

三、[課外遷移]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jìn)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br />      鮑叔既進(jìn)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惫收摫岸仔?。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貴輕重慎權(quán)/衡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B.貴輕重慎權(quán)/衡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C.貴輕重/慎權(quán)衡/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D.貴輕重/慎權(quán)衡/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子,先秦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后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B.鮑子,即鮑叔,“子”是古代對對方的尊稱。
    C.海濱,指與海鄰接的陸地。齊國為臨海國家,齊桓公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首,齊國被當(dāng)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
    D.四維,指禮、義、廉、恥,古代統(tǒng)治者以此為治國之綱。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管仲家境貧困,和鮑叔牙做買賣,常占鮑叔牙的便宜,鮑叔牙卻始終友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說什么。
    B.鮑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順,當(dāng)官不成,原因是機遇不到。他堅信管仲是治國之才,時來運轉(zhuǎn),會發(fā)揮潛能。
    C.文章第二段飽含著管仲對鮑叔牙的感激,洋溢著對真摯友情的禮贊,表現(xiàn)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難能可貴。
    D.文章著重寫管仲與鮑叔牙的交往,交代了鮑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為,暗示鮑叔牙對管仲建立功業(yè)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②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5)從選文看,管仲的治國方法有哪些成功之處?請簡要概括。

    組卷:78引用:9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