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選修語言文字應(yīng)用《第二節(jié) 古今言殊——漢語的昨天和今天》2021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記一記
-
1.古代漢語以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2.古漢語里有五個聲調(diào):陰平、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3.詞義演變的方式主要是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4.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有什么不同。
(1)其勢必不敢留君
古義:
(2)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古義:
(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古義:
(4)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古義:
(5)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古義:組卷:1引用:1難度:0.7 -
5.填一填。
古代漢語中表示“行走”的詞因使用場合和方式不同而有區(qū)別:在室中慢步走叫“踱”,在堂上中步走叫“組卷:4引用:1難度:0.9 -
6.古人的稱謂體系很復雜,一般總是對自己用謙稱,對別人和長輩用敬稱,對平輩和晚輩可以相對隨意些。請看看下面這些稱謂,說明它們分別用于什么人。
(1)仆,不才,不佞:
(2)小子,豎子:
(3)孤,孤家,寡人:
(4)子,夫子,先生:
(5)公,君,足下,丈,大人:組卷:7引用:2難度:0.7 -
7.理一理。
漢語的演變 內(nèi)容 表現(xiàn) 說明 語音演變 聲調(diào)的變化 古代漢語的入聲調(diào)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里已經(jīng)消失,并入“平、上、去”等聲調(diào)中 韻母的變化 古代漢語的韻母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帶“-p/-t/-k”塞音尾的韻母都消失了,帶“m”鼻音尾的韻母也消失了 詞匯演變 詞語的詞形變化 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xiàn)代漢語則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 詞語的消長變化 隨著社會進步,出現(xiàn)了一大批新詞語,同時一些舊詞語退出詞匯舞臺,或者僅在復合詞或成語中作為構(gòu)詞成分保留下來 詞語的替換變化 現(xiàn)實中某類現(xiàn)象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而表達這類現(xiàn)象的詞語發(fā)生了變化 詞語的引申變化 詞語的形式不變,而意義發(fā)生了變化,或擴大,或縮小,或轉(zhuǎn)移 語法演變 語序的變化 古代漢語中疑問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放在動詞前,在現(xiàn)代漢語所有動賓結(jié)構(gòu)中,賓語的典型位置都在動詞之后 句式的變化 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現(xiàn)形式不同,如被動句;有些句式古代沒有,后來才出現(xiàn),如“把字句” 詞類的變化 古代漢語中的詞類常常可以活用,而現(xiàn)代漢語中這些詞類活用現(xiàn)象已經(jīng)消失
(1)漢語語音演變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漢語詞匯的發(fā)展和演變在哪些方面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
(3)什么叫詞類活用?它有哪些類型?
(4)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組卷:0引用:1難度:0.7 -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蔽浜钤唬骸吧啤!眳瞧馂槲骱邮兀跤新暶N褐孟?,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節(jié)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1)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B.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C.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D.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斂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lián)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zhàn),滅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
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shè)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quán)。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起憐恤士卒,帶兵屢建奇功。他本是衛(wèi)國人,先是率魯軍抗齊得勝,后又率魏軍攻陷秦國五城;這些戰(zhàn)功都和他善于為將、與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吳起勸告魏侯,修德重于據(jù)險。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時,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國之寶;吳起表示,治國依據(jù)山河險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國家滅亡。
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
D.吳起為楚建功,反而受到禍害。他到楚國后雖然屢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國貴戚卻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亂箭射擊吳起;太子繼位之后,這才誅殺作亂之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摹?br />②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組卷:629引用:62難度:0.5
三、古代詩歌閱讀
-
24.閱讀下面這組金詩,完成下列各題。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金?元好問
其一 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其二 隨營木佛賤于柴,大樂編鐘滿市排。虜掠幾何君莫問,大船渾載汴京來。
其三 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只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shù)家。
[注]①癸巳(1233)年四月,金都汴京陷落,蒙古大軍入城劫掠;作者及其金朝官員被押送出京,于五月三日被裹脅北渡黃河,②累。通“縲”,捆綁囚犯的繩索。③旃車,安有氈篷的蒙古車。④大樂,即是郊廟社稷時的樂曲名。⑥龍沙,隆起如龍的沙漠地帶。
(1)下列對這組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寫了蒙古軍隊大肆燒殺,還將多來的不計其數(shù)的珍寶運往汴京的情景。
B.這組詩運用了借代、夸張、比喻等多種修辭,體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C.三首詩傷時感事,詩人面對時局動蕩、國破家亡的命運時,感情沉郁凝重。
D.三首詩寫杜甫的“三吏三別”相似,都具有反映時代面貌的“詩史”特點。
(2)這三首詩分別從哪個方面謝了天下喪亂的情形,請做簡要分析。組卷:5引用:4難度:0.6
四、語言文字運用
-
25.下面是某校畢業(yè)生寫給母校80年校慶的賀信的片段,其中有五處用詞不當,請找出并作修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驚聞母校八十華誕,我百感交集!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學習的那幾年,老師和同學們都給了我兄弟般的鼓勵和幫助!飲水思源,永難忘懷!敬愛的老師,我想再次傾聽您那語重心長的教誨。祝愿各位恩師揚名杏林!祝愿莘莘學子們學業(yè)有成!組卷:4引用:9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