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陜西省延安市黃陵中學(重點班)高二(下)開學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
1.有學者認為,政治與倫理合二為一是先秦儒學的特質。下列思想中能體現(xiàn)這一特質的是( )
組卷:2引用:13難度:0.9 -
2.如表是“兩漢社會觀念高頻詞匯統(tǒng)計表”,它表明兩漢時期( ?。?br />
類別 關鍵詞 出現(xiàn)頻次 所占比例 社會倫理觀念 仁、禮、信 17586次 46.53% 法觀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財富觀念 利、財、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觀念 均平 4427次 11.71% 組卷:1引用:16難度:0.6 -
3.德國馬丁?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溝通,與上帝直接對話。與路德同時代的中國學者李贄說“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謂矮子觀場,隨人說妍,和聲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贄思想的共同之處在于( ?。?/h2>
組卷:6引用:22難度:0.6 -
4.如表為明清之際思想家的有關言論。據(jù)表可知,這些思想家( ?。?br />
顧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唐甄 “天子之尊,非天帝之大神也。背人也”“世無君矣,豈有臣乎” 組卷:9引用:25難度:0.9 -
5.據(jù)統(tǒng)計《詩經》中有大量描寫并贊美愛情的詩歌,例如《關雎》、《蒹葭》等篇。而同時代的西方,智者學派也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題。據(jù)此可知,軸心時代東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h2>
組卷:5引用:24難度:0.9 -
6.如表為1871-1910年間中國棉布和棉紗進口量統(tǒng)計表。從材料可知( ?。?br />
年代 棉紗(千擔) 價值(千海關兩) 棉布(千匹) 價值(千海關兩) 1870年代 70 1877 14439 24877 1880年代 152 3648 13561 19735 1890年代 1081 19392 16561 25629 1900年代 1488 30187 15964 45419 1910年代 2282 62831 17013 67852 組卷:6引用:18難度:0.6 -
7.“盡管清政府對改革的態(tài)度由消極逐漸積極,從應付逐漸認真,但最終沒有挽救改革,伴隨改革失敗的是自身政治命運的終結?!边@一改革是( )
組卷:4引用:13難度:0.6 -
8.近代以來,維新派將呼吁社會風俗改良作為其政治宣傳的內容之一;清末新政廢除了滿人特權,允許滿漢通婚,以同等禮儀和刑罰對待滿人漢人;中華民國成立后,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剪辮子,見面禮節(jié)等習俗發(fā)生變化。這說明( ?。?/h2>
組卷:0引用:6難度:0.6 -
9.馬克思認為剩余價值是工人勞動的產物,應歸工人所有; 孫中山以紡紗織布為例,認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離不開種植棉花的有關人員,因而其認為馬克思的觀點“忽略了社會上其他各種有用分子的勞動”,從而提出“民生問題才可說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據(jù)此可知( ?。?/h2>
組卷:3引用:7難度:0.6 -
10.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共產黨決不拋棄其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理想……現(xiàn)在的任務,是在全國范圍內恢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據(jù)以定出一定的政綱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實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實行起來”。材料中的“現(xiàn)在”是( ?。?/h2>
組卷:21引用:7難度:0.6
二、非選擇題(44分)
-
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藝復興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當時意大利社會的情況和價值觀。這是一個喧鬧的城市社會,以繁榮的工業(yè)和西歐與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蘭帝國之間利潤豐厚的貿易為基礎。意大利人是這一貿易的中間人,并由此繁榮起來。……這些城市由大商人家庭控制,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它們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和作家的贊助人。它們的需求、興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復興,即使這些贊助人中包括諸如米蘭的史佛拉這樣的公爵家族,以及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庇護二世、朱利斯二世和利奧十世等。這解釋了文藝復興時期現(xiàn)世主義和人文主義存在的原因--文藝復興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
--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中關于文藝復興原因分析的看法。組卷:0引用:2難度:0.4 -
32.材料一 遼太宗時,隨著遼王朝疆域的不斷擴展,不同民族之間在生產方式、社會習俗方面的差異為其統(tǒng)治帶來日益嚴重的困難。契丹征服者一時尚不能適應高度發(fā)展的中原農耕文明,而又無法改變先進的農耕經濟,于是“因俗而治”,確立了“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一朝雙軌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統(tǒng)轄契丹畜牧經濟的體制,執(zhí)掌遼王朝最高軍政大權。南面官制則“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仿唐制“設南面三省、六部、臺、院、寺、監(jiān)、諸衛(wèi)、東宮之官”。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薊以北,拓跋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豪英,皆為其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指遼、西夏)所為,皆與中國等。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遼太宗實行南北雙軌政治制度的原因。
(2)綜合以上材料,分析遼能夠走向強盛的原因。組卷:4引用:3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