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一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4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一說起“訟師”,大家會聯(lián)想到“挑撥是非”之類的惡行。作刀筆吏的在這種社會里是沒有地位的??墒窃诙际欣锫蓭熤线€要加個“大”字,報紙的封面可能全幅是律師的題名錄。而且好好的公司和個人,都會去請律師做常年顧問。訟師改稱“律師”,更加“大”字在上;打官司改稱“起訴”;包攬是非改稱“法律顧問”——這套名詞的改變正代表了社會性質的改變,也就是禮治社會變?yōu)榉ㄖ紊鐣?br /> 在鄉(xiāng)土社會的禮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禮”,簡直是個道德問題,不是個好人。一個負責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維持禮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獄。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為有人破壞了傳統(tǒng)的規(guī)矩。在這里我可以打一個譬喻來說明:在我們比賽足球時,裁判官吹了叫子,說哪個人犯規(guī),哪個人就得受罰,用不到由雙方停了球辯論。最理想的球賽是裁判員形同虛設。一個有Sportsmanship的球員并不會在裁判員的背后,向對方的球員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發(fā)生此類事情,不但裁判員可以罰他,而且這個球員,甚至全球隊的名譽即受影響。球員對于規(guī)則要諳熟,技藝要能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的程度,他需要長期的訓練。如果發(fā)生有意犯規(guī)的舉動,就可以說是訓練不良,也是指導員的恥辱。
這個譬喻可以用來說明鄉(xiāng)土社會對于訟事的看法。所謂禮治就是對傳統(tǒng)規(guī)則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關系,都有著一定規(guī)則。行為者對于這些規(guī)則從小就熟習,不問理由而認為是當然的。長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規(guī)則化成了內在的習慣。維持禮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權力,而是在身內的良心。所以這種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禮治是每個人都自動地守規(guī)矩,不必有外在的監(jiān)督。但是理想的禮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個人可以為了自私的動機,偷偷地越出規(guī)矩。這種人在這種秩序里是敗類無疑。每個人知禮是責任,社會假定每個人是知禮的,至少社會有責任要使每個人知禮。
在鄉(xiāng)村里所謂調解,其實是一種教育過程。我曾在鄉(xiāng)下參加過這類調解的集會。我之被邀,在鄉(xiāng)民看來是極自然的,因為我是在學校里教書的,讀書知禮,是權威。其他負有調解責任的是一鄉(xiāng)的長老。我記得一個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紀,抽大煙。長子為了全家的經(jīng)濟,很反對他父親有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務正業(yè),偷偷抽大煙,時常慫恿老父親抽大煙,他可以分潤一些。有一次給長子看見了,就痛打弟弟,弟弟賴在老父身上。長子一時火起,罵了父親。家里大鬧起來,被人拉到鄉(xiāng)公所來評理。那位鄉(xiāng)紳,先照例認為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著動用了整個倫理原則:小兒子是敗類,看上去就不是好東西,最不好,應當趕出村子。大兒子罵了父親,該罰。老父親不知道管教兒子,還要抽大煙,受了一頓教訓。這樣,大家認了罰回家。那位鄉(xiāng)紳回頭和我發(fā)了一陣牢騷: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風日下。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薄敃r體會到了孔子說這話時的神氣了。
現(xiàn)代都市社會中講個人權利,權利是不能侵犯的。國家保護這些權利,所以定下了許多法律。一個法官并不考慮道德問題、倫理觀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罰的用意已經(jīng)不復“以儆效尤”,而是在保護個人的權利和社會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圍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權利。在英美以判例為基礎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時間訴訟的目的是在獲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規(guī)則。一個變動中的社會,所有的規(guī)則是不能不變動的。環(huán)境改變了,相互權利不能不跟著改變?,F(xiàn)代的社會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種固定的規(guī)則了,法律一定得隨著時間而改變其內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個在社會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這與時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為“敗類”。律師也成了現(xiàn)代社會中不可缺的職業(yè)。
中國正處在從鄉(xiāng)土社會蛻變的過程中,原有對訴訟的觀念還是很堅固地存留在廣大的民間,也因之使現(xiàn)代的司法不能徹底推行。在鄉(xiāng)間普通人還是怕打官司的,但是新的司法制度卻已推行下鄉(xiāng)了。那些不容與鄉(xiāng)土倫理的人物從此卻找到了一種新的保障。他們可以不服鄉(xiāng)間的調解而告到司法處去。事實上,在司法處去打官司的,正是那些鄉(xiāng)間所認為“敗類”的人物。依著現(xiàn)行法去判決,時??梢院偷胤絺鹘y(tǒng)不合。鄉(xiāng)間認為壞的行為卻正可以是合法的行為,于是司法處在鄉(xiāng)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個包庇作惡的機構了。
現(xiàn)行的司法制度在鄉(xiāng)間發(fā)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壞了原有的禮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單靠制定若干法律條文和設立若干法庭,重要的還得看人民怎樣去應用這些設備。更進一步,在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上還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單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鄉(xiāng),結果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fā)生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鄉(xiāng)土社會里,“訟師”是“挑撥是非”的惡人,所以人們對訟師無好感。
B.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禮治社會,維護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理想手段不是訴訟,而是教化。
C.鄉(xiāng)村里發(fā)生糾紛,由長老負責調解,調解之后,雙方往往就“和解”了,所以鄉(xiāng)土社會不需要訴訟。
D.現(xiàn)代都市,法律是在保護個人的權利和社會的安全,訴訟都是為了獲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規(guī)則。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訟師’改稱律師”等有關訴訟領域的一系列名詞的改變,背后突出的是社會形態(tài)的改變。
B.有個成語叫做“知書達禮”,也做“知書達理”,由此可見,明白“禮”也就是“知道道理”。
C.有人說“我有理,官司卻打不贏”,說明在鄉(xiāng)土社會,司法處成了包庇作惡的機構。
D.都市社會是一個變動的社會,相互權利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所以法律也必然會隨之不斷變化。
(3)下列選項,最能全面而準確概括原文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A.文章點明鄉(xiāng)土社會具有“無訟”的現(xiàn)象特點,指出鄉(xiāng)土社會不需要“律師”和“訴訟”,而都市社會卻重視“律師”和“訴訟”。
B.文章說明鄉(xiāng)土社會中禮治是一種傳統(tǒng),因此最好每個人都懂禮并且自覺遵守禮。如果一個人不懂禮,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yǎng)的。
C.文章說明都市社會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社會,是一個講究個人權利的社會,所以必須需要法律和“訴訟”,與鄉(xiāng)土社會形成鮮明對比。
D.文章點明了中國在從鄉(xiāng)土社會蛻變的過程中法治秩序與禮治秩序的矛盾,“現(xiàn)行”的司法制度在鄉(xiāng)下產(chǎn)生了很多的副作用。
(4)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方法。
(5)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正式施行。請結合文本,談談該如何在鄉(xiāng)間推進司法制度改革。組卷:7引用:2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醫(yī)奇人
張舟平 先生姓宋名華,幼時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十歲便隨父習醫(yī),深得祖上真?zhèn)鳎喑鲇谒{而勝于藍,年紀輕輕即成阿城名醫(yī)。
宋先生的藥鋪開在阿城的東街上,號“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錢可求醫(yī)問藥,無一文錢也可求醫(yī)問藥。藥房門前大書一聯(lián):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
宋先生懷有超絕的接骨醫(yī)術。無人就診時,他就在后院練手功。他將瓷碗砸成碎片和著膠泥裝在一條布袋里,雙手伸進去捏著,摸著,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雙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輕輕一捏,便立刻見效;折胳膊斷腿兒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別處斷骨沒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見他冷觀一眼,然后一個箭步?jīng)_上前,朝那壞腿彎膊處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給弄好了。
就這樣,宋先生每日坐診“一文堂”,求醫(yī)問藥者絡繹不絕。有時,也有人請他去出診。他從不要求來人為他配馬備鞍,只騎著自家那頭毛驢前去,嘚嘚嘚,灑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辭辛勞,治病救人。
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進了阿城。原阿城駐防司令麻五搖身一變當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號大漢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讀一本顏色發(fā)黃的線裝書,突然,寂靜的大街上傳來一條游狗狺狺的慘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擊。接著一串噠噠的馬蹄聲響過來。隨后,就有人跳下馬,咚咚地砸門。
宋先生打開門,面前那人提著一盞馬燈,影影綽綽一身軍人打扮。軍人十分恭敬地問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來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馬。宋先生略一沉吟,說,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嗎?副官說,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寢前不知怎么回事癱軟不能站立了,有勞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這就去嗎?副官一只手提著馬燈,一只手緊按著腰間盒子槍的槍套,語氣冷冷地,馬上去!
宋先生是在子夜時分走進麻五的駐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樣哼哼著,見了宋先生,連聲說,先生救我,先生救我!
宋先生乜一眼一攤稀泥樣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說麻司令病得不輕呢,我給你開幾劑方藥吃吃看。這里有兩樣藥引子,是萬萬不可少的,你要務必弄到,方能見效。說罷端坐到一張紫檀方桌前,鋪開紙張,揮筆就是一劑方藥。藥引子另紙附上,寫的是:石松籽五錢,夏枯草五錢。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騎著馬又上“一文堂”來了。其時宋先生正在藥房配藥,見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沒放下手頭的活,只散淡地問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嗎?
沒有。副官說,先生你開的藥劑好像療效甚微。
藥理全對,怎能無效?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當具松質。怎會無效呢?
副官一臉茫然。
宋先生緩緩地說,麻司令他把藥引子吃到哪兒去了?當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覺得宋先生的話有些愚蠢。
宋先生雙手一拍,難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藥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話了。
當天,有人看見宋先生提著藥箱,騎著毛驢去城外出診了。從那天起,阿城的人們再也沒見過宋先生。
后來,有人傳說,宋先生明里是個坐堂的郎中,暗里卻在給城外賽虎嶺上的抗日游擊隊供應著緊缺藥品。傳說又說,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將宋先生的話一五一十學說給麻五后,麻五當時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五官扭曲得極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話惹惱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經(jīng)參加八路軍去了。傳說還說,宋先生當了八路軍,一身戎裝,一改書生派頭,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帶領除奸隊殺掉了漢奸麻五……
抗戰(zhàn)勝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張奇方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
(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以傳統(tǒng)的傳奇小說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長經(jīng)歷,為下文具體描寫這位奇醫(yī)做了鋪墊。
B.小說采用了襯托、細節(jié)描寫等多種手法刻畫宋先生,展現(xiàn)出宋先生的民族氣節(jié)。
C.文中在表現(xiàn)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時,寫他用泥中拼碗訓練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議,實則原理相同,有科學依據(jù)。
D.小說通過描寫藥鋪的典型環(huán)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門前大書的對聯(lián)、“顏色發(fā)黃的線裝書”等來烘托人物。
(2)結合語境,分析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
(3)小說的結尾充滿了傳奇色彩,這樣的留白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談談你的看法。組卷:9引用:1難度:0.4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1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韓愈傳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秘書郎。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shù)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jīng)》、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
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后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既才高數(shù)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聞惡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庇谑侵型怦攽?,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于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于祿仕。后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凡內外親若交友無后者,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鄭喪,為服期以報。
長慶四年十二月卒,時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節(jié)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有刪改)(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會董晉為宣武節(jié)度使 會:恰逢 B.愈坐是復為博士 坐:坐下 C.愈言訐牾 訐牾:冒犯 D.則相與談宴 宴:宴會,宴飲
A.《六經(jīng)》,相傳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經(jīng)典(《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
B.遷,“遷”是古代官吏調動常用的詞語,一般表示提升,表示升官之意常用“下遷”“左遷”等。
C.刺史,古代官名?!按獭笔菣z核問事的意思,即監(jiān)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刺史的主要職務是督察。
D.贈,即追贈,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給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面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學。他三歲成了孤兒,很小就用功讀書,每天記誦數(shù)千字的功課,成人后,通曉《六經(jīng)》、諸子百家的學說,并考中進士。
B.韓愈為人耿直,直言敢諫。華陰縣令與前后兩任刺史之間的矛盾,本來與他無關,但他卻為華陰縣令打抱不平,御史再次勘問后,卻得到柳澗收受賄賂的證據(jù)。
C.韓愈敢于抗爭,大力排佛。憲宗遣使迎接佛骨舍利入宮廷,韓愈上書抵制,且在奏疏中提到東漢引入佛教之后,歷代皇帝都壽命不長,因此觸怒憲宗。
D.韓愈寬宏通達,榮辱不變。他和別人交往,無論人家榮辱沉浮他都不改變態(tài)度,韓愈和張籍關系好,但權門豪士對待張籍就像對待奴仆一樣,瞪著眼睛不予理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
②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
(5)韓愈在其嫂鄭氏離世后,為何要“服期以報”?組卷:4引用:1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
8.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推廣家鄉(xiāng)的農特產(chǎn)品。宣傳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也應該是每一個學子熱愛家鄉(xiāng)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你的家鄉(xiāng)一定有著豐富的特產(chǎn),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種特產(chǎn),參考示例為它寫一則推介語。要求:有情有味,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40字。
示例:
特產(chǎn):湄潭綠茶
推介語:初品綠色入眼簾,再品清香飄唇齒,三品春意溢胸懷,四品綠色滿人間。(排比)
特產(chǎn):
推介語:組卷:1引用:1難度:0.7
四、作文(60分)
-
9.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1年網(wǎng)絡流行詞中有一個叫“雞娃”,與之相關的有“牛娃”“普娃”。
“雞娃”指的是父母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能讀好書、考出好成績,不斷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讓孩子不停地去拼搏的行為。如一名博士“狼爸”逼著一雙還在上幼兒園、小學的兒女學習高數(shù)、文言文。
“牛娃”是指一方面或多個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如數(shù)學好的叫奧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兩者兼而有之的叫英奧混血牛等。
“普娃”又叫“青娃”,指的是普普通通的孩子。
“雞娃”現(xiàn)象折射了社會的焦慮,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不甘愿成為“普娃”,也有羨慕“牛娃”的因素。對上述現(xiàn)象你有何看法,請選取恰當?shù)慕嵌?,可以駁論,或先駁后立,或先立后駁;也可以直接立論。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