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學高三(上)第一次調研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選擇題每題2分,24題,共計48分)

  • 1.乾隆三十八年,將秘密立儲制度化。為防止意外,“又另書密封一匣,常以隨身”。并稱:“建儲冊立。非國家之福,召亂起釁,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儲,而尤不可顯立儲”。該制度( ?。?/h2>

    組卷:3引用:21難度:0.6
  • 2.楚武王滅權(國)后,派人擔任權縣縣尹,縣尹向楚王直接負責,不世襲。至于郡縣關系,當時有“千里百縣,縣有四郡”之說。據(jù)此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 ?。?/h2>

    組卷:123引用:10難度:0.9
  • 3.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該制度規(guī)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擔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別是資助戲劇演出、修建戰(zhàn)艦。此外,富有公民在戰(zhàn)爭時期要承擔更多稅額。這表明古代雅典( ?。?/h2>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4.1839年,林則徐在《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的通令中指出;“況茶葉、大黃(一種中藥材),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乃聽爾年年賑運出洋,絕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這反映出林則徐(  )

    組卷:7引用:10難度:0.6
  • 5.1983年湖北張家山漢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包括《二年律令》,內稱:“有任人以為吏,其所任不廉、不勝任以免,亦免任者?!边@一規(guī)定( ?。?/h2>

    組卷:16引用:26難度:0.7
  • 6.從1540年到1644年這一百年間,日本白銀產(chǎn)量的絕大部分和美洲白銀產(chǎn)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國,葡萄牙學者加良斯?戈迪尼奧因此將中國形容為一個“吸泵”。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源在于( ?。?/h2>

    組卷:17引用:16難度:0.6
  • 7.明朝北方邊境的糧草供給交給普通商人做,政府省去路程上的消耗。糧草生意風險大,利益小,于是明政府就給往北方邊境輸送糧草的商人發(fā)放“鹽引”,讓商人們合法地從事食鹽生意。這樣政府提供優(yōu)惠政策,商人帶來經(jīng)濟效益,實現(xiàn)了雙贏。這反映出(  )

    組卷:2引用:5難度:0.5
  • 8.關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說法有兩種:最初流行的說法是指麻、黍、稷、麥、菽,而后來最流行的說法是指稻、黍、稷、麥、菽。較早流行的“五谷”中無“稻”,主要原因在于( ?。?/h2>

    組卷:5引用:7難度:0.9
  • 9.宋代農(nóng)學家陳敷說:“多虛不如少實,廣種不如狹收”。元代農(nóng)學家王禎說:“凡人家營田,皆當量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泵鞔r(nóng)學家沈氏說:“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種多收?!痹摬牧现饕砻鲝乃未矫鞒霓r(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  )

    組卷:24引用:53難度:0.9

二、材料閱讀題(共3小題,計52分)

  • 26.國家認同體現(xiàn)一個公民對自己國家的認知和情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 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于上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
    出處 《尚書》 《詩經(jīng)》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
    解釋 意即皇天將中國(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區(qū))的土地與人民交給周武王治理。這是“中國”一詞的最早的文獻記載 意即愛護京師老百姓,安撫諸侯定四方?!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意即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jīng)據(jù)有中國,自己統(tǒng)治了這些百姓。這是已知的“中國”一詞最早的銘文記載
    --摘編自葛劍雄《統(tǒng)一與分裂》(1)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西周時期為什么將天子所在的京師地區(qū)稱為“中國”。從史料的角度說說“何尊”的價值。
    材料二 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國者,斯民之公產(chǎn)也,王侯將相者,通國之公仆隸也?!倍袊鹜跽咴唬骸疤熳痈挥兴暮#兼獌|兆?!背兼?,其文之故訓猶奴虜也。夫如是則西洋之民,其尊且貴也,過于王侯將相,而我中國之民,其卑且賤,皆奴產(chǎn)子也。設有戰(zhàn)斗之事,彼其民為公產(chǎn)公利自為斗也,而中國則奴為其主斗耳。夫驅奴虜以斗貴人,固何所往而不???
    --嚴復《辟韓》(1895)(2)依據(jù)材料,概括嚴復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嚴復《辟韓》文章發(fā)表的背景。
    材料三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節(jié)選(3)依據(jù)材料,概括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本原則。結合所學知識,闡述1954年憲法頒布的意義。

    組卷:59引用:4難度:0.1
  • 27.材料一 桀紂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離婁上》材料二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材料三 厚斂于民以養(yǎng)禽獸,而使民饑以死,則無異于驅獸以食人矣……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于害民。故愛民必先于節(jié)用。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材料四 ……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故桀紂之亡,乃所以為治也,秦政、蒙古之興,乃所以為亂也。……為臣者輕視斯民之水火,即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嘗不背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1)材料一認為天下得失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為此,孟子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張和目的?這一時期儒學地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材料三中朱熹認為愛民的關鍵是什么?這一時期儒學的地位如何?
    (4)據(jù)材料四,指出黃宗羲評價天下治亂的標準。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張?

    組卷:0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