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新疆喀什二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影戲源于中國,這是世界公認的觀點。一般把漢代方士設帳弄影招魂,視為影戲的肇始,李少翁為漢武帝早逝的寵姬招魂就是一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時期是影戲的濫觴期。當時影戲是為佛教宣示輪回報應的佛法服務的。寺院中的俗講僧在超度亡靈時,用影人作為死者的靈魂?!?br /> 宋代的《都城紀勝》一書中介紹了影戲制作材料的演變和表演的內容:“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鏤,后用彩色裝皮(羊皮)為之,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彼未汲倾炅旱氖芯螛分校陀锌軕蛑惖谋硌?。
宋代影戲相當繁榮表現在出現了專門制作鏤刻影人的藝人。宋《武林舊事》有“小徑紀,一項,記載有“鏃影人”即刻鏤影人的行業(yè)?!拔淞帧笔悄纤味汲桥R安的別稱,這說明從北宋至南宋,影戲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因為需要眾多,才會有專門刻鏤影人的行業(yè)。當時影戲還有不同的種類,《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章說“丁儀、瘦吉等弄‘喬影戲’(滑稽影)”;《都城紀勝》“雜手藝”條說“有‘手影戲’一種”;《武林舊事》“元夕”條云“或戲于小樓,以人為‘大影戲’,兒童喧呼,終夕不絕”;在南曲曲譜中有“大影戲”曲調一種。
元代統治者把影戲作為宮廷和軍中之樂。成吉思汗的大軍遠征到歐亞大陸的廣大地區(qū),中國影戲也被傳到波斯等阿拉伯國家,后又輾轉傳入土耳其、希臘等國家,至今希臘和土耳其稱影戲為“中國皮影”。
明代影戲在民間廣泛流傳,它不只受到廣大下層民眾的喜愛,也受到文人欣賞?!都魺粜抡Z》作者瞿佑有《影戲》詩一首,詩中描寫影戲的情景,結句說“線索重看傀儡喜”,由此可知明代有稱影人為傀儡的習慣,正如近代有人稱“皮影”為“平面傀儡”一樣。
經過明代二百多年的發(fā)展,至清代,中國皮影進入了空前的繁盛時期,形成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成熟和繁榮局面。
其一,流傳全國,形成了七大影系,北到黑龍江,南至廣東、海南,西至青海、甘肅,幾乎是遍布城鄉(xiāng),處處皆有影戲,而且酬神祭社、節(jié)慶娛樂,具有多種功能。
其二,鏤刻技藝高超,影偶造型精巧,形成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品種,為世人喜好,不少國家的博物館中收藏有清代皮影人物。
其三,形成了悅耳動聽的各種影戲唱腔,有的成為獨立的戲曲曲種。
其四,劇目豐富而且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內涵。中國影戲發(fā)展至清代,積累了大量的劇
目,而且差不多都有寫定的本子,海內外一些博物館和大學圖書館有一定收藏,大部分在民間收藏,是一份具有獨特民俗文化內涵的文化人類學資料。
(摘編自《中國皮影藝術的起源與史脈》)(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少翁為漢武帝早逝的寵姬設帳弄影招魂,一般被視為中國影戲的開端。
B.宋代的影戲制作材料的選用講究,大致經歷了由白紙到彩色裝皮的演變。
C.宋代出現鏃影人之類專門制作鏤刻影人的藝人,可見當時影戲已相當繁榮。
D.皮影在清代空前繁盛,流傳全國,具有酬神祭社、節(jié)慶娛樂等多種功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有力地闡述了中國皮影戲的發(fā)展概況。
B.文章指出明代影戲受到文人的欣賞,并以瞿佑的《影戲》一詩予以佐證。
C.文章從流傳、工藝、唱腔和劇目等多角度,闡述了清代皮影的空前繁榮。
D.文章論述中國皮影戲的起源和發(fā)展,是按時代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逐步推進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晚唐時期或五代時期俗講僧用影人為死者超度亡靈,這種“影戲”服務于佛法。
B.土耳其稱影戲為“中國皮影”,那是因為成吉思汗的大軍遠征將影戲傳播到那里。
C.清代皮影人物高超的鏤刻技藝,精巧的影偶造型,是人們爭相收藏的最主要原因。
D.要研究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內涵的清代皮影,就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民間收藏上。組卷:21引用:5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各自時代的偶像。對才華出眾、外形規(guī)麗、造型時尚、為人友善、個性獨特的明星產生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年輕人必然經歷的心理體驗。由于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不同、傳播渠道不同、審美標準不同,每一代人對偶像的認知自然會有所區(qū)別。然而,在差異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時代的人們又會對偶像的概念達成一定的共識,那就是任何優(yōu)質偶像、大眾榜樣都應該具有過人的藝術才華、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和良好的公眾形象。
(摘編自楊洪濤《偶像不是流量堆出來的》)材料二:
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tài)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澳锱凇辈皇且惶祓B(yǎng)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夸之風的新變種。
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審美自可參羞多態(tài),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丑”。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在“論美貌你是贏不了我”的喧囂中,“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顯得無足輕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卻拿著天價片酬,各種任性都被慣出來了;在“娛樂至上”“流量為王”的誤區(qū)中,一些影視作品、網絡平臺、綜藝節(jié)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費各種“奇葩”“怪咖”,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戰(zhàn)社會公序良俗,散發(fā)著獵奇、拜金、頹廢的氣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澳锱凇敝砸l(fā)公眾反感,還因為這種病態(tài)的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么、拒絕什么、傳播什么,確乎是關系國家未來的大事。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yōu)秀文化的滋養(yǎng)。
(摘編自辛識平《“娘炮”之風當休矣》)材料三:
偉大的隊伍孕育偉大的精神,剛毅的品格塑造獨特的氣質。軍人氣質,是英雄主義的血性,是集體主義的奉獻,是永不言敗的剛毅,是為國為民的擔當。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身上那種氣質之美,為浮躁的社會打開了另一個審美維度,理應引領時代潮流。
而當下,受商業(yè)炒作等影響,社會上漸漸刮起一股“陰柔之風”。一些“小鮮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們看起來弱不禁風卻妝容精致,說起話來有氣無力且矯揉造作,沒有一絲陽剛之氣,卻被扭曲的“眼球經濟”推波助瀾。不少人擔心,這種反?,F象的泛濫,容易影響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進而銷蝕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個健康的社會,一個向上的民族,應該有昂揚雄健之氣概,敢于開拓之勇力,青春勃發(fā)之精神。如果放任“陰柔之風”勁吹,讓不良文化侵蝕人們的思想,血性陽剛之氣和尚武精神就會消退。改變病態(tài)審美,扭轉矯揉造作,不妨給社會多注入軍人氣質,把優(yōu)秀文化品格注入以青年為主的大眾群體。唯此,方能塑造剛健勇毅的時代氣質和自信自強的社會風尚。
(摘編自王寧《用軍人氣質激揚民族雄風》)材料四:
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過美學和美育高潮后,學校美育越來越被分工細密的現有課程體系邊緣化。我們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審美內蘊的“藝術課”或者僅剩知識、脫離現實生活和主體精神世界的所謂“美學課”,而少見品味高雅、內涵豐富、陶冶學生身心的“美育課”
社會轉型期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有損關育實施的生態(tài)。轉型過程中,整個社會難免產生浮躁、趨利、庸俗等負面情緒,使得校園文化生態(tài)異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發(fā)育趨向“空心化”,即愈來愈缺失崇高、陽剛與雄壯等美感元素。不少學生更多沾染的是經濟意識、“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悅等,對美的發(fā)現、追求和創(chuàng)造的自覺意識日趨淡薄?!白咂钡奈幕M與“病態(tài)”的審美創(chuàng)造互為因果,值得憂思。
(摘編自潘涌《美育為何難落實》)(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偶像具有時代差異性是正常的社會現象,每一代青少年經歷傾慕偶像的心理體驗也屬正常。
B.病態(tài)審美現象由多種因素導致,有的與“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存在密切聯系
C.“娘炮”現象引發(fā)公眾反感,是因為這種病態(tài)的文化對青少年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D.新時代軍人身上獨特的氣質之美為當前社會打開了另一個審美維度,應該引領時代潮流。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少年在開放多元的社會中可以擁有不同審美選擇,但不能變審美為“審丑”。
B.放任“陰柔之風”勁吹,會使血性陽剛之氣和尚武精神消退,不利于大眾群體文化品格的提升。
C.社會轉型期難免出現負面情緒,使得校園文化生態(tài)異化,美育要積極應對,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D.崇高、陽剛與雄壯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發(fā)育趨向“空心化”,使得校園文化生態(tài)異化。
(3)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審美文化對青少年的引領作用。組卷:13引用:48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情無贗
周海亮 四二年逃荒,爺爺把什么都扔了,包括那把壺。一路上九死一生,待回來,壺仍然躺在自家院子里,染滿塵埃。擦了擦,釉黑,斑藍;敲了敲,音色沉美。
壺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時間越久,越有感情。
可是現在父親病了,很嚴重。他需要一筆錢。
唐鈞就想到了執(zhí)壺。
與妻子商量,妻子說,賣掉執(zhí)壺,等于要了爸的命。唐鈞說,也許賣掉執(zhí)壺,能救爸的命。妻子說,你能保證不讓爸知道?唐鈞說,不告訴他就行。妻子說,你以為你能瞞過去?唐鈞長嘆一聲,說,能瞞多久就瞞多久吧。
唐鈞找到朋友,說他有意出手那把執(zhí)壺。朋友聽了,眼珠子當時就直了。
朋友也許比父親更喜歡那把壺。朋友是小城有名的收藏家,他知道一把品相極佳的執(zhí)壺的價值。幾年前他曾有意買下這把壺,卻被唐鈞的父親罵了一頓。
真打算出?朋友問。
真打算。唐鈞說。
老爺子同意了?
同意了。
拿來!價錢好商量。
壺就賣了。唐鈞查過很多資料,價錢絕對是對得起這把壺的價錢?,F在父親住進醫(yī)院,他不知道父親還能不能熬過來。熬過來,他欠著朋友一份情;萬一熬不過來,他想用這筆錢帶父親到處轉轉。之前,父親一直想去一趟西藏。
可是父親突然很想看看那把執(zhí)壺。
你哪兒來這么多錢?父親問他。
借的。
我懷疑你把它賣了。病床上的父親說,這幾天,我總是心神不寧的。
壺在家里呢。他低著眼睛,不敢看父親的臉,您那么喜歡它,我不會賣掉它的。
我想看看壺。父親固執(zhí)地說。
沒辦法,唐鈞只好再一次找到朋友。朋友說,君子不奪人之愛--要不這樣,壺你先拿回去,錢你也送回來。唐鈞只得把父親病重的事情跟他仔細說了。朋友想了想,說,君子不乘人之危--還可以這樣,壺你拿回去,錢算我借給你的,你給我補張借條就行。
最終,唐鈞既沒有給朋友補一張借條,也沒有把壺拿回去。不過他捧回了一把執(zhí)壺的贗品。他問朋友,這樣行嗎?朋友說,相信我,別說你爸,就連業(yè)界專家,都很難分辨出來。
父親捧著壺,細細地看,笑了。他說,是咱家那把,看來你果然沒有說謊。唐鈞笑笑說,祖宗傳下來的寶貝,我怎會賣掉呢?心里,卻隱隱地痛。
再痛,也認為自己做得沒錯。他不否認執(zhí)壺的價值,但他還認為,無論什么樣的無價之寶,在父親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
父親沒能熬過來。但父親安然地死去,幾乎沒有痛苦。
父親走后第九天,他將執(zhí)壺還給朋友。朋友細細看了看,擦過,小心地把壺收起。唐鈞問他,哪兒弄來的贗品?朋友說,這不是贗品,這就是你賣給我的那把執(zhí)壺。唐鈞有些吃驚,忙問,為什么不弄個贗品?朋友笑笑說,你父親對這把執(zhí)壺的感情這樣深,假如真是贗品,我相信他一眼就能夠看出來。他雖非專家,但是自家的東西,他絕不會看錯的。
不會吧?唐鈞有些不太相信。
找個世界上最像你的男人冒充你,你認為他能不能看出來?朋友說,當他發(fā)現你拿了贗品給他,他會怎么想?或許直到離去,他都不會安心。
可是萬一我把它弄壞了呢?磕了,碰了,或者不小心打碎……
我相信你肯定不會的。朋友笑笑說,在你心里,只要父親喜歡,哪怕它是贗品,也價值千金,需要小心呵護……
萬一我發(fā)現它不是贗品,死不認賬呢?難道你不怕我昧下它?
你肯定不會。認識這么多年,我對你的這點信任還是有的。朋友笑著說,這世上還有什么比一個兒子的孝心更有價值呢?
(摘自《小說月刊》2017年第10期)(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善于運用側面描寫,如借唐鈞妻、友之口,表現了唐鈞的孝心,借唐鈞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寫出了唐鈞內心的矛盾與痛苦。
B.插敘唐鈞朋友被唐鈞父親罵了一頓,既說明唐鈞父親對執(zhí)壺十分珍惜,又讓朋友產生疑問的情節(jié)合情合理。
C.文章以“情無贗”作為標題,揭示了文章 主題,充分說明人的情感都是真摯的,不像商品那樣有真假。
D.小說運用了故意延遲故事發(fā)展的進展,拖延讀者到達結尾的時間的“延遲法”,使得情節(jié)波瀾起伏,曲折有致。
(2)簡要分析執(zhí)壺在小說中的作用。
(3)這篇小說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請結合全文,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組卷:7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下面是某校課堂學習的流程圖,請把這個圖轉寫成一段文字介紹,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90個字。
組卷:5引用:1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出來化緣,滿心不情愿,看見幾尾逆水而游的魚,便借題發(fā)揮:“這些魚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費力,多辛苦!”“可它們正在享受奮斗的快樂呢!”老和尚說,順手一指河面上的落葉,“你看見那片黃葉了嗎?只有死去的東西,才會享受這種隨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適啊!”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