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1課 諫逐客書 與妻書》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過:錯 B.而陛下說之,何也 說:說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讓:推辭,拋棄 D.藉寇兵而赍盜糧 赍:給予,送給 組卷:102引用:12難度:0.9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h2>
A.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繆公用之/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 B.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今逐客以資敵國 D.江南金錫不為用/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組卷:91引用:9難度:0.8 -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 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B.①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②損民以益仇 C.①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 ②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D.①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組卷:76引用:15難度:0.8 -
4.《諫逐客書》能夠說服秦王收回“逐客”命令的根本原因是( ?。?/h2>
A.排比,對偶連篇,行文氣勢充沛。 B.論據(jù)充分,事實勝于雄辯。 C.反復(fù)運用正反對比,納客與逐客的利害關(guān)系一目了然。 D.切中秦王想要統(tǒng)一天下的心理。 組卷:71引用:14難度:0.7
三、對接高考
-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孫 文 滿清末造,革命黨人歷艱難險巇,以堅毅不撓之精神,與民賊相搏,躓碚①者屢,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其損失可謂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黃花崗上一抔土,猶湮沒于荒煙蔓草間,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編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跡,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載田橫事,雖以史遷之善傳游俠,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環(huán)顧國內(nèi),賊氛方熾,杌隉②之象,視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則予此行所負(fù)之責(zé)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責(zé)任,實現(xiàn)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世而不朽;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遺事,斯誠后死者之羞也。
余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選自《夢想與路徑:1911-2011百年文萃》,有刪改)【注】①躓碚:遭受挫折。②杌隉:(局勢、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
B.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
C.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
D.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亥,即辛亥年,屬中國傳統(tǒng)紀(jì)年農(nóng)歷的干支紀(jì)年,其中,“辛”為十天干之一,“亥”為十二地支之一。
B.碣,刻石中的一類形制。漢代以前的刻石沒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獨立的自然石塊上,后人將刻有文字的獨立天然石塊稱作“碣”。
C.史遷,即司馬遷。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D.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作者情況的文章。序只能寫在文章的前面。
(3)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運用對偶、比喻、排比、夸張等手法高度評價黃花崗起義,認(rèn)為它與武昌起義一樣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革命進(jìn)程。
B.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事跡十年之后才有比較完整的記載,這主要是因為當(dāng)時國內(nèi)政局動蕩。
C.作者有感于當(dāng)時形勢,奮筆直書,痛斥黑暗勢力氣焰囂張,呼吁后來人繼承先烈遺志。
D.鑒于黃花崗起義失敗,作者深感必須發(fā)動民眾,說明了作者思想的轉(zhuǎn)變和進(jìn)步。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遺事,斯誠后死者之羞也。
②余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組卷:14引用:18難度:0.4 -
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張嘉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應(yīng)五經(jīng)舉,拜平鄉(xiāng)尉,坐事免歸鄉(xiāng)里。長安中,侍御史張循憲為河?xùn)|采訪使,薦嘉貞材堪憲官,請以己之官秩授之。則天召見,垂簾與之言,嘉貞奏曰以臣草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務(wù)競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累遷中書舍人,歷秦州都督、并州長史,為政嚴(yán)肅,甚為人吏所畏。開元初,因奏事至京師,上聞其善政,數(shù)加賞慰。嘉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祜今授鄯州別駕,與臣各在一方,同心離居,魂絕萬里。乞移就臣側(cè)近,臣兄弟盡力報國,死無所恨?!鄙霞纹溆褠?,特改嘉枯為忻州刺史。時突厥九姓新來內(nèi)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貞奏請置軍以鎮(zhèn)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軍,以嘉貞為使。六年春,嘉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軍奢僭及贓賄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驗無狀,上將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貞奏曰:“昔者天子聽政于上,瞍賦噱誦,百工諫,庶人謗,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則天下之事無由上達(dá)。特望免此罪,以廣謗誦之道。”從之,遂令減死,自是帝以嘉貞為忠。嘉貞又嘗奏曰:“今志力方壯,是效命之秋,更三數(shù)年,即衰老無能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憚?!鄙弦云涿鬓q,尤重之。嘉貞雖久歷清要,然不立田園。及在定州,所親有勸植田業(yè)者,嘉貞曰:“吾忝歷官榮,曾任國相,未死之際,豈憂饑餒?若負(fù)譴責(zé),雖富田莊,亦無用也。比見朝士廣占良田,及身沒后,皆為無賴子弟作酒色之資,甚無謂也?!甭?wù)呓試@伏。
(摘編自《舊唐書?列傳四十九》)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嘉貞奏曰/以臣草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務(wù)/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
B.嘉貞奏曰/以臣革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務(wù)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
C.嘉貞奏曰/以臣草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務(wù)/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
D.嘉貞奏曰/以臣草萊而得入/謁九重是千載一遇也/咫尺之間如隔云務(wù)競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盡/則天遽令卷簾/與語大悅/摧拜監(jiān)察御史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成人,但體還未壯。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紀(jì)。
B.官秩:指官吏的職位或依品級而定的俸祿。秦漢時期,官的等級稱秩,以“石”數(shù)區(qū)分。
C.開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光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
D.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禮儀、器物,尤指用皇家專用的。奢僭指奢侈逾禮。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嘉貞才華出眾,受到侍御史張循憲舉薦,認(rèn)為他的才能可以擔(dān)當(dāng)憲官。張循憲請求把自己的官職讓給張嘉貞。
B.張嘉貞卑恭敬上,在拜見武則天時,自稱草萊;上奏玄宗時說希望能夠被皇帝早點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張嘉貞重視親情,他請求唐玄宗把弟弟調(diào)到自己身邊任職,玄宗把張嘉祜調(diào)到忻州為刺史,以示對他友悌的嘉獎。
D.嘉貞為官清廉,雖長時間官居要職,卻沒有田產(chǎn)。他認(rèn)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沒有餓死凍死的憂慮,要田產(chǎn)沒有意義。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則天下之事無由上達(dá)。
②比見朝士廣占良田,及身沒后,皆為無賴子弟作酒色之資,甚無謂也。
(5)唐玄宗因何而越來越看重張嘉貞?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說明。組卷:128引用:1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