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5/14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48分
-
1.老子認為“民之饑,以其上取食稅之多”;孔子嘆“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責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莊子則揭露國君們“輕用民死”。這反映出當時他們( )
組卷:24引用:38難度:0.6 -
2.有學者分析指出,漢世循吏兼負“吏”、“師”之責,秉承儒家傳統(tǒng),講求教化,施行德治,而在“災異祥瑞說”的語境內(nèi),“猛虎渡河”與“飛蝗出境”被視為循吏推行德政的產(chǎn)物。據(jù)此可知漢代( ?。?/h2>
組卷:5引用:4難度:0.6 -
3.有位古代思想家認為:通過讀書等外在手段來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重要的是先確立仁義這一根本。這位思想家可能是( ?。?/h2>
組卷:173引用:57難度:0.7 -
4.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君臣同治的基礎(chǔ)是“為天下”和“為萬民”,而“非為君也”,君臣皆應以“天下萬民為事”;還提出“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據(jù)此可知,明清進步思想家( ?。?/h2>
組卷:34引用:17難度:0.6 -
5.儒學思想家在不同時期對人性有不同的主張,如表所示。據(jù)下表可知( ?。?br />
孟子 《孟子?盡心上》 人之所不學面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荀子 《荀子?禮論》 性者,本始材樸也;偽(人為)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而天下治。 董仲舒 《春秋繁露?洞察名號》 天生民性有善質(zhì),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 朱熹 《朱子語類》卷四 心統(tǒng)性情。心有善惡,性無不善。然而有生下來善底,有生下來便惡底,此是氣稟不同。 組卷:3引用:4難度:0.7 -
6.北宋地理學家朱彧《萍洲可談》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或以十丈繩鉤,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辈牧峡梢哉撟C中國古代( ?。?/h2>
組卷:63引用:36難度:0.9 -
7.宋徽宗在皇家畫院考試出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一般畫家多畫岸邊泊著一條空船,舷邊蜷著一只鷺鷥,或船篷上棲著一只烏鴉。獲得第一名的卻畫著船夫躺在船尾,獨自吹著笛子。畫家要表達題中“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由此可知,當時( ?。?/h2>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8.在蘇格拉底以前,希臘哲學主要研究宇宙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構(gòu)成等問題。蘇格拉底認為再研究這些問題對拯救國家沒有現(xiàn)實意義,便開始研究人類本身,如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非正義;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誠實,什么是虛偽等。蘇格拉底的研究( )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9.錢乘旦主編的《世界現(xiàn)代化歷程》寫道:“文藝復興解放了人的思想,但人的精神卻仍然受教會控制……中世紀教會站在人與上帝之間,不擺脫教會的精神扼制,人的解放就無法完成。”作者意在( ?。?/h2>
組卷:8引用:4難度:0.7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本卷共4題,25題12分,26題17分,27題13分,28題10分,共52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團前往歐美考察,認識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強盛的基礎(chǔ),同年日本即借鑒法國和美國的經(jīng)驗,實行四年義務小學教育,夸言“在村中無家不入學,在家中無人不讀書”,并明言學校以實務學習及獨立思考為目的。在此基礎(chǔ)上,日本還發(fā)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學習的目標應該不同,前者學習知識,服務大眾,富強國家,后者除身為天皇臣民外,重在學習如何勝任賢妻良母角色。由于義務教育經(jīng)費是通過額外征稅籌集,在它實施的第一個十年,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及50%.后經(jīng)政策宣傳和立法推動,到19世紀末,適齡兒童入學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編自安德魯?戈登《現(xiàn)代日本史》(1)根據(jù)材料概括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四年義務小學教育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四年義務小學教育對明治維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響。組卷:8引用:2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詩經(jīng)?大雅》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新舊并非對峙關(guān)系。王安石的“新桃換舊符”雖有改革的含義,但也不是要打碎千百年的傳統(tǒng)。而“五四”精英眼中的“新”則是歐洲中心史觀,特別是哲學家康德的那種把新舊看成是“光明與黑暗”“啟蒙與愚昧”甚或“善與惡”的關(guān)系。
--摘編自相藍欣《從“中體西用”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國對外思想的變遷與內(nèi)涵》根據(jù)材料,圍繞“新與舊”的關(guān)系,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結(jié)合中外歷史上政治與思想文化領(lǐng)域的兩個重大事件進行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論觀點,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組卷:7引用:2難度:0.3